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三五规划的十大任务,但是,从老百姓来说,最为关心的还是身边的事情能不能有所改善。
一是绿水青山,空气清新。全国十大空气最差的城市,一般是河北七个,然后加上济南、太原、郑州。这已经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存空间与质量。借冬奥会之机,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及周边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在五中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纳入五年规划,深得民心!近年来,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而“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将从决策变为落地规划。据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将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写入五年规划。
习近平在今年9月访美期间出席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并发表讲话时提到,“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我们‘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点方向。”
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也透露,“‘十三五’规划正在制定思路,要具有生态文明的理念,而且建设目标中也会体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还有专门的一篇来布局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民众生活生产更加便捷。用基础设施建设对冲产能过剩,拉动内需,是十分明智的。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协调发展。包括: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发展是“十三五”不能忽视的重点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建成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小康是无论城乡,“一个都不能少”。如果没有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就难以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统筹,包括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所谓基建,有大小之分。
所谓“大基建”就是“铁公机”,涉及到全国性的交通网络的建设。当前投资增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大,国家将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建设的批复进度不断加快。据统计,2015年9月份以来,发改委密集批复25个基建项目,包含3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13个公路项目和8个铁路项目。截至目前,获批基建项目达66个,总投资额达1.44万亿元。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5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的铁路项目总投资金额达到8085.49亿元,达到了上年的水平。今年铁路过万亿没有问题。
“小基建”,就是地方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综合管廊就是一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在中国地下管线几十年的建设中,欠账很多。目前全国共有69个城市在建地下综合管廊约1000公里,总投资约880亿。再比如,农村宽带。10月14日的国务院常委会议上提出加快农村电商的发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并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总投入超过1400亿元。此外,要重视PPP方式。推进海绵城市、美丽乡村等。
三、老百姓期盼过上富裕的生活。也是十三五的重点,2020年,即“十三五”末,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
基础设施上去了,需要民众提高消费能力。中国的GDP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2013年只有84位,人均占有财富也是有限的。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国2014年在全国共划分了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上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个片区,680个县,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1月提供数据,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62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4个连片特困地区省级实施规划累计完成投资人民币4.75万亿元。这种投资在“十三五”只能够增加不能减少。
富民首先要以民为本。在2015年2月底,中央提出了要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会议上又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为“十三五”规划成为一个以富民为中心的规划进一步提出了要求。富民才能够提高消费力与经济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是关键之举。富民要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在富民的同时也要妥善解决“富政府”的问题。2015年6月28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时表示,各级财政均有大量资金结存未用。至2014年底,抽查的22个中央部门有存量资金1495.08亿元,18个省本级财政有存量资金1.19万亿元。
五中全会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民生与社会保障问题不用多说,这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发展所忽略的问题,现在需要持续补课。关键之举在于推进扶贫开发,包括: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这是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道保险措施。
要增加民众的收入,进一步提高民众的购买力,调整公共支出的规模。因此,“十三五”期间消费率能否提高就是一个关键。我国1981年至1998年17年间居民消费率基本以平均每年0.33个百分点的幅度持续下降,已经由1981年的53.1%下降到47.5%。早在1998年我国就提出扩大消费支出,但是我国最终消费率却一直在下降,已经由2000年的62.3%下降到2011年的48.2%,下降了14.1个百分点。根据2015年4月16日商务部研究院《2015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的预测,2015年消费驱动型发展模式将基本确立,近十年来消费率将首次突破50%,消费位居三驾马车之首。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就需要“十三五”规划的大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