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绿色发展”是中国特色可持续文明之路的新探索

——十三五绿色发展的五大内涵的解读

生态文明是十三五最大的亮点,也是关系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落地实施的重大国策。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升温最快、受到中央和社会高度重视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十三五规划最大的亮点之一。作为十三五规划的五个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大战略,有五大内涵值得我们关注:

绿色发展的高度:基于东方智慧的新文明发展之路

十八大提出,中国走生态文明之路的使命之一,要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再次提出十三五中国绿色发展的目标,再次提出绿色发展要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中国这种承诺,绝不是一个空头支票。新一届中央政府之所以赋予生态文明建设如此重大的使命,是因为,中国目前所走向的绿色发展之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新文明之路,从理念的高度看,是一条基于东方智慧的新文明之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了对能源和环境的治理,但到目前为止,全球的环境危机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仍在蔓延与加剧。这充分说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之路与对能源环境危机的治理模式,不仅没有给全球做出贡献,反而不断加剧了全球环境危机。导致这样一种结果的深层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西医式的就环境治理环境,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治理之路。西方发达国家对环境治理主要采取了两种做法:一是在没有改变病态高能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背景下,走的是一条就环境治理环境的道路,就像一个病人得的是肾脏病,不从根上找到了治理肾脏病办法,而是通过技术进步,制造了一个帮助肾脏进行正常运行的肾脏透析机来解决。二是,发达国家通过占据的国际高端贸易的优势,通过污染输出和能源的输入来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这是一种利己害人、治标不治本的治理模式。由此形成了发达国家内部走向零排放的同时,世界的排放总量却在增加。这种害人利己的治理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治理模式。如果14人口的中国,也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能源环境危机,那么,中国的工业化之路,也同样会加剧世界环境安全。

中国之所以向世界承诺中国的绿色发展要给世界生态安全做贡献,是因为当代中国所走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新治理之路。按照东方系统辩证的思维,诊断当代工业文明病,能源环境危机是当代工业文明系统弊端的结果,不是造成危机的根源。所以,要从根源上治理能源环境危机,必须走出就环境治理环境思路。

从十八提出的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之路,在理念与思路上,是一个基于东方智慧治理之路,是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环境系统治理的新思路。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遵循的五个理念,也是体现了系统治理的东方智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就是一条通过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以及绿色管理的绿色发展从根源与系统治理能源危机的新文明之路。

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理论界就已经提出,但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国家。这并不是一个偶然,这是基于东方智慧的新思维与新探索。

绿色发展的新广度:覆盖四大格局的绿色化发展

为了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国土功能区规划的大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持续关注这个问题,为了在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和落实国土功能区规划战略,首次提出了覆盖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等四大格局的生态化发展新思路。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实现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努力追赶的现代化主要内容。但是在能源与环境危机的约束下,中国城市化布局与农业发展布局,不能简单模仿走西方式的道路,我们需要从绿色化发展的要求,必须重新思考、规划与定位中国城市化发展新格局、新模式;必须重新思考、规划与定位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格局、新出路。最近几年,中国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大城市病、雾霾等问题,过度的化学农业导致的山川河流与土地严重的面源污染,中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土壤和水体污染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日益加剧。过度开放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海岸线生态破坏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大瓶颈之一。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重点解决与推进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自然岸线等四大格局绿色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

