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互联互通:理解国际关系的新概念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国际政治教科书提供的一个新词汇。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后,“一带一路”一词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和媒体界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有自己的理论支撑。二战后,在舒曼计划的倡议下,欧洲联合进程中出现了影响较大的一体化理论;美国在推动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建设过程,其理论支撑是霸权稳定理论和美国式全球化理论;从莫洛托夫计划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社会主义国家间国际分工理论则力图为苏联领导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提供学说支撑。那么“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显然,学术界对此似乎还没有提供有说服力的理论,目前大多从优势产能合作、互利共赢、陆海权统筹等角度作出解释。

笔者认为,用一体化理论、霸权合作理论、国际分工理论来阐述“一带一路”战略,存在明显的不足,也不符合中国“一带一路”的初衷、手段和目标。这就需要中国有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将“一带一路”战略或倡议向国内外说清楚。

我认为,不妨把互联互通理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或倡议的理论基础。严格来说,目前的国际关系理论词典中,还找不到互联互通理论这个词。对于互联互通理论究竟是什么,人们也不是很清楚。正因如此,学术界才有必要对此予以对比、概括和总结。然而,学界与其忙着借用一体化理论、俱乐部产品理论、分工理论、地缘政治理论来解释“一带一路”,倒不如围绕互联互通这个核心概念做文章,丰富和发展“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

互联互通目的在于促进相关国家之间交往的便利化和流动性,而不是像一体化理论那样,最终一定要求各国将主权让渡到一个更高的机构。促进便利化和流动性,是当前国际合作需要实实在在解决的问题。互联互通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网络,互联互通内不存在一个中心国家,也不存在要将某个国家吸纳进某个中心,它是一个便利化、流动性的共生网络。

互联互通理论的价值观是什么?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许多政策阐述和实践过程中,人们可以发现,“共”这一汉字是“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的核心价值。从共建、共商、共享、共生,一直到命运共同体,都可以看到由“共”这一汉字衍生出来的许多词语。这个价值观更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元、多样的政治和文化生态。

现在一些欧洲以外地区的区域化过于强调借鉴一体化理论,对于这些地区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围绕互联互通做文章,而不应该将设想中的一个超国家实体作为理想目标。就此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或战略,其蓝图设计之初,落脚点在互联互通而不是一体化。拥有广泛多样性的亚洲需要互联互通,而不是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推进互联互通理论的发展,与一体化理论相比,其或许对非洲、拉美、亚欧大陆之间的合作更具有借鉴价值。

原文链接:http://sscp.cssn.cn/xkpd/xhgc/201512/t20151208_2753367.html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词条  互通  互通词条  新概念  新概念词条  理解  理解词条  互联  互联词条  
智库

 城乡中国的土地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土地问题在乡土中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常被提及的理由有,大多数人以地为生,土地配置关乎农民生计;土地制度是影响国家治理与秩序的重要安排,是国家危机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