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国际局势转型期的说法已经用滥了。但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正在看到的是怎样的改变,具体来说就是,大国之间的关系在发生怎样的改变?
经济实力强力洗牌
要弄清这一点,有必要了解一些背景:
最近25年来,大国之间经济实力重新布局的规模和速度可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这一进程加速。25年前,中国的经济规模相当于美国的1/8,可是如今从购买力的角度来讲,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与美国不相上下。而且其他一些国家也表现出了持续的高增长率。这种现象的另一个侧面是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国家的相对衰落,它们在全球经济产出中所占的份额出现了下降。
经济实力发生的转变并非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无关痛痒的。自2008年以来,每个大国的国内都经历了某种形式的经济再调整:美国正在向能源和创新型经济转变;中国在试图通过国内消费来拉动未来的增长;印度正专注于建设基础设施并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日本和西欧正谋求在老龄化背景下重新发现经济增长的源泉;俄罗斯则试图针对能源市场新形势、老龄化以及人口萎缩作出调整;诸如此类的情况不胜枚举。
在军事和技术领域,美国依然一家独大。但与此同时,新技术让小型组织及个人具备了能力,也让像恐怖分子这样的非国家行为体的力量成倍增长,并进一步削弱了国家对于暴力的垄断。新技术与经济危机和危机导致的社会及政治虚弱相结合,就造成了局势的不稳定和地缘政治变迁。
这样一来,就算实力非常雄厚的国家也发现很难将军事主导权和战场上的优势转化为持久或有效的政治成果及局面。我们周围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利比亚、也门和乌克兰。结果就是世界各地爆发的一系列内战和旷日持久的冲突。
地缘政治角逐激烈
总而言之,如今国际体系内的力量分布更加均衡。这样一来,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不断加剧。但是这种竞争的性质受到两个因素的限制:各自关注的国内事务和在经济增长上对彼此的依赖。因此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是在与西方领导的政治秩序融合程度最低的大国的周边。
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竞争通常是通过代理国而不是直接的对抗来体现。乌克兰、北非和中东都是例证。东中国海是目前惟一两个大国发生直接对抗的区域。大国之间的竞争发展到了承载着全球能源和贸易的海运航道上,从目前所有大国都在扩大海军力量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与此同时,大国之间爆发常规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很低,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说,在一场大战中取得胜利已经不再是意义重大的目标。
全球主导能力受限
我们应该预见到,大国之间与日俱增的地缘政治竞争会带来一些影响:
在一系列反复发生的地区危机中,大国之间的力量相互消解,避免了解决危机所需的棘手的政治工作。预计利比亚、叙利亚及其他地方的危机还会持续恶化。
大国让全球秩序发生系统性改变的能力仍非常值得怀疑。尽管像中东这种地缘政治平衡被打乱的地方非常需要恢复平衡,而且亚太地区也需要建立开放而包容的安全新架构,可是却没有哪个大国或哪些大国站出来恢复或建立这种平衡,也没有通过协商方式来平衡局势混乱地区的各方利益。
在国际事务上,大国之间富有成效的合作降至空前低下的水平,联合国和其他多边机构的效力不断下降证明了这一点。在像气候变化和贸易谈判这样的全球事务上,大国正在寻求达成临时性及地区性协议,而不是充满自信的大国过去试图找到的那种放眼全球的解决方案。
地区强国在实现自己的野心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而且可以掌握主动权。各国之间、甚至国内的力量分布更加均衡这一事实意味着大国维护和平或稳定局势的能力受到限制。在像也门和阿富汗这样的地方,大国别无选择,只能依赖本地区的强国。
总而言之,近些年来,大国关系严重恶化。虽然关系恶化的程度是有限度的,但它们在紧急事务上取得国际性成果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