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资本外流因果

在中国的国际收支中,长期以来,“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一直引人注目,它显示了不能被政府所监控到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情况。引人注目的原因之一,是该项下规模比较大,平均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另外一个原因是,如果其变动符号长期为负,则表明这么巨额的资本,很有可能是通过贸易转移、对外投资以及变相混入经常项目结售汇等途径,流出到国外去了;反之,如符号为正,则意味着资本内流。

2003年5月,笔者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中国可能已出现资本内流现象”,理由是200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在事隔十年之后首次出现正值。这一正值持续了七年,并于2009年再次转负至今。

201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下是-557亿美元。趋势上看,这一数值有逐渐增大的倾向:2009年是-414亿美元,2011年降至-138亿美元,2012年和2013年又上升至-871亿美元和-629亿美元,2014年达到创纪录的-1401亿美元,今年预计也将会是千亿量级。

光凭“净误差与遗漏”项下数据为负就断定资本流出还不全面,因为不能完全排除统计上的误差,低估资本外流或高估经常项目顺差的可能都存在。但每次数据转正或转负都与当时资本流动的状态大致同步,很难说这是偶然。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鼓励藏汇于民和资本走出去战略影响下,对资本流入或流出的双向波动也不必大惊小怪。

“净误差与遗漏”是一个参考项,并不是测算资本流动的精确指标。有时,人们习惯用外汇储备减去贸易顺差与外国直接投资(FDI)之和,来粗略估计热钱的数量,流入为正,流出为负。2012年此数据为-2128亿美元,成为正、负的分界线:此前的十余年间,皆为正数,而此后的四年里,三年为负,一年为正。为什么分界在2012年?重要原因之一是当年4月份,国家外汇局发文终止了已实施18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和个人从此可以自主保留外汇收入,打开了藏汇于民的大门。这几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资本外流,往往忽视了这一因素。

重要原因之二是近年来,受鼓励走出去战略影响,对外直接投资(ODI)规模增加很快,按国际收支口径,净额由2007年的172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804亿美元,八年时间里总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

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变化也体现了上述特点:2014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和存贷款等其他投资资产合计2.25万亿美元,在6.41万亿美元对外金融资产中占比35%,为历年最高。

我国的基础性国际收支差额,即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差额之和,2014年高达4284亿美元,同比增长17%,2015年上半年2380亿美元,抵御资本流动冲击的能力很强。按累计口径,中国外储的绝对额也只是今年才开始下降。

大家都还记得叶公好龙的故事。在面对资本流动时,往往也容易有此倾向:在前些年资本源源不断涌入时,在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内生性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下,担心其对储蓄替代、通货膨胀及汇率的冲击,希望减缓甚至将资本挡出去;而等到期望的变化发生时,反而会过度担心。

当然,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因为,虽然外汇储备2014年还是净增加,但增加的量级已由2013年的5097亿美元骤降至217亿美元,同比下降95%以上。2015年虽是首次净减少,但前八个月即已高达-2854亿美元。即便考虑到外汇储备的使用、资产价格和汇率变化因素,也难让人掉以轻心。今年1月-7月,银行结售汇逆差高达1488亿美元,远期结售汇累计未到期额由年初79亿美元转为-474亿美元,也是值得关注的迹象。

正因如此,我们看到有关方面出台了增加远期售汇成本、鼓励资本流入与结汇的一系列措施,也加大了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对外资开放的力度。这些举措有助于平滑资本和汇率波动的影响。

同时,在严峻的形势下,正可立足长远,筹划进一步的改革与战略。第一,更好地实施藏汇于民和走出去战略,并避免当年日本海外扩张的教训。第二,防范货币错配问题可能的负面影响。第三,外汇交易量的上升及人民币波动率的提高,要求加快发展外汇市场,丰富避险工具。第四,反思和调整引资格局,贸易与资本项目双顺差会阻碍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五,加强人民币与亚洲国家的联动,提高汇率弹性,避免投机资本的攻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资本外流因果  外流  外流词条  因果  因果词条  资本  资本词条  资本外流因果词条  
智库

 中美辩理交利 确立P2合伙关系

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及联合国总部期间,在华盛顿与奥巴马总统进行了“坦诚深入”的战略沟通,在纽约向全世界重申了主权平等、合作安全、协商共赢、和而不同等国际治理概念与...(展开)

智库

 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因、目标和难题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多重动因任何系统都在与作为环境的其他系统的互动中变化和发展,与行政系统互动并对行政系统产生作用的环境,包括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和社会系统等,这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