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农业新常态演绎逻辑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农业面临怎样的新常态,可用三句话概括,就是“两板挤压”、“双灯限行”、“六产开拓”。“两板”即农产品价格的“天花板”与成本价格的“地板”。“双灯”即世贸组织的黄灯与资源环境的红灯。“六产”即第六次产业,这是日本、韩国几年前就提出的新概念,所谓第六次产业,即农业是可以包含一产二产三产的产业,一加二加三等于六,因此,把农业称为第六次产业。

上下“两板挤压”

成本提高,使得农产品价格全面飘红,农产品走私现象越来越严重

“地板”不断抬升。“地板”指的是农产品的成本价格,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由许多因素造成,第一是劳动力的价格在不断抬升;第二是土地的租金在不断抬升;第三是农药化肥种子价格居高不下,而使用量却在不断提高;第四是农技服务成本也不断提高,耕种收每亩由过去十多元提高到100多元。这四方面的因素使得农产品价格越来越高。

“天花板”已被顶破。农产品价格全面飘红,部分农产品已冲开“天花板”,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国外到岸完税价。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状况愈演愈烈,持续蔓延,将成为常态,这种现象将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阻碍农业的发展。低廉价格的国际农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走私现象越来越严重。现在出现的奶农倒奶现象也与国外奶品进入中国市场有关。地板挤压,天花板抬升使得农业生产空间越来越小。

黄红“双灯限行”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黄箱政策”;资源环境红灯已经亮起

“双灯”一个是黄灯、一个是红灯。黄灯指的是世贸组织设置的“黄箱政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世贸组织设置了黄、绿、蓝三箱政策。“黄箱政策”是指农业补贴进入成本,干扰市场价格;“绿箱政策”是指补贴不进入成本核算,不干扰市场价格;“蓝箱政策”指的是休耕补贴政策,中国没有休耕政策。我国的“黄箱政策”已使用差不多了,像粮食直补、粮种补贴都是“黄箱政策”内容。入世时我们承诺的黄箱补贴上线不超过农业产值的8.5%,粮食再补贴就会违反世贸规定,这一政策已亮起了黄灯,有的产品甚至亮起红灯。“绿箱政策”如土地整理、农田水利、治污等方面的投入,不直接对农产品价格造成干扰,世贸组织没有规定,可以大做文章。

“红灯”指的是资源环境,资源环境红灯已经亮起。农业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中国农业资源最吃紧的有三大要素。首先是耕地,20亿亩耕地约占世界200亿亩耕地的十分之一,但是需要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从量上看,土地资源越来越趋紧,耕地涉及中国粮食安全问题,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的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人自己的粮食。我国的土地质量越来越差,土地有机质含量是0.7%,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导致土地质量严重下降。另外就是重金属污染,据公开数字显示,我国有2000万公顷土地受重金属污染。

其次是水资源,中国是世界十三个贫水国之一。中国人均淡水占有量是世界的27%,而且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占中国淡水资源的81%,而耕地面积只占36%。北方广大地区属干旱地区,而且降雨量时空分布十分不均。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一年增长,农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是粮食丰收本应在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产粮区,从宋代以来便形成一个南粮北运的格局,但是十多年来南方种粮面积却越来越少,广东粮食自给率不到30%,福建浙江不到40%,大量粮食从北方运往南方,但是北方水资源短缺,农业设施不完善,北方粮食丰收主要靠大量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使华北平原2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漏斗。水资源奇缺,水体污染也十分严重,不用说大江大河,就连乡间河沟都污水横流,鱼虾绝迹。

“第六次产业”开拓

注入现代元素改造一产;紧扣四品主题,提升二产;致力创新突破,发展三产

把握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要演绎好农业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农业必须重新认识自身,重新解释自身,重新谋划自身。要在一产里注入现代理念、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现代设施等。要综合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练好“粮牧功”,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

紧扣“四品”,提升二产。提升二产首先必须完整的打造几条产业链条。一是粮食及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链,二是畜牧及水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链,三是林业及林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链,四是秸秆的综合利用产业链。“四品”即农产品加工的品相、品质、品位和品牌。品相即要好看;品质即要有好的质量;品位即要上档次,从舌尖上的安全到舌尖上的美味。

致力创新突破,提升三产。农业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农业服务业尚待挖掘的潜力十分巨大。把农业打造成一个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的第六次产业是新常态下的新命题,需要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农业要适应新常态,演绎好新常态下自身发展的大逻辑,必须做到“三有”,即要让农业有效益;农民有事干;农村有生机。三者并重才能在新常态下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不可顾此失彼。要做到“三有”,必须城乡统筹,让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能只姓城不姓乡。人要进城,城要下乡。要实现从“物”的新农村到“人”的新农村,必须抓好三要素,居住环境美,社会和谐美,人的心灵美。三美与共才是完整的美好乡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农业新常态演绎逻辑  常态  常态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逻辑  逻辑词条  演绎  演绎词条  农业  农业词条  
智库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影响源自质量

在全球智库中,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因为对政府决策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而享有盛名。布鲁金斯学会与政府长期保持密切关系。美国很多重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都由布鲁金斯学...(展开)

智库

 反思美国国家出口倡议I

2010年3月,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美国国家出口倡议(NEI),即五年内要使美国出口翻一倍,同时在国内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但从实际效果来看,NEI结果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