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中国拥有外汇储备38430亿美元,庞大的外汇储备不仅成为国内舆论关注的话题,而且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欧洲一些危机国家期望中国购买其政府发行的国债,一些发展中国家期望得到中国的外汇贷款或投资,以推动重要项目的建设。国内企业界、金融界也期望外汇储备能为自己所用,学界和决策层也在研究和考虑如何运用外汇储备。对于如何认识外汇储备,如何用好外汇储备,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看法。
对于外汇储备,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认识。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多了,国家不需要那么多外汇储备。其实,当今外汇储备,已经不能用传统的多与少的思维方式来对待了,而是要看到外汇储备已经从过去的外汇资金转变为外汇资本、外汇资产,可用进行直接投资的资产,其价值意义发生了改变。
外汇储备是中国最大的硬实力,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积累起来的成果,尤其是最近10多年经济高速成长积累的结果。最近几年,中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特别提款权的外汇资金份额,倡导设立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都是源于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没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就不会有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同时,外汇储备也是中国抵御外来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的有力武器,是中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压舱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和金融不仅没有受到外部危机的传染和冲击,而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和升值,国内经济和金融稳定,与充足的外汇储备关系密切。亚洲金融危机和2014年底以来的俄罗斯汇率危机表明,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难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突发事件,难以保障人民币汇率和金融的稳定。
当今世界,外汇储备不仅是支付和清偿手段,还是国家之间经济和金融信任、合作的基础,外汇储备的多少也反映国家货币的信用等级和货币的信誉地位。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外汇储备少,国家主权信用等级和企业信用等级往往较低,甚至在评级中被降低,引发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或震荡。而外汇储备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主权信用等级和企业信用等级,保持金融市场运行的稳定。
事实表明,外汇储备多了,别国有求于中国的事就多。外汇储备多,在国际众多领域的话语权就大。
外汇储备的增加,好比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收入低时,货币收入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收入高了,货币收入不仅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很大部分会用于投资、理财等。外汇储备少的时候,储备的战略作用很少,基本用于支付进口、偿还外债等,而外汇储备多了,其战略作用越来越多,比如用于干预汇率波动,用于支持企业“走出去”投资战略,用于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项目等。外汇储备越多,战略作用越大,有些战略作用超越想象,甚至当下认识不到。
没有外汇储备的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就没有自己的资本金,无法进行股份制改制,也不可能上市,也不可能有当今的国际竞争地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有一种极端的看法认为:花旗银行一年的利润可以买下中国银行业的全部资产,但中国的银行注入外汇资产并上市以后,再也没有国际金融机构可以吞并中国的银行业了,中国的多家银行已经排名在国际银行业的前百名之列,这离不开外汇储备的贡献。在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下,在美元、欧元主导的金融体系下,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也是未来商业银行进行国际竞争的有力保障条件。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能够保持汇率和金融的稳定,与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关系密切。外汇储备多了,国家干预市场的力量就强大了,就可以威慑投机资本,可以预防和应对投机资本的冲击。当本币汇率剧烈波动的时候,强大的外汇储备有助于稳定市场汇率。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时候,巨大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企业和国家金融信誉的稳定和信用评级的稳定、提高,有利于降低国际筹资成本。与印度、巴西、南非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比较,2011年以来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急剧下降,汇率大幅度贬值和波动,通货膨胀高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外汇储备相对少。而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国内金融市场稳定,这与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和稳定密不可分。
3.外汇储备是国家之间经济、金融乃至政治、军事、外交等谈判筹码之一
事实上,强大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济、金融谈判和合作的重要筹码,成为影响一些国家资源、能源项目投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重要支持力量。在中国国内需要资源、能源,而一些资源、能源国家面临资金或投入不足乃至经济衰退和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可以转化为外汇贷款和外汇投资,既有利于东道国的资源、能源项目投资和经济、金融稳定,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提倡建设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如果没有外汇储备做后盾,推动起来就比较困难。有了强大的外汇储备,就可以开展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和资源、能源项目的投资与合作。
