令世界担心的中美贸易战,终于在美国的主动发起之下开打。
6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一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清单,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产品征收25%的附加税。中国政府对美国的“变脸”立即给予了回击。在美国政府公布对华500亿美元商品加征额外关税的清单6小时内,中国政府于6月16日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
中国政府对美国此举十分恼怒。中国官方媒体称,中美磋商带来的和平氛围还未散尽,美方公然抛弃来之不易的共识,玩起反复无常的“川剧变脸”。在此背景下,中方不得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官方媒体称,面对美方的恫吓逻辑,中方不会退缩。
客观来看,特朗普政府坚持对中国开打贸易战,这是个风险极大的多输决策。不仅会直接给中美两国带来贸易伤害,还会与当前复杂的全球贸易乱局叠加,在破坏全球化规则的同时,很可能对美国经济形成强烈的反噬。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显示,如果全球爆发小型贸易战,即关税增加10%,大多数经济体的GDP将减少1%至4.5%,其中美国GDP将损失1.3%;如果全球爆发严重贸易战,即关税增加40%,全球经济将重现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美国世界贸易咨询公司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钢铝关税将令美国钢铁和铝业增加约3.3万个就业岗位,但同时将导致依赖进口钢铝产品的其他行业损失约17.9万个工作岗位,因此新关税预计将导致美国净损失约14.6万个工作岗位。
美国发动的贸易战直接冲击中国,由于这一问题已涉及到中国在贸易、外交、国内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底线,中国政府毫无疑问要进行坚决反击。从策略上来看,对于中国来说,一旦被迫要付出高昂代价来开打贸易战,就需要让习惯于“交易思维”的特朗普感受到贸易战的“痛”,必须让美国市场、美国消费者、美国选民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产生制衡特朗普政府的力量。否则,特朗普政府还可能在未来启动更大规模的贸易战。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场不可避免的贸易战?除了直接的贸易回击,中国是否还能从反击中赢得更多东西?这是过去不擅长应对国际争端的中国政府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我的建议是,中国需要优雅地反击美国的贸易战,最大程度地把这场危机转化为为中国赢得大国尊严和利益的行动。
反击美国的贸易战是一场系统行动,一些重要的可供思考的点,可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直接的贸易回击,如加征惩罚性关税、投资并购限制等。(2)贸易谈判,边打边谈,边谈边打。(3)扩大国际“朋友圈”。在与美国打贸易战的同时,中国要在全球化价值观基础上,争取到更多的国际支持,扩大更多的国际“朋友圈”。(4)国际国内的舆论表达。这实际上是一种与国际和国内的沟通,其中的重点应该放在国际沟通上,用合适的方式、语言来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不能自说自话。(5)找到正确的理论框架,用专业的方式来分析国际贸易问题,为中国的全球化之举找到理论支撑。在上述各个方面,关键是沟通,沟通语言、沟通方式、沟通策略不同,沟通的效果会相差很大。
观察目前中国国内对贸易战的舆论,会发现其中有很大的问题。国内的相关舆论普遍偏激,赌咒发誓式的表达非常普遍,比如:“美国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美国贸易战看其霸权嘴脸”,“美国别玩火,玩火必死”,“1000亿美元吓唬谁呢?中国不是吓大的”,“要打贸易战,中国奉陪到底”,“如果美方任性妄为,中方将依然亮剑”,“美国止损的唯一出路是悬崖勒马”,“就要是打在美方利益的七寸”,“中国打的是一场贸易自卫反击战”……坦率来看,这些用词和表达都是典型的中国式语言,只有中国能看懂,恐怕主要也是说给中国人听的。可以肯定,这类表态在国际舆论界很难有人听懂,即使其他国家反对美国的贸易立场,也很难认同这些赌咒发誓式的表达,愿意与中国站在同一阵营。
如果对民间“愤青”式的舆论难以控制,那么在官方宣传中应该有显著改进和提高。但很遗憾的是,即使在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中,也很难避免上述赌咒发誓式的表态,或者重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低水平套话。其实,如果多下一点功夫,不难找到出现类似国际争端时的体面表达。
我要强调的是,改进贸易战中的舆论宣传,并非只是在言语上一争长短,更重要的是,这还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扩大“朋友圈”,关系到中国是否能以优雅的反击来赢得国际尊重和大国形象。为了扩大中国的“朋友圈”,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推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加强了对外投资和金融援助,在国际经贸合作中让渡了不少利益。如果在舆论上继续使用这种本土宣传式的“方言”来回答世界性的疑问,其结果必然是“自我对冲”,让中国所花的很多钱打了水漂,还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对于中国的外交、宣传、商务等部门来说,应该意识到,赌咒发誓、粗鲁、感情用事都赢得不了尊重,现在的中国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尊重。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国际贸易纠纷问题上,维持一个大国的体面、优雅和尊严,非常重要,不能被舆论中的歇斯底里所蛊惑、所诱导。中国在反击贸易战的过程中,应该用国际语言,而不是用地域性的攻击性词汇;应该尊重和利用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而不是自定规则;应该尽量寻求经济与全球化领域的共同价值观,而不只是中国的一家之言;应该更多展示开放来体现国际合作的诚意,而不是褊狭地就事论事;应该基于理论创新和理论框架,去分析问题,去解释原理,去沟通和交流观点,而不是翻来覆去地喊口号;应该理解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融合新趋势下的规律,而不是停留在陈旧的观念上。
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对经济崛起的中国是一次严峻挑战,但也是一次展示中国理念和中国形象的机遇。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贸易战中占有更多的道理,因此更需要优雅地反击,赢得更多的国际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