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三季度财政收支运行平稳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消费拉动和楼市回暖,9月全国财政收入较上月小幅回升,同比增长9.4%;另一方面,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9月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6.9%,创下五个月新高。
财政部 前三个季度,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各级财政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国、中央、地方财政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明显加快。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副所长 白景明 从数据可以看出,前3季度财政收支运行平稳,与整体经济运行相协调。其中,税收增幅偏低的态势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第二,今年以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不断加力增效,实施结构性减税,尤其是加大营改增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减税效果明显。这是国家立足大局与长远,用短期的税收下降换取长期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和稳定就业。在地方财政收入方面,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住房需求减少,以及消化库存等原因,用地需求必然减少,地方政府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也就大幅下降。
二、四季度财政压力下政策将持续发力
前瞻四季度,年末是财政支出高峰期,加之“稳增长”压力不减,财政政策势必持续发力。但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收入回暖有限,财政支出保持高速增长,财政收支压力仍然不容乐观。
财政部 今年四季度中央财政收入增长压力较大,大部分地区财政收入增长也面临较大困难。各级收入征管部门要继续坚持依法征管、堵漏增收,同时严禁收取过头税、“空转”虚增收入等违法违规行为。鉴于今年后几个月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仍然错综复杂,特别是近期我国经济运行遇到新的压力,下一步将实施采取五大措施稳增长:一是实施更有力度的财政政策,包括统筹资金推动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建立盘活存量资金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督促各部门和地方加快消化已收回的存量资金,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加大降税清费力度,尽快落实好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增设口岸免税店,扩大国内消费;发挥好各类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二是加快推广PPP模式。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扶持体系,尽快设立中国PPP引导基金,抓紧制订PPP项目财政管理办法。规范推进PPP项目实施,严格筛选新一批适宜采用PPP模式的项目。三是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指导地方做好已下达额度债券发行工作,完善地方债券市场的发行定价机制。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支持加大地方融资力度,确保棚改等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保障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来源,促进地方落实稳增长目标。四是深入推进财税体制等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税制改革。此外,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积极支持投融资、农业、养老、教育、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五是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加强对已出台重大财税政策措施的督促检查,狠抓政策落实,加快项目资金落地,确保各项政策取得预期效果。
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副所长 白景明 从目前经济形势看,要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确实比较困难,四季度需要各级收入征管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坚持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同时严禁收取过头税等违法违规行为。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魏尚进 如果第四季度经济要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最好的政策是在经济刺激调控总需求和结构改革之间避免造成矛盾,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多考虑财政政策的作用,税收政策可以既提供总需求的刺激,又可以促进结构的改革,通过降低税负,让很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向松祚 9月份数据显示我国工业和投资增速不容乐观,短期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不过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逐渐下降,财政政策需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加快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将50-60万亿的居民储蓄资金调动起来,将其引导至长期的投资领域当中而非股市,完善农村或者中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研究部副总裁、宏观经济研究主管 章俊 短期来说,鉴于目前中央对盘活存量资金的督查力度不断升级,四季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来增加以基建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到位率,从而有效支撑四季度经济回升。
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 刘东亮 宽货币并未刺激信贷投放的增加,预计财政政策将在四季度扮演更重要角色,但鉴于财政政策受制于政府有限的财力,及配套资金不足等问题,中国经济仍需花费相当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走出谷底。
民生证券研究员 朱振鑫 四季度的财政政策将从四方面出手:首先,前期沉淀的财政资金有望加速流向实体经济;其次,借助金融体系给财政加杠杆;第三,借助社会资本给财政加杠杆,PPP项目有望加速落地;第四,将继续推出重大工程项目,可能会上调铁路投资目标。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 李慧勇 三季度内地GDP或放缓至6.7%,但四季度经济则有望企稳,“保增长”政策也将持续发力。从“保增长”角度看,财政政策将继续加码公共支出力度,同时加快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并在进一步推动“PPP模式”引导民间投资的同时,借助“降税清费”为企业减压。
三、中长期政策趋势将保持稳定性与灵活性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要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置换地方存量债务、发行企业债券、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提高地方和企业投资能力,推动公共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落地,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扩大有效投资。中央财政将通过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创新机制发挥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设立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用市场化的办法,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此外,为促进投资,要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制度,合理降低投资门槛,提高投资能力,增加有效投资,加快补上公共产品、服务及其他发展“短板”,通过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