2014年底中国外汇储备38430亿美元,外汇存款5735亿美元,合计有44075亿美元的外汇资源。如果未来中国拥有6~7万亿等值美元的外汇资源,外汇储备达到5~6万亿美元,可以考虑将人民币与储备货币挂钩,宣布任何国家、机构持有人民币,可以随时兑换为储备货币给他们。这样,外国政府和境外机构就可以大胆放心持有、使用人民币,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作为结算、投资、交易、清偿货币,人民币业务就可以逐渐全面走向国际化。中国想把人民币作为特别提款权SDR的定值参照货币,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不会轻易同意。我们拥有的外汇储备多,有利于增加话语权。
总之,从国家谋略来说,外汇储备多,国际国内的战略作用也大。当然,将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应依靠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来实现,更多应该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回报增加来实现。依靠基础货币投放来增加外汇储备,确实会形成负担,一方面会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另一方面会多发基础货币,导致通货膨胀。
中国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但企业、银行要想使用外汇储备,并不容易。有看法认为,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发行人民币获得的,而人民币是中央银行对社会的负债,因此,谁要使用外汇储备,必须拿人民币购买。结果国内企业、银行用不上或用得少,太量外汇储备存放在美国、欧洲等国,购买国债、企业债、股票等,被美国、欧洲所使用。
外汇储备到底是谁的资产?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加以利用?其实,经济学早就有了答案。中国的外汇储备,来源于贸易等经常项目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等资本项目顺差。宏观经济学认为:
一个国家的收入=消费+投资+贸易差额
经过移项,可以得到:
贸易差额=(收入消费) 投资
即:贸易差额=储蓄投资=净储蓄。
当今的投资既有国内投资,也有外商投资,企业也会到海外进行投资,因此,公式可以改写为:
贸易差额=储蓄投资(国内投资+资本流入资本流出)
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的差即是资本项目差额,经过移项,得到:
贸易差额=储蓄国内投资资本项目差额
即:
贸易差额+资本项目差额=储蓄国内投资=国内净储蓄
国际收支差额=国内净储蓄
由此可见,国际收支差额(不考虑统计误差)
外汇储备就是一个国家的净储蓄。如果一国存在大量国际收支顺差,就意味着国内储蓄或储蓄率高。可见,外汇储备是国内居民储蓄转化而来,是国家高储蓄结果的必然反映。高储蓄反映的是投资、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投资渠道太少,这与资本流出管制、资本账户开放不够关系很大。鼓励企业、个人“走出去”扩大投资,是增加居民投资渠道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消费需求不足,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一般家庭不敢消费关系很大。
外汇储备就是国内居民净储蓄,但国内居民没有持有外汇储备,原因在于汇率升值,居民不愿意持有,中央银行发行人民币基础货币收购了外汇。而基础货币发行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全体居民在经济成长过程中,承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表现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外汇储备是指货币当局掌握的可随时动用的外汇资产。其实,实事并非完全如此。美国、日本、英国外汇储备的持有者是财政部门,韩国由货币当局与财政部门共同持有。而加拿大通过向国际市场借款形成,管理是负债管理。外汇储备隶属谁来持有和管理,关键看是谁出资购买了。如果财政部出资购买(发行本币债券购买)形成外汇储备,这部分外汇储备就归财政部持有和管理,如果是货币当局用基础货币购买,就应归货币当局持有和管理,这样,在财务和资金管理体制上才有秩序。
中国外汇储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投放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的,本质上是全民承受通货膨胀后央行(国家)获得的外汇资产。央行购汇所使用的本币就是中央银行的负债,而外汇储备体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因此,外汇储备为中国人民银行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八条指出:中国人民银行的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发行人民币本身属于国家行为,人民币属于国家所有,外汇储备本质上也是国家资产,是国家可以随时动用和使用的战略资产。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中国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发行人民币获得的资产,因此,外汇储备不能直接使用,必须拿人民币购买才能使用。其实,这种看法太过机械。中央银行自身不能直接使用外汇资产,但国家可以直接动用。国家向商业银行的外汇注资是最典型的国家直接动用外汇储备,将外汇储备直接注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资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也是国家直接动用外汇资产的表现。可见,外汇储备是国家随时可以动用的资产。
1994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保障了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巨额外汇储备保障了国内经济和金融稳定,威慑了投机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投机和冲击。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运用外汇储备扩大进口,进行海外投资,并与中国制造和基础设施投资结合,开拓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新模式,对世界经济走出危机、避免金融危机的传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国内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外汇储备如何发挥作用?
