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学生就业难与中国劳动力变局

曾几何时,多少寒门学子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盼望着等考上大学拿到毕业证书的一刻,财富也能随之滚滚而来。但现如今,尤其是最近一两年,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和年年加剧的“民工荒”,毕业生们手里捧着用人单位开出的仅够维持基本生活甚至比农民工薪酬还低的工资时,心中充满着失落,彷徨还有疑惑。

根据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09-2012这三年中,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每月工资以12%-13%的复合增速,从2369元上涨到3366元。同时,农民工每月平均工资正以每年17.4%的复合增速度,在三年里从1417元攀升到了2290元了。笔者推测,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不但会接近本科毕业生的薪酬,甚至可能还会远远超过。这一残酷的现实对我们传统大学教育的认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十年寒窗苦读,缘何拿到手的工资连搬砖的都不如?笔者认为,困惑的原因背后,正是近年悄然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大格局。在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30多年后,中国开始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供给即将见顶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按照中国劳动年龄的定义(16-59岁),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2年已经触顶达到9.37亿,之后人口数量将开始呈现延续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迈过了“刘易斯拐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正开始逐年下降,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中所享有的人口红利也将不复存在。

而且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长,我们发现年轻劳动力的数量在以更快的速度萎缩。通过计算预测显示,未来年轻劳动年龄人口(15-29岁)数量到2020年为止,都将每年以3.6%的速度减少。相反,年龄较大的劳动年龄人口(30-64岁)数量在未来五年预计能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且增速可一直保持至2025年。这相反趋势造成的后果就是在未来五年,年龄更大、更有经验的劳动力在中国劳动力大军中所占的比重将日渐提升,但年轻劳动力占比却将快速下降,从而加剧了年轻农民工的短缺。笔者认为,日益变化的人口架构正在使“农民工”这一过去接近无限量供给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接近枯竭。

另一方面,虽然从曾经的天之骄子到如今刚走出校门即可能成为失业人员,身份的转变之快让人不得不惊叹。但是,当众多的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时,社会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小视其背后隐藏着的巨大社会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响亮口号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却鲜有清晰的观论和有效的措施方针。可以明确是的,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和结构失衡,正是导致了众多大学生的“身价贬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的高校从1999年开始实施扩招。自那时以来,大学本科及专科院校的毕业生数量就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从每年100万增至每年730万人。而且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本科毕业后接着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大学毕业生占到毕业生总数的约20%。我们预计这个趋势日后会有所增加,意味着未来研究生的数量会以更快速度上涨。大众高等教育的需求得到满足,国民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固然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然而我们现在所有的经济市场真的需要如此这么多的大学生吗?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的GDP增长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驱动的。随着中国逐渐发展成世界工厂,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对于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上大多还是较低端的产品,需要的只是廉价的、技术要求低的劳动力。所以,相较于对薪水有高期望值和不愿放下身段的“天之骄子们”,企业们更需要的是便宜好用兼吃苦耐劳的农民工。而且经过笔者研究计算,虽然农民工从2008年到2013年的累计供给达到3900万,比新增大学毕业生的数量3200万多了700万,但与2010年的高点相比,2013年新增农民工供给却骤降了49%之多,迫使企业提高薪水以吸引他们继续工作。

其次,本科教育本来就是综合教育,因而绝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并不具备一技之长。和拥有专业应用型知识的技工职校毕业生或者经验丰富的农民工相比,区区一张某某大学的毕业生证书很难让普通本科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中脱颖而出。并且,虽然大学应届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创新高,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数量却常年保持着较平稳地增长。高校扩招还意味着15-29岁年龄群体的就业时间被不断推迟,有高中和大学学历的人所占比重会不断提升。可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开始转型升级初级阶段,所以对手握实用性技术的人才和熟练劳动者求贤若渴,而不是“纸上谈兵”的高校毕业生们。这种供需结构失衡的造成的后果就是,技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本科大学生却“无人问津”。

第三,据笔者对中国历年劳动力市场供需格局的研究统计,如果按照学历对劳动力进行分类,要求有本科或以上学历的职位占到城镇总体劳动力需求的一直在20%左右徘徊,但是在市场中有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占比早在2010年就已高达35%之上。在这种求不供应的情况下,本科毕业生们只好不断自降身价,以获得就业机会。还值得一提的是,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道,我国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率只有55%,而且只有69%的本科毕业生和62%的大专毕业生招到了与其专业相配的工作。面对“零基础零经验”的毕生们,企业们很难开出令人满意的工资,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没有行业工作经验或行业知识的应届毕业生起薪会较低的原因。

更值得讨论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结构的转变以及农民工权利的提升,“搬砖”蓝领们比一些办公白领薪酬高将会变成一件非常普通的事。事实上,在很多欧美发达国家,蓝领工人工资高,仿佛是一种“国际惯例”。通过对美国不同行业周薪的对比,笔者发现在蓝领岗位中,重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已经非常具有竞争力,特别是一些高风险岗位的工资,早明显高于一般低级别文职岗位。除了供需不平衡这个最重要的因素外,工作环境和危险指数也决定了蓝领工人的高待遇。由于很多蓝领工人需要长期在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做着其他人不愿意做的重体力甚至高风险的工作,获得更高的补偿也是完全理所应当的。而且,未来新一代农民工会越来越注重其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对于更脏、更危险及/或要求更苛刻的职位,雇主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工资来留住他们。

总而言之,曾经作为未来栋梁之才的大学生如今陷入“无用武之地”的困扰,的确令人深感无奈。但是,“与其读大学不如去蓝翔学习挖掘机”的短视观点,笔者也并不鼓励。高等教育传授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是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为人处世的品德素质。如果学生们还是抱着以混文凭的目的考入大学来盼求毕业时的金饭碗满满,那在当今的社会下毫无疑问会四处碰壁。而且,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大,大学生已早不是稀有物,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毕业生们更应该要放下架子摆正位子,脚踏实地地努力奋斗。另一方面,对于政府和各高校而言,应时地叫停扩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而是应该想办法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在学术型和技能型教育两类教育上两手抓,这样才能避免在“抢”走了大量人才的同时,还培养不出就业市场需要的有用之才的窘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学生就业难与中国劳动力变局  变局  变局词条  劳动力  劳动力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就业  就业词条  大学生  大学生词条  
智库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展与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中国针对世界和平发展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