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经济研究领域存在一些正确的废话,那么,最常见的一条肯定是“不确定性”。在2015年4月14日IMF最新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WEO)序言中,首席经济顾问Olivier Blanchard开篇即言:“撰写此文时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影响全球宏观经济演变的力量错综复杂,因此难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这种表态让笔者对IMF更新后的WEO数据本身更加充满了好奇,事实表明,全球经济的确进入了一个让人欲说还休的僵化阶段,具有不易察觉的“四化”特征。
首先,活力弱化。虽然全球经济增长看上去不温不火,IMF维持了3个月前的预测,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继续维持在3.5%,但深层次看,复苏活力已经悄然趋弱,表现为两个层面:1.全球经济长期增长中枢下降,IMF强调了几类长期增长制约要素,包括危机的滞后影响、老龄化的加剧、投资的疲软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2.全球化持续退潮,在4月报告中,IMF将2015和2016年发达国家出口增速预期分别下调0.3和0.5个百分点至3.2%和4.1%,在维持2015年新兴市场5.3%的出口增速预期不变的同时,将2016年新兴市场出口增速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5.7%,表明全球化在复苏过程中的恢复程度比想象中要差。
其次,格局固化。纵观历史,在每一个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时期,全球经济都是格局渐变的,充满了新鲜元素和丰富变化,并呈现出和谐和积极的个性,充分彰显了时代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正能量。但在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全球经济运行显得迂腐老迈,表现为无核复苏模式深层固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兴市场和美国分别先后担当了复苏阶段性核心的作用,但都没有显现出令人信服的持续性,复苏之所以长期弱势并时有反复就是因为缺少自始至终表现稳健的坚强核心。而2015年4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即便连短期核心都不再拥有,美国经济虽然近期被市场寄予厚望,但其2015年增长预期被下调0.5个百分点至3.1%;2015年俄罗斯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0.8个百分点至-3.8%,巴西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1.3个百分点至-1%,金砖四国有一半陷入衰退,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也被维持在6.8%,低于市场心理上的底线水平。缺少稳定核心,全球经济复苏的未来更加不容乐观。
其三,冲突激化。4月IMF报告强调了两种利益再分配机制,一是利益从原油净出口国向净进口国转移,二是利益从货币升值国家向货币贬值国家转移。前者解释了印度的趋强和巴西、俄罗斯的没落,后者则解释了欧日增长预期的上调和美国增长预期的下调。笔者以为,这两种利益再分配机制在短期内效果显著,而全球货币金融主导权的争夺将改变长期再分配机制,亚投行和TPP近来轮番抢镜就暗示着这种争夺正日趋白热化。由于短期和长期利益冲突还将持续加剧,全球经济运行始终摆脱不了保护主义和货币战争的潜在威胁。
其四,风险钝化。其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四化”的前三化本身就构成了全球实体经济最大的长期发展风险。而从短期角度看,各类风险依旧广泛存在,真正可怕的是,市场似乎正变得迟钝起来,对这些风险的认识和警惕明显淡化。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新一期的IMF报告并没有在任何醒目的位置警告资产泡沫,甚至没怎么提及第一季度全球股市脱离基本面的普遍上涨,这实际上正是风险钝化的有力佐证。笔者以为,复苏短期风险从未真正下降,反而在不断积聚升级,包括经济金融脱节风险、债务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等。金融市场的高风险偏好与实体经济的高风险构成明显不协调,这意味着,一旦黑天鹅事件出现,连锁反应可能将大幅超出预期,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危险悄然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