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企业债等,主权风险很大。2011年欧美等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时,美国等冻结了利比亚数百亿美元的资产,伊拉克战争和朝鲜战争时期,美国也冻结了这两个国家的资产。乌克兰危机以来,美国和欧洲采取了冻结部分资产账户的手段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这值得我们警惕。中国的崛起对现有的国际经济、政治和军事格局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出现中美关系恶化,中国近4万亿外汇储备面临被冻结的风险,这是无法规避的主权风险。需要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分散和规避主权风险,包括加强外汇储备的运用。
2.要规避通货膨胀损失,规避金融资产价值缩水的风险
美元在全球的流通量越来越多,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各国拥有的美元外汇储备总额和美元外汇资产也越来越多,美元汇率和以美元标价的资产总体趋势趋向贬值,这会给外汇储备带来长期利益损失。更重要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虚拟经济比重高,资产证券化链条长,资产价格周期性危机是必然现象,每次危机之后,会发行更多的货币,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和价值因此而被稀释。不仅如此,中国有巨大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欧洲的债券、股票等,其投资回报只有4%~5%,相对直接投资回报来说,这个水平太低,不足以弥补通货膨胀的损失,不足以弥补资产价格缩水的损失。应该投资和购买能够抵御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缩水的实体经济资产。
3.外汇储备安全的根本是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而不是投资美国国债
我们的外汇储备长期主要投资美国、欧洲的国债、企业债等,这确实保障了安全性、流动性,但收益有限。外汇储备如同银行存款,如果不加以运用,只能获得存款利率回报。只有与实体经济结合了,才能创造更大的收益率和更多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投资虚拟经济,资金就是在金融部门打转,为美国金融和经济服务,不会为国内企业创造出产能。而投资实体经济,可以扩大产能和供给,解决中国15—16亿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求的资源和能源、技术与产品,也解决全球70~90亿人口的需求,而且可以通过投资获得的资产进行增值,获得更大、更多的外汇资源和外汇储备。
用外汇储备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战略构想就是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产能竞争模式国际化,即将外汇储备转化为国际直接投资,转化为合作国家的基础设施等,扩大资源、能源、农业和先进技术设备制造业等国际产能,使这些行业在国际上长期保持充分竞争状态,确保供求平衡和价格相对低廉、稳定。这样,外汇储备不仅可以获得比投资美国债券的更高收益,其安全性也比购买美国国债要高很多,而且对东道国的经济和国内经济发展有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万多亿美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使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很多产品产量和产能全球第一,而且国内制造业产品价格低廉。如果对外汇储备投资战略进行调整,拿出其中的2万多亿美元迸行直接投资,与中国目前境外直接投资6000多亿美元结合,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就可以再造一个类似中国产能的全球产能供给,不仅可以扩大全球资源、能源的产能和供给,也可以扩大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产能和供给,扩大全球粮食、经济作物等产能供给,营造一个产能相对过剩、市场充分竞争、价格相对低廉的全球经济格局,也有利于中国的粮食安全。这既有利于中国扩大进口、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由于产能扩张,价格低廉乃至下跌,外汇储备进行直接投资的收益短期内可能是亏损的,甚至长期亏损。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战略远见,即算国家大账,不计较企业投资短期损失的小账,算国家投资带来进口廉价的长期账,不计较投资的短期损失账。通过直接投资,可以带动全球投资和产能过剩,这样,中国进口产品才能廉价。以铁矿砂为例,2009年以来价格持续暴涨,2011年中国进口铁矿砂价格为每吨178美元,但中国2009年2012年进口需求扩张和企业在全球大力进行投资,带动了全球铁矿砂投资增加和产能增加,市场价格持续下跌。2014年中国铁矿砂平均进口价格100.4美元,吨,进口规模93251万吨,增长13. 8%,但用汇比2011年价格节省727亿美元,2015年价格如果继续下跌到80美元/吨,当年进口比2011年价格就可以节省900多亿美元。而中国海外铁矿石投资总额也没有超过1000亿美元,近几年铁矿石投资的亏损与进口收益比,这点损失不算什么。其他石油、有色金属矿等投资也存在类似的效应。
