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于2014年12月16日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China Economic Census 2013的主要结果。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弄清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及各生产要素的结构,同时,掌握服务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状况。
持续高增长的高科技产业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调查结果显示,从2008年(实施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至今5年间,高科技产业规模扩大,研究开发(R&D)支出大幅增加,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新产品占销售额的比例也有所上升。表1整理了显示高科技产业业绩的指标,所谓高科技产业是指医药、航空航天器及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等产业。
表1: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China Economic Census 2008制作。
(1)生产活动
到2013年底,属于高科技产业、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注1)有26894家,就业人数为1293万人,销售额达116048亿元,比2008年有所扩大。虽然出口额增加了,但由于内需扩大,出口强度反而相对下降。此外,在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同时,企业收益也保持着良好的状态(2013年收益率为6.2%)。
(2)研究开发(R&D)
研究开发支出高达2034亿元(占制造业整体的25.6%),研究开发强度(研究开发支出/销售额)为1.75%,比2008年上升了0.44个百分点。由于研究开发人员急速增加,人力资本的储蓄也在加速。因此可以认为,大规模的研究开发活动对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indigenous innovation)发挥了重大作用(注2)。
(3)专利
申请专利数大约14.3万件,比2008年急剧增加。在中国,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在申请专利数中,申请发明专利7.4万件,其中有4.5万件集中在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4)新产品(注3)
新产品的生产规模正在扩大,新产品占销售额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令人深感兴趣的是,出口强度虽然下降,但新产品占出口的比例却比2008年上升了4.7个百分点,达到24.8%,由此可以看出出口产品质量在提高,也就是出口升级(export sophistication)。而且,新产品出口额占新产品销售额的比例下降,这意味着新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增加,反映出中国国内需求增加,收入水平提高(注4)。
研究开发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活跃的研究开发活动对高科技产业做出了贡献,在这里利用分布图简要地探讨一下研究开发的效果。图1显示的是研究开发与利润率、专利、新产品之间的相关关系。
从板面A至D的横坐标表示研究开发强度(但板面B为研究开发支出的对数值),纵坐标表示分别的销售额利润率、申请专利数的对数值、新产品占销售额的比例、新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图中的产业为高科技产业的小分类产业。所有板面的回归直线都倾向于正值。虽然各产业不尽相同,但从整体来看,研究开发强度越高的产业,利润率也越高,申请专利和新产品也越多,并出口高质量的产品。这些结果可以说支持了先行研究的发现。关于详细的分析,请参阅Jefferson et al.(2003、2006)、Hu and Jefferson(2009)、张(2013)。
图1:研究开发与利润率、专利、新产品的相关关系
注:各产业都使用了2013年的数据。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制作
制度比技术更重要
高科技产业发展带来的主要动力不仅仅是生产率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创造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比技术自身的进步更重要(吴,2001)。
中国政府从2006年开始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力争至2020年把研究开发支出占GDP比例提高到2.5%以上,并推进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的实施细则规定,加大对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前扣除、加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缩短发明专利的审查时间等。一般认为,这些政策支持对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不应过高评价政府的作用,还必须重视市场原理。实际上,中国政府可能也意识到了这点。比如,在发布这个公报时,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高科技产业的高速增长表示了如下见解:政策支持固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市场机制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新行业、新商业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家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可以说,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策支持并立共存,两者共同促进了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公报发布的正好一星期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把北京市的“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实施的6项试行政策扩大到全国。具体来说,其中包括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这些政策的目的在于减少政府的权限和利益,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为使人力资本能够充分发挥创造性能力完善环境和条件。今后如果能在切实实施各种改革措施的同时,建立有利于高科技发展的制度,就可以期待技术进步和高科技产业的更大发展。
脚注:
1、所谓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是指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但是必须注意,2011年改变了统计标准,所以改变前的2008年时指的是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因此,表中2008年的数字可能大于实际。
2、制造业整体的研究开发支出也迅速增加,2013年制造业的研究开发支出约占全国研究开发支出的70%,比2008年上升了3.6个百分点。企业主导的研究开发体制进一步加强。
3、新产品是指使用新技术或新设计制造的新产品,或者通过改善制造工艺或使用新材料等提高了产品质量。称为新产品的期限是从开始生产以后1年之内。
4、由于公报中没有关于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业绩内容,因此在这里作为补充,提示制造业整体的数字。2013年的研究开发支出,内资企业占整体的75%。关于新产品的生产,内资企业的销售额是外资企业的2倍以上。另一方面,从新产品的强度来看,外资企业(19%)高于地方企业(10.5%)。
参照文献:
吴敬琏(2001),“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重于技术”,中国经济新论:中国的产业与企业,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
张红咏(2013),“中国企业的创新与出口——使用产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论丛》,第186卷2号,pp.115-132
Hu,A.G.Z.and G.Jefferson (2009),"A Great Wall of Patents:What is behind China""""s Recent Patent Explos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Vol.90,pp.57-68.
Jefferson, G.,A.G.Z.Hu,X.Guan,and X.Yu (2003),"Ownership,Performance,and Innovation in China""""s Large- and Medium-Size Industrial Enterprise Sector,"China Economic Review,Vol.14,pp.89-113.
Jefferson,G.,H.Bai,X.Guan,and X.Yu (2006),"R&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Industry,"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Vol.15,pp.34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