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杠杆化近年来在国有部门迅速扩张。如果政府仍致力于其缓和信贷增长的政策,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这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实现部分私有化。
企业的去杠杆化在中国并非没有先例。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工业部门杠杆比率相当高,1995年债务是净资产的两倍。大部分债务由来自当时在工业部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最终,由于国有部门的改制和裁员,杠杆比率所有下降。
今天,杠杆化也是中国日益关切的问题。信贷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8年的115%上升到了2013年的180%,这对于金融体系而言构成重大危险。随着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利润将因此缩水,杠杆比率高的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将越来越高。
国有企业再次成为信贷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自2000年触底反弹后,负债的增速远远超过资产价值的增速。因此,国有工业企业的负债权益比率自2007年以来增长了33个百分点。服务业、建筑业的国有企业情况甚至更糟。截至2013年,国有企业得负债权益比率达到近200%,比2007年增加60个百分点。但是民营和外资工业企业的杠杆比率在近年来有所下降。
国有企业面临的无清偿能力风险最高。虽然国有企业只占优秀企业贷款的一半,但是这些贷款的可持续性低于民营企业贷款。国有企业的资产回报率是民营企业的三分之一,外国企业的一半。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继续推行金融体系改革继续并最终取消存款利率管制,更高的贷款利率很可能对利润较低的企业施加额外的压力。2014年第三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33%,国有资产的回报率大约仅为其一半。贷款利率的进一步提高会增加国有部门的违约风险。
中国似乎正在通过表现不佳的国有企业部分私有化着手解决国有部门过度杠杆化的风险。混合所有制的理念是当前习近平和李克强引导下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该理念推广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包括向私人投资者出售国有企业的股份。
去年,政府宣布进行多次大规模的“实验”,作为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部分。此外,地方政府也开始实验基础设施资产出售,希望借此实现政府融资工具的去杠杆化。例如,中国正在发起公私合作伙伴关系项目,允许私人投资者经营并共同拥有当地的基础设施项目,例如供热、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以及医疗保健等。在今年1月达沃斯论坛的讲话中,李克强明确要求采取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
国有资产部分私有化也将是一项挑战。最有价值的国有资产集中在对国家具有战略利益的部门,例如石油和天然气、铁路、电力和邮电,这使得实现重大私有化的可能性较小。其他有价值的行业,例如房地产、建筑业和金属业,也不太可能向私人投资者出售其账面价值。而且,公私合作伙伴关系项目的回报尚不明确。如果资产价值过高,或者当地关税控制限制了项目的盈利潜力,私人投资者可能会避免购买这些资产。
这使得中国更有可能在面向消费者的非战略性行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社会服务(如商业咨询,租赁,娱乐)并不具有重大的战略利益,而且增长前景更广阔,是实现减少国家管控的最佳选择。面向消费者的行业(例如批发、零售、餐馆和金融服务)也是如此。如果全部出售这些行业的国有股份,那么将产生14万亿的收入,是国有企业债务的一半。
中国必须解决国有部门日益严峻的杠杆化问题。国有资产的部分私有化仍然是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经济增长的迈出的重要一步。
注:
本文为瞭望智库摘编自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网站报告“Deleveraging the State in China”,原文发表时间为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