这样说,不是不要考核海外投资的效益,更不是不要市场原则,而是要调整对某些外汇储备投资的考核周期和考核方式,如把基础设施投资的业绩考核时间拉长到5~10年以上;把对产能投资的考核与进口价格受益、国内产业安全和供求改善等结合起来考核。对一些国家的债务违约,只要保障资源、技术设备等供应,或者允许进行土地、农业、森林等资源开发,则放宽偿还期限。
中国是一个资源、能源、技术创新相对匮乏的国家,未来14亿~16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更多需要依靠国际市场。过去的经验表明,中国过多地进口国际资源和能源会导致国际价格大幅度上涨,不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2009年以来,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措施,不仅带来了国内产能扩张和供给过剩,也带动了全球产能扩张和供给相对过剩,价格持续下跌。以前中国一直在探索如何获得国际资源和能源的价格话语权、规则制定权,没有找到解决的途径,但2009年以来的产能和需求扩张给了我们启示,就是中国进口需求会导致国际价格抬高,刺激国际社会增加投资和供给,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市场价格会出现新的平衡,价格话语权自然实现。在产能和供求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价格不仅不会上涨,甚至会竞争性下跌,从而使资源和能源价格长期保持在相对合理水平。有鉴于此,可用考虑将外汇储备运用于国际上实体经济各个方面的投资,以满足中国未来的需求和发展。
2.降低虚拟经济投资比重,提高实体经济投资比重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主体部分是国债、企业债和其他金融资产,对实体经济投资相对少。建议降低对美国、欧洲国债、企业债、股票等金融类资产的投资规模和比重,扩大对农业、能源、资源和先进技术设备、先进环境技术设备类国家和项目等实体经济的产能投资比重,扩大实体经济的投资比重。未来10年左右,在保持外汇储备稳定增长基础上(仅仅是外汇储备的利息每年就可以增加1000多亿美元),逐渐把外汇储备的50%—60%投资于实体经济,40%—50%投资于债券、股票等虚拟经济。外汇储备资产投资结构调整,一方面可能带来有关国家国债、企业债、股票的票面价格下跌,提高其债券的发行利率,改变欧美国家企业与中国企业竞争长期存在的资金成本不平等状况,相对降低人民币的资金成本,增加国际、国内企业对人民币的使用,提高人民币的地位;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投资增加,可以扩大产能,使市场充分竞争、保持价格低廉,刺激国内进口,如果配合国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其效果更好。
(四)把握好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方向
1.继续进行能源、资源类产业直接投资
中国资源、能源相对匮乏,过去海外投资的首要选择是资源和能源,未来依然需要对资源和能源进行投资。全球包括中国未来的化石能源需求会大幅度降低,但这有一个时间过程。如果没有继续的投资,石油价格依然会上涨到较高水平,而每年保持一定规模的海外投资,有利于释放产能,增加供给,稳定价格。
首先,要发挥好机构的投资作用。继续发挥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砖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的投资、融资作用,必要时可以增加资金规模。发挥这部分资金参与全球行业、区域项目投资效应,改善一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和资源、能源建设。
其次,继续双边和多边的能源、资源类投资。出于战略考量和获得资源份额的可能,建议继续保持对俄罗斯、澳大利亚、委内瑞拉、非洲、拉美、俄罗斯独联体等国家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类中资和外资企业的直接投资、外汇贷款、股权投资乃至收购兼并等.或者支持国内民间机构进行这类产业投资。
目前,国际石油、矿产等资源、能源类供求和产能过剩,价格相对低廉,中国每年保持一定的贷款支持或者直接投资,既可以满足东道国的资源、能源、基础设施发展需要的资金,避免资金缺乏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企业危机,也可以保障中国国内的需求和价格廉价、稳定。考虑到美国石油产量增加潜力大、速度快,将很快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家,应加大对美国石油生产开采和勘探投资,必要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首先,对实体经济投资从能源、资源类产业扩大到先进设备制造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设备等行业,或者在这些行业进行收购与兼并,扩大这些行业的设备制造产能,扩大规模经济效应,降低这些行业的制造设备价格,增加国内对这些产业和设备制造业的进口,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廉价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设备。欧洲、日本等在设备制造及其技术上相对先进,尤其是在环境技术和设备上相对领先,如欧洲在水污染处理、垃圾焚烧、土壤和空气污染治理、检测和监管上,都有良好的设备和技术,这方面可重点在欧洲、日本进行投资。