财政部长 楼继伟 当前中国经济状况仍在预期之内。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增速预计将保持在7%左右,并且这一状态可能持续4到5年的时间。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经济也出现一些可喜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工业;贸易顺差占GDP比重有所下降,国际收支更加平衡;上半年新增就业700万以上,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全年中央财政支出增速在10%左右,高于年初预算财政收入7%左右的增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 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有两个,一个方面就是控制、化解现有风险,为推进改革赢得时间。这一系列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的举措包括:妥善处理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停止回报过低或没有回报的无效投资;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输血;动用国有资本偿还政府的或有负债;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和重组,释放风险;停止“刚性兑付”;盘活由于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死资产存量。另一方面,还需辅之以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其中财政政策在维持宏观经济的基本稳定和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还有一点余地,但不建议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缓解风险的做法,而是建议采用普惠性减税这一方式。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贾康 未来政府肯定还有能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不是当前一小段时间,而应该是要在整个新常态期间实施的政策取向。虽然财政结束了两位数高增长,但财政完全有能力加力增效稳增长,关键是资金运用得恰当和高效,并且将财政政策和改革机制转变密切结合。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尚希 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向上,总的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力,一个是增效。加力方面,虽然今年中央没有调整财政预算,赤字不可能再增加,但加力的力度还是不小的。一是对地方债进行置换,在没有增加债务总体规模的情况下,化解地方债务的流动性风险。二是逐步扩大税收优惠,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鼓励创业、鼓励创新,形成一个更好的环境,降低创业创新的门槛。三是积极推进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增效方面,就是在现有资金的基础上,把这些钱花得更有效率。一是清理财政沉淀的资金、沉睡的资金,把它们都尽量利用起来。二是改变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如把对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由过去的补贴变为更规范、更市场化的产业基金、种子基金等来进行投入。三是整合分散的资金,使其更好地发挥合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张晓慧 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金融监管等的协调配合,更充分地发挥财政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供给端中的作用,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有效协调的体制机制,强化央行的宏观审慎管理职能。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 刘利刚 央行加大货币政策的力度,将增加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贷款,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将起到支持作用。但仅仅依靠上述政策并不足以在中期内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财政政策需更加积极地推动整体需求。财政部近期决定将地方债务置换的额度扩大至3.2万亿元,这将帮助地方政府达到今年设定的投资增长目标。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 陈中涛 在当前形势下,宏观调控要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立足于打造“双引擎”,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市场需求,大力推动公共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落地,扩大有效投资。
四、财政体制改革是稳增长的最大保障
中短期阶段内,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工具,但长期来看,财政体制改革则是财政政策实施和稳增长目标实现的最大保障。
财政部 针对财政体制改革将研究提出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指导意见。此外,还将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积极支持投融资、农业、养老、教育、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
财政部部长 楼继伟 对于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军”的财税体制改革,正按照既定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下一步,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向深水区继续前行,税制改革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包括适时推进营改增试点,推进消费税改革,研究全面实施资源税费改革方案,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等;此外,还将通过提高特定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等方法弥补财政缺口,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支持推进结构性改革。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贾康 国家财税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改革的“开场锣鼓”。财税改革要继续深化,现在面临三大领域的改革任务:首先是预算改革。预算的公开性、透明度要明显提高,让老百姓有知情权、质询权、建议权、监督权。同时还要求完整,明确提出全口径预算,所有政府财力必须进入预算体系,不准许再有预算外资金概念。对原来的地方债已经形成的隐性负债要逐步消化掉,隐性负债很大一部分要置换成比较长期的、低成本的规范债务,要开明渠、堵暗沟。第二是税制改革,突出六大税改任务。包括已经推进的“营改增”改革、资源税改革、消费税改革、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环境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明确要在这个年度里加快研究方案,在条件成熟时启动新一轮关于个人所得税税法的修订。第三个领域,涉及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如何理顺事权关系和财力分配关系以及司法管辖权的优化,已经在改革过程中。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范建鏋 当前财税改革仍只是小步微调、行业渐进式地推进,而没有一揽子改革计划。在未来的岁月中,不能依然停留于目前这种仅仅提出目标框架式的构想,而不深入考察税收总体格局中各税种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所可能形成的新税制结构对改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新制约,而是要由此寻求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突破瓶颈之策。
五、小结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中央政府推进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其中财政政策的作用进一步显现。根据发改委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8个,总投资18131亿元。另一方面,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的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的信心。在新旧动力切换的关键期,尽管财政收支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但宏观政策依然要继续保持积极取向,为经济新动力的成长和经济转型赢得时间,特别是要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双重任务。从长期来看,深化改革依然是经济成功转型的基础,财政制度改革进程的顺利推进更是财政政策稳定性、持续性的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