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打防管控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动态化以及网络信息的开放化,我国网络侵害行为逐渐呈现出分散性与多变化等特点,同时,由于公安机关在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漏洞,各部门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有必要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体系。

所谓打防管控一体化是指将治安行政力量与治安管理相结合,并充分利用两者的资源优势,将打击、防范、控制手段形成一个体系,并对我国社会治安环境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与此同时,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网络安全体系不仅有利于减少网络侵害行为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治安体系的信息化进程,因此,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要注重平衡每一个环节,要在打击的基础上进行防范,在防范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打击,从而形成一个环形管理模式①。

从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犯罪类型来看,利用网络渠道进行犯罪的事件占有三分之二左右,并且犯罪形式具有隐蔽性与复杂性。因此,从网络安全这个角度来说,单纯的依靠某种单一的管理手段并不能真正地遏制住这种犯罪趋势,公安机关有必要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从而维护网络体系的安全。

我国网络安全体系的现状

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处于核心地位,对我国网络安全的管理与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当前我国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来看,大多数还停留在单一式的管理层面上,对网络安全管理缺乏深层次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缺乏严谨性。对于任何管理来说,从理论上进行宏观规划是有必要的,而网络由于其复杂性与动态性等特点,因此在管理机制的制定上就需要更多的精力。然而,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管理机制还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大多数都只是模仿其他城市或地区的管理模式,不能够因地制宜地根据本地发展特点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严谨性。二是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缺乏实用性②。我国大多数城市与地区都有一套管理网络的机制,但是真正能够将系统的管理机制应用到实践中的情况并不多见,大都还是停留在理论层次,不能够将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三是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缺乏必要的监督③。由于网络的多变性与复杂性,要想真正将机制应用到实践中就要进行必要的监督,但是,目前我国对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的落实情况并没有进行广泛的监督,还处于一种“放养”态势。因此,从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层面上来说,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必然会导致一些网络侵害行为的发生。

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收集的漏洞数量统计显示,2010年到2013年我国高危漏洞分别为649个、2164个、5021个和8211个,其他漏洞分别为2798个、3383个、4986个和6953个,我国CNVD所收录的漏洞数量正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仅仅四年时间,我国高危漏洞数量就增长约12倍。与此同时,2010年到2013年其他漏洞数量也由2798个上升到了6953个。所以,从这些数据中不难发现,我国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漏洞的出现跟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网络基础建设资源投入不均衡。我国目前的网络基础建设规模非常巨大。据统计,2013年我国互联网经济支出比例高于美国与法国,从基础设施支出到宽带支出等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网络基础建设资源投入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4%,是让人惊叹的数据④。但是在这种高消费投入背景下,基础建设资源投入不均衡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硬件资源投入比例过大。当前我国对网络基础建设的投资出现了“扎堆挤”的现象,就是说我国大部分城市与地区都将网络支出投资到了硬件设施上。对于一些不必要的硬件设施强行建设,造成硬件设施过于饱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二是软件设施资源投入比例过小。由于网络软件资源成本较高,再加上不能够快速地产生长远的效益,所以很多地区忽略了对网络软件建设资源的投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软件设施不能与硬件设施同步,从而严重影响着网络建设的长远发展。就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地区而言,公安机关在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均衡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1年到2013年期间,我国硬件资源投入比例一直稳居高位,分别为75.23%、77.89%、68.41%,每年都占有65%以上的比例,而软件资源的投入比例相对来说就非常的薄弱,从2011年到2013年,占有的比例分别为24.77%、22.11%、31.59%。同时,虽然2013年相比2012年软件资源投入比例有所提高,但是整体上而言投入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建设的资金比例仍然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

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淡薄。随着网络发展的普及化,人们对于网络侵害行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说,网络媒介从最开始的兴起到如今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网络信息的意识认识得不够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性⑤。最开始人们认识网络大都是以学习娱乐为主,将网络媒介看作生活中交流信息的工具,而对于一些网络管理者而言,在思想意识上也并没有对网络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地将网络侵害行为看作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在思想意识上存在认识的偏差。与此同时,从最开始的网络传播效果来看,网络信息的传播发挥着更多的积极作用,在一些刑事侦查案件中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为案件的顺利告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正是这种网络传播效果的放大化,很多受众对于网络存有着过多的良好印象,营造出了一种“网络都是好的”的思想意识,从而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网络漏洞,而正是由于网络漏洞的存在,很多网络侵害行为随之发生,严重侵犯着公民的合法权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是人们对网络安全缺乏必要的防护意识才让网络侵害行为更为肆无忌惮。因此,从网络侵害行为的现状来看,人们网络安全防护意识的淡薄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统计,2011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处理的网络安全事件中恶意代码占有的比例最高,占46.6%,其次是网页仿冒,占34.2%,而最低比例的为拒绝服务攻击,约为1.3%,而网页篡改以及网页挂马比例分别为12%、3.1%。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由于公民在上网时并不能够将侵害信息有效地分辨出来,对网络侵害行为保持中立或者消极的思想,对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是比较淡薄的,而正是由于思想防护意识的淡薄,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安全漏洞。与此同时,从网页仿冒与恶意代码等侵害行为可以发现,公民对于侵害行为的处理能力也是极其被动的,这跟公民的安全思想意识有着必然的联系。据统计,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在2011年共接到网络钓鱼事件约为5459件,比2010年增长了2.5倍,其中需要重点处理网页钓鱼事件1833件,占总处理事件的34.2%。因此,从这些数据与例子可以看出,公民网络安全思想意识的淡薄直接导致了网络侵害行为的不断发生。