其次,扩大农业(粮食等)、土地领域的投资和开发。中国人均士地面积少,而人口规模巨大,国内土地资源有限,为解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粮食担忧问题,可以考虑在非洲、拉美、俄罗斯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土地资源丰富国家,进行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中国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的经验运用到这些国家,增加世界粮食产量和畜牧业产量,使全球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这对全球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有利,对所开发的国家有利,对中国也有利。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可以通过世界市场来进行调节。
3.加强对基础设施海外投资的配套建设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国家经济发展,必须解决落后、短缺的基础设施问题,对外直接投资要产生良性循环效应,要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对海外投资所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配套。如机场、港口、高铁、高速公路及其站点相互之间要互通互联,在机场、高铁站、公路站、港口等配套建设物流中心,减少货物装卸和运输成本。铁路、公路、机场站点要直接连接可以连接的城市中心区,城市轨道和交通、电力、电信、饮水、取暖等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海外投资,应相互协调和配合,防止国内企业在境外恶性竞争。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应进行战略布局。主动选择周边和符合中国战略需要的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一带一路”有关国家以及中国周边国家开发战略,通过国家之间双边的贸易和投资、战略谈判协议主动投资,以便利中国的贸易运输、缩短运输距离,保证资源、能源和贸易通道安全和畅通。例如,在石油管道的建设上,可以考虑在印度建立一条横贯东西的石油管道,西边连接中东产油国,东部连接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中国的云南,这可以大大节省海上运输的路途。建立这样一条石油(天然气)管道,会给多个国家带来利益。
历史上,本币获得国际地位主要依靠战争,或者是依靠本币与黄金挂钩而获得国际信誉和信用地位,黄金不再作为国际货币以后,国际货币主要靠国家信誉和货币信用及其途径依赖、货币清算体系便利而获得国际地位。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历史经验,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要借助美元地位提高人民币地位
在美元和欧元依然具有国际信用背景下,人民币需要借助这些储备货币的地位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国际信誉,从而被国际社会所接受。这需要保持外汇储备稳定乃至增加,同时在双边贸易和投资谈判中,与协议国家进行谈判,要求协议国家在法律制度和政策上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融资和清偿货币,使人民币在境外成为合法、可交易货币,从而可以用于银行间拆借和企业贸易融资等。中国也接受协议国家的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融资、清偿等。
2.应逐渐摆脱对美元清算体系的依赖
目前,所有的美元交易都必须走美元清算(SWIFT)系统,甚至人民币的跨境交易也需要走这个清算系统,美国完全掌握了中国企业和银行金融活动的细节。为此,中国应建立人民币的国际清算体系,进行双边、多边共享,减少对储备货币清算体系的依赖。当然,要建立人民币国际清算体系,必须允许人民币跨境自由流动,即允许境外机构在境内开设人民币账户,享受人民币国民待遇,降低其持有人民币的资金成本,增加流动性。否则,国际社会不愿意使用人民币。
3.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乃至升值,而利率要降低
货币地位的提高和稳定,需要本币兑换美元能够保持升值和稳定,使国际上的企业和政府相信持有和使用人民币,不仅流动性强,其资金利率也相对低,而且是硬通货。这也需要人民币利率逐渐降低,与国际货币利率基本接近,国际社会才愿意扩大人民币的使用。事实上,目前国内人民币利率太高,企业感到融资成本太贵,降低人民币利率也符合中国市场趋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外汇储备的定义局限在进口、外债偿还、汇率干预等,不能进行外汇贷款、贸易融资,不能进行外汇拆借、直接投资等。事实上各国政府已用于投资,购买国债、企业债、企业股票、股权,新加坡财政部设立全资控股公司进行投资。
