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向来牵动人心。中央政府对于新疆的投入,不可谓不多。
今年5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决定搭建由19个援疆省市共同组成的国资系统产业援疆工作平台,以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然而,就在第二天,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暴力恐怖案件,致31死94伤。如此残忍的针对平民百姓的恐怖袭击,令人发指!
然而,在呼吁严惩暴恐分子的同时,我们需要思考更多。
新疆的问题,绝不是简单的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而是经济、生态、民生、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综合问题。那么落实到城市建设、政策制定、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层面,也需要综合考虑,不可就事论事,简单化单一化只会加剧新疆的发展困境。
产业援疆的提出,源于2010年3月底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灾后重建对口支援的模式,确立了类似的对口援疆的模式。19个援疆省区市将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援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经过四年的产业援疆建设,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能力。但是,受制于新疆地域特点和发展实际的影响,尤其是19省市集中援疆,对于受援地和援助地来说,都想短平快的看到援疆成效,这样的急切心情,体现在园区建设、项目引进、企业扶持等方方面面,这也使得产业援疆投入巨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差强人意。
一是园区建设见厂不见业。新疆的工业发展落后,财政收入有限,作为增加财政收入最有效的途径,大规模的园区开发建设受到了青睐,甚至形成了“县县建园区、县县有园区”的局面。但在新疆部分地区,特别是南疆工业基础薄弱,生态脆弱,发展工业的基础配套和市场开拓能力非常有限,导致园区虽然建成了,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的集聚能力得不到体现,甚至部分园区建成以后,只见建厂,不见开工,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是产业选择严重依赖资源矿产。新疆资源丰富,对口援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各县市自然而然的把主导产业定位为,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等资源型产业。这使得部分地区产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一方面将会不断加剧区域内部的竞争,另一方面,重化工行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有限,无法有效解决人口就业和人民增收问题,同时分散发展,还将加剧破坏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未来恢复治理的难度却非常困难。
三是援疆企业过于集中于央企国企。大企业、大项目可以迅速拉动GDP,援疆成果快速见效,各级政府显然更青睐央企国企。各级政府都主要是围绕着大企业大集团打转,土地供给、政策、资金等资源优势大多都集中于石油化工、煤炭化工等大型央企,使得整个新疆的企业结构是以央企主导,民营经济发展良莠不齐。
然而从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来看,央企显然不如民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民营经济很强大的区域,从就业、税收到无形的企业家精神,无一不是民企和民营经济的贡献。像在新疆这样的地域广大,相对封闭的经济格局中,民营经济和民企的发展,对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地方持续繁荣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四是各自为政缺乏协同。十九省市对口援助的模式,可以实现一对一的援助帮扶,表面看更具针对性,也更方便考核。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受行政区划体制和对口关系的制约,区域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经常出现各自为政,内部竞争的现象。相邻区域的重复建设既不利于产业规模的扩大,也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上述问题,适当调整援疆策略。
首先,需从自治区层面规划协调工业园区的建设,避免同质恶性竞争。在资源相似、产业结构趋同的区域,选择配套条件较好、交通运输方便、水土资源丰富的地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由多个县市联合共建产业园区,共同招商,共同分担风险和利益。以避免县县办园区,相互恶性竞争。
其次,重点培养新疆原生态本土企业发展。这样的本土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他们是本地的企业家,立足于新疆的资源禀赋发展而来,它们以招收本地工人开拓本土市场为主,中小企业虽然在GDP贡献和财税贡献上远逊于央企,但是他们的企业文化,充满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在带动就业,区域影响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然,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更需要这样的企业。
最后,产业选择要以新疆的生态承载力为底线。新疆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而现在援疆产业中大干快上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火电、矿产等产业,全都是高耗水工业。水,是新疆未来发展的希望和问题所在。因此,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产业选择,都需要以生态承载力尤其是水资源的承载力为底线。
治大国如烹小鲜,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也好,产业援疆政策也罢,都需要摒弃短平快的发展思路,针对新疆各地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差别化的制定政策,切忌一刀切或盲目拷贝内地的发展模式。
新疆的稳定和发展问题,非一日之寒。须知“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疆要深思”,以急功近利的方式处理新疆问题,只会使问题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