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人们一直在努力促进全球发展合作,但近几年来仍遇到了大量前进阻力。幸运的是,2015年下半年有不少大型国际会议,世界领导人可以抓住这一重要机会克服这些阻力。
从前也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在世纪之交,关于经济发展的国际谈判几乎陷入了彻底停顿。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没有产生任何决定,而在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产生二十年后,发展中国家终于对美国领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失去了耐心。墨西哥蒙特雷联合国发展金融(FfD)启动谈判看起来也将无果而终。
接着,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恐怖袭击--这一悲剧事件或多或少刺激了进展。世界领导人同意开始多哈发展回合以确保贸易谈判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愿景。2002年蒙特雷发展金融会议在国外和国内投资、对外债务、国际合作、贸易和系统治理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当然,悲剧不是必不可少的进步推进因素。今年的重大全球会议--7月的发展金融会议、9月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会议,以及12月的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会议--足以推动进步。为这些会议进行的准备工作表明世界有向前进的意愿。
但正确的计划时关键。世界需要一套设计良好、意义深远的战略刺激工业化。二战后美国帮助欧洲重建所实施的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一个榜样。该计划更出名的叫法是马歇尔计划,它包括美国大量出资援助支持欧洲的国家发展项目,迄今仍有许多欧洲人认为这是美国的光辉时刻。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欧洲,在此后的十年中,它成为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经济发展援助工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朝鲜战争爆发后,东北亚也引入了类似的政策。
当然,马歇尔计划的扩张背后有其政治动机。美国希望通过打造一条从西欧到东北亚的富裕国家封锁线,从冷战伊始就遏制住共产主义的蔓延。无助于这一政治目的的发展中国家都被排除在外。
但是,从本质上说,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战略,并且是可靠的经济战略。关键是,它完全反其前任--以去工业化为核心、结果糟糕的摩根索计划(Morgenthau Plan)之道而行之。美国财政部长小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在1945年的著作《德国是我们的问题》(Germany is Our Problem)中指出,摩根索计划的目的是将德国转变为“以农业和牧业为主”的国家,以此防止它参与新战争。
但是,到1946年底,德国经济困境和失业问题促使美国派出前总统胡佛前往访问并考察实施。胡佛在其1947年3月18日的第三份报告中认为,德国可以降级为牧业国家的概念是一个“幻觉”,除非让25,000,000德国人灭绝或迁出德国,否则绝不可能实现。
唯一的替代方案是再工业化。不出三个月,国务卿马歇尔(George Marshall)在哈佛大学发表了标志性演讲,宣布取消摩根索计划。德国和欧洲区其他国家将实施再工业化,他指出,手段包括大规模国家干预,如高关税、配额和进口禁运。自由贸易只有在复兴之后、欧洲国家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时才可能重启。
马歇尔在他的简短演讲中还提出了其他三个要点。首先,他指出,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贸易的断裂是德国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并回顾了已有几百年历史的欧洲经济洞见:所有富裕国家都具备拥有制造业的城市。“解决办法,”马歇尔解释说,“就在于……重塑欧洲人民的信心,”从而“制造业者和农民”将“有能力也有意愿用产品交换货币,这一点的持续价值是无可争议的。”
其次,马歇尔指出,参与机构产生于经济进步,而不是其他办法--这与今天的传统智慧相反。他说,政策的“目的应该是复兴世界工作经济(working economy),从而产生自由机构能够生存其中的政治和社会条件。”
第三,马歇尔强调援助必须是全面的、战略性的,其目的是推动真正的进步和发展。“这类援助,”他宣称,“决不能建立在随各种危机发展的碎片化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在未来给予的任何援助应该起到治病的效果,而不仅仅是缓解症状。”
马歇尔的愿景为如今寻求加速发展的世界领导人提供了重要教训。首先要做的是消除华盛顿共识对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的影响——类似于摩根索计划的影响。一些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等长期保护本国工业的大型经济体——所处的地位更加有利于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其他国家经历了经济增长和真实人均收入的下降,因为它们的工业和农业产能出现了下降,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中。
如今,应该提高贫穷经济体的生产力和购买力,一如马歇尔演讲后十年中的欧洲。马歇尔的洞见——共同的经济发展是产生持续和平的唯一途径——依然如当时那样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