教条地认为外汇储备只能用于进口支付、债务偿还等,实际是自我束缚。应该根据外汇储备的多少,区分流动性需求与投资性需求。即把用于保障进口支付和债务清偿、汇率干预,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和金融稳定的外汇储备作为流动性外汇储备进行经营和管理。这部分外汇储备基本上按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等三个原则要求进行投资和管理,主要用于购买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国债,或者是信用等级高、安全性和流动性比较好的3A级金融资产。
剔除了流动性需求的外汇储备,应该作为投资性外汇储备。这部分外汇储备也是资产 可以投资和盈利的资产,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作为投资的资产,其规模越大越好,资产越多越好。投资性外汇储备,其投资获得的收益越多,外汇资产也越多。作为投资,外汇储备随时可以与国家谋略结合,进行多方面的操作和运用。
流动性需求外汇储备按照目前的体制,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其规模不超过6个月进口用汇、当年短期外债清偿需求、汇率干预和突发金融事件等因素之和。如果不出瑚贸易、国际收支逆差,干预汇率比较少,满足进口需求的外汇可以缩减到3个月。根据2014年的数据计算,进口付汇6000亿美元左右,短期外债余额7000亿美元左右,其他应急性外汇需求2000亿美元左右,合计有1.5万亿美元作为流动性外汇储备就非常充足;其余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作为投资性外汇储备。投资性外汇储备,应该以赢利性、增值性、安全性为原则进行投资,流动性不应作为第一原则。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监管制度,区分战略决策和市场决策,战略决策由国务院做出,市场决策由部门和投资人决策,并建立起对市场决策和经营业绩的考核机制、责任约束机制,投资人才的使用要市场化。
应尽快改变由外汇主管部门对外汇储备进行全部经营决策的制度,根据流动性外汇储备需求和投资行外汇储备需求,成立不同的投资管理机构,将国家谋略和市场战略、企业进出口、海外投资战略结合起来进行联动,甚至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合作的投资、销售、海运供应链渠道,在境外投资上进行协作。要改变目前中国投资公司与外汇局储备司在投资上的相互竞争关系,在新的体制没有产生之前,应进行投资战略协调,明确投资分工,防止相互竞争。
外汇储备既然是国家资产,国家就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运用方式,而不必局限于必须购买外汇才能使用的运用方式加以利用。比如,中央可以将外汇储备资金直接划拨给政策性银行或者承担政策性项目任务的商业银行使用,或者委托其经营和使用,也可以直接划拨给中国外汇投资公司或者外汇局的投资公司。当然,国家直接划拨、委托外汇储备资金进行使用,需要对使用者进行业绩考核和市场问责。
外汇储备进行直接投资,形式可以多样,目前市场所采取的一切投资和融资形式都可以使用,不必拘泥于委托贷款、给商业银行贷款等。
一是进行企业股权投资或融资。可以考虑让外汇储备持有机构与行业战略协会或者与企业进行投资战略合作,各自以投资主体的形式进行投资、获得股权等,或者进行外汇流动资金融资等;二是设立海外产业外汇投资基金,隶属国务院直接管理。对国家政策支持的境外投资产业进行外汇支持,政府可制定境外投资产业战略规划,明确支持收购、兼并、投资哪类行业、企业。三是进行外汇贷款。外汇储备持有机构可以直接贷款给国内企业或国外企业进行长期投资,或者进行流动资金贷款投资。外汇储备资金管理机构缺乏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委托贷款。四是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有选择地投资实体经济项目和企业。五是通过政府之间的双边协议进行优惠利率贷款投资或贷款。所有投资出现债务危机和偿还困难,可以考虑转变为股权、资源份额、长期经营权、土地、森林等。
现在,各方面都希望使用外汇资金,商业银行、企业、政策性银行都希望使用外汇资金,甚至作为盈利的一个手段。根据过去的经验,很多机构往往把外汇储备作为国家资产,作为唐僧肉,大家都想使用,没有偿还的意识和法律约束。
建议外汇储备的使用,采取市场化使用方式,即建立起具有法律和市场责任的约束机制。在资金使用上,要将各方面的利益和风险捆绑在一起,比如项目投资和贷款、参股股权等,企业和银行出主要部分,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出一部分,后续要有跟踪、监督,资金分次、分批到位。建立起外汇储备运用的有效监管模式,这方面可以借鉴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欧洲债务危机过程中,欧盟对危机国家资金援助的管理方式,确保资金有效使用,避免道德风险。对于风险比较大的投资,银行和企业应该是投资主体,外汇储备资金只是部分。国家对外汇储备资金管理机构、投资机构要有严格的业绩考核,可以纳入国资委考核系统进行统一考核。
参考文献:
1吴汉铭:《中国外汇储备权属与性质之法律分析》,《上海金融> 2010年第2期。
2安邦咨询公司:《中国外汇储备资产运用的转变》,《金融时报》中文网2011年1月5日。
3彭玉镏、赵龙:《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提高资产收益率》,《证券日报》2013年1月28日。
4钱箐旎:《外汇局成立专门机构创新外汇储备运用》,《经济日报》 2013年1月15日。
5吉翔、陈曦、夏园园:《基于战略视角的中国外汇储备多层次使用研究》,《经济问题》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