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高考:促进公平与科学选才

新高考:促进公平与科学选才

文汇报:您参与了《教育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工作,现在纲要实施已5年,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元年”,一系列教育新政出台,您如何评价这些变化?

顾明远:《教育规划纲要》的总精神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并提出到2020年的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我认为纲要实施5年来,正朝着这个目标方向在走。

纲要精神里,我认为最基本的是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方面。这几年有比较大的进展,一个是教育的经费投入基本达到了纲要的要求,每年投入基本达到GDP的4%。另外,农村教育有了比较好的发展,给农村学生“两免一补”,增加营养。

教育发展还很不均衡,地区之间不均衡,东西部地区之间不均衡,城乡之间不均衡,城市里重点校和非重点校之间不均衡,现在要逐渐克服这些问题,首先做到县域之内的均衡。

教育公平的概念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入学机会的公平。现在入学机会都做到了,不会因为家庭困难上不了学了。第二层次,是教育过程的公平。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避免恶性竞争,所以小升初不考试了,就近入学;另外,各种奥数成绩、竞赛成绩的指标也不能作为升学依据了。为了避免就近入学不公平问题,教育部出台小升初按片划区的举措,好学校和差学校资源共享,促进了城市里学校的均衡发展。划片是为了教育过程的公平,为了资源配置的公平。另一个是集团化的教育,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变成一个教育的集团,这是很好的模式,也是教师流动的一个很好方法。

最高层次的公平是教育结果的公平,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地发挥他的潜在能力,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教育结果的公平。因为个体有差异,地区间有差异,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希望的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他应有的发展,在学习上能得到成功,不要变成一个学习的失败者。

取消体育加分,促进公平

文汇报:提到高考改革,去年9月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12月,教育部又连续出台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高考改革迎来新一轮大动作。您参与了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您认为这次改革有哪些亮点?对人才选拔机制有怎样的影响?

顾明远:这次高考改革跟过去的高考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总的精神是要改变“一考定终身”。一个是统考的科目减少了,只有3门,数学、语文、外语,总共450分。减少科目后怎么选拔有才能的学生?再加上3门平时的学习考试成绩,另外,还要加上综合素质的评价做参考,由这三个方面组成。

我认为这次高考改革最大的一个亮点是不分文理科。怎么体现学生的差异?那就是在学业水平考试里来要求,因为中学的课程是基础课的课程,不应该分文理,每一个人都应该学,学一门考一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好处。另外学业水平考试不按分数,是按等级。高考录取的时候,挑三门你的学业水平考试,这三门怎么挑?各高校提前三年就要把每个专业所要求的科目列出来,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可以有选择,如果想学文学专业,在中学就要把文学考到最好成绩。因此高考指挥学生在中学就按照他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选择要学的学科,这样可以促进中学的课程改革,有利于人才的发展。

至于综合素质评价,现在大家都担心,综合素质怎么评?怎么量化?现在的要求是,综合素质评价是用记录的方法而不是量化的方法,记录学生参加的活动、做过的事情,高校录取时可作为一个参考,高等学校的自主权就体现在这个地方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大家都没有做过,所以先在上海和浙江试点,因为他们比较成熟,过去已经做过,如上海的“绿色评价”。

另外,在促进公平方面,过去的体育加分等全部取消,只保留了对少数民族加分等一小部分加分项,避免了弄虚作假。所以这次改革有很多亮点,改革力度是比较大的。

观念转变需要制度保证

文汇报:2015年是上海高考改革元年,“春季高考”采用了全新试点方案,致力于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招生模式,您怎么评价这个模式?

顾明远:分类考试也是这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分类考试可以首先解放一批孩子,一些孩子觉得自己不一定要考重点大学,或是成绩不一定能达到,想早一点考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不光是专科,日后也可以升本、考研,所以这可以首先解放一批人。新闻报道过一个北大学生退学转读技校,因为过去学生没有自己的爱好,凭分数,分数高考好学校,分数低考差学校,这次改革可以改变这种情况。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值得推广。

文汇报:今年1月的教育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是“教育现代化攻坚之年”。从1993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教育现代化”已过去20多年,实现教育现代化从根本上要解决哪些问题?

顾明远: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还有五年时间,这五年是攻坚阶段,但是我觉得人们对教育现代化的理解还过于简单。我觉得实现教育现代化,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不要单从硬件来谈,要从思想层面、从现代化的特征角度谈教育现代化。我认为教育现代化有8个基本特征: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个性性;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变革性;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教育的科学性。其中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的现代化。一是转变观念,我主张学生是主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我提倡“活动教育”,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包括课堂教学也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是被动听,所以教师观念要转变。此外整个社会的观念都要转变,不要唯学历主义,要唯能力。

另一个是制度建设,观念的转变需靠制度来保证,比如这次高考改革要综合素质评价了,这就是制度保证。所以观念和制度,是改革的两个杠杆,这两方面都能做到,我们就进入教育现代化了。因此我觉得接下来五年确实是攻坚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高考:促进公平与科学选才  新高  新高词条  公平  公平词条  促进  促进词条  科学  科学词条  
智库

 论公民监督权的规范建构

一、问题与思路公民监督是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这一命题看似不证自明,但如若不对其实现逻辑与规范含义加以分析,就可能使之沦为“正确的废话”。当然,所谓的证成逻辑,并...(展开)

智库

 应对老龄化问题任重道远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