绿色发展的核心:生态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其中最难、最重要、最基础性的工作是生态经济建设。所以,生态经济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绿色发展引导下的生态经济发展中国走向动力内生、源头治理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重大创新。在传统的思维中,总是把治理环境与经济增长看成是对立关系。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恰恰是对这种思维与认识的一个新突破。破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对立关系的绿色经济发展,既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也是不同西方环境治理方式最重要、最需要创新的内容。如何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必须充分认识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与增长对立的新经济。早在十年前,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在安吉调研考察时,就提出了著名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十年过去了,以安吉为代表浙江许多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按照“两山”理论发展经济,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绿水青山,还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在浙江安吉农村,一片茶叶,一支毛竹,让全县每位农民可以得到12800元真金白银,占全部收入的60%。2014年安吉农民人均收入21000,比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还高1600元。大量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不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且呈现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破解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不能兼得的难题,需要实现认识的转变,要树立新资源观、新资本观和新财富观。生态资源不仅是可以生财的自然资本,也是生态财富的新来源。在十三五期间,需要大力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这个改革使自然资源纳入市场调节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推进在绿色发展的作用。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绿色发展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中国未来新的竞争力。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新能源产业等绿色经济,在目前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已经进入市场机制、开始成为创造绿色财富的新经济。目前有四类生态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值得我们关注:一是中国已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的新能源产业。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无论是光伏发电的生产量,还是发电新装机容量,中国均为世界第一。太阳能发电产业链涉及85个相关产业,这是一个有20万亿潜在投资市场。二是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最近几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分迅速。2015年环境与节能服务的总产值已经突破万亿。三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资源的文化产业。由于文化资源具有可再生性、低碳的特性,所以文化产业属于值得大力发展的生态产业。以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为资源的文化旅游业、中医中药业、生态农业、康体保健业、中国饮食业、文化创意产业、民间手工艺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不仅仅是精神层面复兴,而是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复兴发展。四是中国乡村产业。在现代电商和现代交通技术支持下,以有机农业、乡村土特产品、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手工业、乡村养老等为内容的乡村产业呈现出发展新势头。乡村产业不仅是绿色生态产业,而且是繁荣乡村、解决就业的民生产业。五是传统工业低碳化、生态化改造的产业。当代中国是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对这些高能耗、高排放传统产业,发达国家采取了产业转移路径来解决。无论是出于满足中国的就业需要,还是出于国际道义,中国不能走西方的污染输出之路,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生态化改造。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在中国正在兴起的生态产业,是最具有成长潜力的产业,是引领中国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我们坚信,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生态经济开始发展时期,绿色发展将给中国带来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增长的双赢。

绿色发展的新动力:绿色生活、节俭消费推动中国走向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

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大作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在十三五期间,将会出现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快速发展的新趋势。这种绿色生活与绿色消费,不仅是从源头上治理能源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急需培育与扩大新需求的重要领域。

五中全会公报所倡导的绿色生活、节俭消费还有另一个更重大的意义是,为中国绿色发展找到了一条动力内生、人人参与绿色发展的新途径。如果说绿色发展推动的生态经济发展,主要与参与的企业有关,那么五中全会所倡导推动的绿色生活与节俭消费,则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系,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事。所以,绿色发展是需要全中国人、所有家庭、社区、学校和个人都必须参与的共同行动。要大力推进绿色节俭机关、绿色节俭学校、绿色节俭企业、绿色节俭社区的建设,使节俭、绿色、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之中。中国绿色发展成为一个“政府要带头、领导要带头、党员要带头、家长要带头”,以示范力量推动社会积极参与全国的行动。

绿色发展的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长期以来,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增长中,形成了一整套正式或非正式的激励经济增长的制度、政策体系,而服务于环境保护、降低能耗的制度体系严重缺失。针对目前中国在绿色发展上的制度缺失、监督不力等问题,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的要求。这个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重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制定最严格与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十三五期间,将会修订土地管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二是制定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底线制度。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实施严格生态保护与恢复制度。公报提出,“十三五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三是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自上而下的监督、监察管理制度。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要实现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

四是实行最严格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硬措施,真抓实干才能见效。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就是一项硬措施”。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这项工作做好了,既能节约能源和水土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也能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之路  之路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探索  探索词条  持续  持续词条  文明  文明词条  
智库

 2015年1-2月工业经济形势分...

今年1—2月份工业经济增速创新低,景气度偏冷;制造业增长整体放缓,高技术、高加工度产业增长较快;西部地区大幅下滑、东北地区负增长共同拖累整体工业下滑,显示部分地...(展开)

智库

 利率市场化临门一脚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设想,至今已经21年。但是面对临门一脚:存款利率上限的取消,还没有一锤定音,关于利率市场化的争论还在继续。一利率...(展开)

智库

 阿富汗重建,中国扮演什么角色

在美国领导的北约即将从阿富汗撤军之际,阿富汗战争已经伴随新世纪的演变进入了第13个年头。去年5月,北约召开第25次峰会专门讨论阿富汗撤军问题;同年7月,阿富汗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