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研究中国乡土 文化的精致范本——读《开弦弓村志》

方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盛世修志,志载盛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老师。国务院办公厅也于近日印发了 《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这些“顶层设计”,对于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方志讲的就是中国故事。而在地方志文化中,村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长期处在农业社会,村落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基础细胞,蕴含和绵延着具体而又丰富的历史文化。进入新时期,我国地方志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数百种新村志的面世,不仅丰富着地方志宝库的内容,而且深化和拓展了地方志的视野。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吴江市地方志系列丛书《开弦弓村志》,就是近年来我国新村志编纂工作的又一新成果。

说起开弦弓村,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但说到其另一个名字“江村”,恐怕就无人不晓了。这里正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学术起点和近70年追踪调查的江南村庄。《开弦弓村志》包括了《凡例》、《概述》、《大事记》和《费达生、费孝通与开弦弓村》等14卷57章235节,具体记述了开弦弓村的历史文化变迁,也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三级两跳”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为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坚持的富民道路提供了有说服力的案例。综览全书,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编纂者的修志使命情怀和文化责任担当,感受到整部村志中所反映出来的创新品格。

一、篇目设置创新,不囿于传统结构框架。开弦弓村不仅因为费孝通先生的名著《江村经济》而闻名,而且国内外许多学者曾慕“江村”之名到开弦弓村做调查、搞研究、参观访问,因此有“华夏社科第一村”的美誉。费达生和费孝通姐弟俩更是与开弦弓村有深厚情缘,费达生早在1923年就带着蚕桑技术到开弦弓村,并于1929年与村民共同创办了中国农村第一个股份制乡村工业企业——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使开弦弓村成为中国乡镇工业发源地。为了全面记录和反映开弦弓村历史,特别是开弦弓村在近现代的发展历史,编纂者在坚持“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原则的基础上,大胆打破传统村志的框架结构,将“费达生、费孝通与开弦弓村”作为村志开卷篇,并在“人物”卷前增加了“江村考察访问”卷,将国内外学者和媒体考察访问开弦弓村的相关活动单独设卷。这使《开弦弓村志》首先在篇目编排上就给人以个性鲜明、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收录内容创新,更突出地域人文特色。开弦弓村在传统农耕社会时期,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生产形式,但有着悠久的养蚕历史,并且近现代蚕桑业的发展成为开弦弓村发展腾飞的重要支撑。《开弦弓村志》在“农业”卷和“工业”卷,分别对“蚕桑”“丝绸”设立了专章;在其他篇目,也注意突出了与蚕桑业有关内容的记述,例如,“植物保护”章专门有“桑树病虫害”节;“风俗”章专门有“养蚕习俗”;“人物表”章专门有“蚕桑技术人员”,等等。同时,由于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的影响,开弦弓村已经成为国内外社会学、人类学等学者心中向往的圣地,一批批国内外学者到开弦弓村考察访问后,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专著,村志对此也作了记述,进一步凸显了《开弦弓村志》的人文特色。此外,村志《附录》中的“宗族世系列表”别具一格,耗费大量工力编写了全村29个姓的家谱,为后人寻根问祖留存了依据,使村志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文化意义。

三、编纂力量创新,学者担纲“众手成志”。地方志编纂所涉及的资料收集、挖掘、整理工作浩繁复杂,工作量巨大。《开弦弓村志》在紧紧依靠各级组织、紧紧依靠地方志专业机构、紧紧依靠开弦弓村父老乡亲的同时,邀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刘豪兴主持编纂工作,体现了在编纂力量组织和运用上的创新,为地方志编纂力量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学者厚重的专业知识、30多年江村追踪考察的资料积累、特有的社会学观察视角、多样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方法,特别是采用广泛的社会调查搜集历史文化资料,为《开弦弓村志》的整体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修志读志用方志,识乡爱乡建家乡”。《开弦弓村志》的出版,实现了费孝通先生的宿愿,为了解、认识和研究中国乡土文化提供了一个精致范本,也为现代中国留住乡愁提供了一个文本记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乡土  乡土词条  范本  范本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精致  精致词条  研究  研究词条  
智库

 中国独角兽报告:2020

独角兽企业代表着新经济的活力,行业的大趋势,国家的竞争力。2019年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融资环境趋紧,投资人为独角兽企业慷慨融资的时代已经结束。2020年新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