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的路径

落实打防管控一体化中安全意识的“牵引”作用。在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的过程中,安全意识起到了牵引的作用,同时,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加强安全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公安系统在工作管理中忽略了安全意识,那么打防管控一体化就很难运行,就会出现种种问题。一方面,高层管理者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尤其是在指挥调度方面,要引导下层干部与群众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从而做好防护准备。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与群众也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对因防护意识的缺失而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从而杜绝网络侵害行为的发生,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在落实打防管控一体化中安全意识的“牵引”作用方面,需要多方的合力,从而从思想意识上对网络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在落实打防管控一体化中安全意识的“牵引”作用方面,可以将整个公安机关工作分为四大部分,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总指挥调度中心,在思想意识上要起到“牵引”作用,具有统筹全局的地位,主要负责精神指导上的规划与传达,在思想意识上进行自上而下的传达。而其他三个环节分别为打击与预防、管理、控制,其中在打击与预防方面,公安机关在思想意识上要起到“引导”作用,在管理方面,公安机关在思想意识上要起到“统筹”作用,在控制方面,公安机关在思想意识上要起到“保障”作用,三个环节在总思想方面听从总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在思想层面上形成打防管控一体化的格局,维护网络的安全。每一个环节都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合力,不仅仅要引导公安机关的网络安全意识,而且也要对公民进行普及与教育。

突出打防管控一体化中网络技术的“核心”作用。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一个规范的机制需要法律体系的制约,对于网络技术而言更是如此,网络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规范的法律环境,必然会出现脱轨的现象。随着我国网络信息的普及化,网络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而言,网络技术一直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如何在法律的框架下将网络技术游刃有余地应用到实践中对于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来说意义重大。可以说,如果社会生活中缺失了网络技术的把关,网络侵害行为就会不断出现。与此同时,对于打防管控一体化来说,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发展。而要确保每一个环节的顺利发展就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应用。从我国当前的发展进程来看,我国网络技术发展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并在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首先,在“打击与防范”这一环节,公安机关要利用网络技术的便捷性特点,对存有的网络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寻找与清理,也就是说,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广泛性信息,在源头上为公安机关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其次,在“管理”这一环节,公安机关要将网络技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网络技术的作用,实行跨区域化管理,从而大大地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办案效率。最后,在“控制”这一环节,公安机关一方面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追踪办案,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技术的及时性特点,严格控制与监督潜在的网络侵害行为。因此,从打击与防范、管理、控制几个环节来看,公安机关在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而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来看,强调网络技术的作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公安机关而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并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实处。也就是说,公安机关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必须要注重网络技术的地位,有效减少网络侵害行为,从而构建出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网络安全体系。

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中管理机制的“保障”作用。对于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而言,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中的管理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从目前我国公安机关所处理的网络侵害行为案件来看,大多数都是因为缺失了必要的管理机制。所以,要加强打防管控一体化中工作管理机制的保障作用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公安机关的专业队伍保障建设,对于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来说,专业队伍是其管理机制中所必不可缺少的,没有专业队伍的保障,打防管控一体化就会出现脱节的现象。所以,公安机关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必须要有一批专业队伍作为保障,从而为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中管理机制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应该说,制度建设对于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而言处于重要地位,缺失了必要的制度保障,打防管控一体化建设就会失去支撑的方向,而公安机关在制度方面不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而且要时刻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制度的实用化。因此,在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管理机制过程中,公安机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管理机制的保障作用,从而确保网络的安全与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在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中管理机制的保障作用时,还要建立情报信息与警务指挥相协调的一体化平台,实现自上而下的有序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公安机关在坚持“信息警务”的理念下,要善于整合各类情报资料,将监测—分析—总结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下进行分工合作,从而确保每一步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下,我国网络侵害行为更具复杂化与多变化,所以对于公安机关而言,建立情报信息与警务指挥相协调的一体化平台是适应我国网络发展的必然选择,对维护网络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形成整体打防管控的工作布局,为公安机关的管理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借助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分析与整合,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网络侵害行为的发生,对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正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侵害行为现象也在频频出现,不仅危及到了公民的财产安全,更危及到了国家的安全,所以,在新安全观下,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公安机关、立法机关以及法律界等相关部门共同合力的作用下,我国公安机关打防管控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对打击网络侵害行为以及维护网络安全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警务机构的改革以及警务工作的不断开展,打防管控一体化议程已经被设置了出来,因此,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寻找出一条依法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注: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D14133

注释:

①程琳:“加快信息网络法治建设 维护网络社会安全秩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②张学兵:“关于深化完善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的思考—以上海公安机关打防控一体化建设为视角”,《公安研究》,2012年第3期。

③冯金怀:“动态环境下创新打防管控一体化警务机制探析”,《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④钱子健:“‘打防控’一体化是一种新思维新理念新工作”,《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⑤谢丽霞,王亚超,于巾博:“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12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打防  打防词条  管控  管控词条  一体化  一体化词条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词条  构建  构建词条  
智库

 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国制造2025...

2018年5月20日,中美发表联合声明,被世界舆论普遍视为“中美两国贸易战停火”。事实上中美经过几轮谈判,形势有所缓和,但是并没有出现全面的解决方案。此轮中美贸...(展开)

智库

 张家口探路“低碳特区”

张家口火了!2015年7月31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三天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