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终结上游国有企业的价格垄断

——以产业垂直结构为分析视角

中国的国企改革已经说了35年,现在的国企改革和1990年代的国企改革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个问题现在又变得重要了?结合中国的宏观背景与发展阶段,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上游“国有”+下游“资本主义”

图1,红实线是国有企业的利润和收入之比,是国有企业的利润率,蓝虚线是非国有企业利润率,我们可以看到比较红实线和蓝虚线,在2000年之前,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是低于民营企业,这点和大家的观察一致,在1990年代,问大学生愿意去哪里工作,很少有大学生说我愿意去国企,那时候都说下海。过了2000年,特别在金融危机之前,可以看到这条红实线国有企业的利润率已经高过了非国有企业的利润率。在2001-2007年国有企业暴富。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国有企业利润率会逆转?大家马上反应是补贴、垄断。但是想想垄断和补贴这个事情并不是过去十年才有的,以前也一直有,为什么突然变好了?

2011年,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中国企业,大部分企业是国企,如果你看国企所在的产业,大部分都是上游产业,所谓上游产业指的是能源、金融、电信这些提供关键原材料和关键中间服务品的产业,国企大量集中在这里面。2014年,已经有100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基本这个模式是不变的,仍然大量是国企,并且是上游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国企改革大部分发生在下游的产业,如消费型的制造业和消费型的服务业,包括宾馆、酒店,还有很多的消费型的制造业,国有企业从这些产业里退出来。2000年后,下游的产业,大部分是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下游可以叫资本主义。

而上游产业,特别一些核心的上游产业则是国有企业主导,国有企业垄断了上游产业。产业链的上游是国有企业垄断,下游很多是民营企业,这个称之为垂直结构。我们觉得这点非常重要。

第二,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有很多的劳动力,而且中国又处于结构转型时期,结构转型在这里面定义非常简单,指的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比重的变化。中国进行工业化进程,大量廉价劳动力不断地从农业转到工业,然后转到服务业,这也是中国过去发生的事情。

第三,中国并不是封闭经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越来越多和世界贸易体系、金融体系融合在一起,而且我们知道中国的政策,中国的政府一直是鼓励出口,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促进出口。

那么,为什么国有企业在2001-2007年利润这么高,是因为下游的部门已经完全放开,下游民营企业通过竞争,企业家精神不断壮大,这是中国经济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下游民营企业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同时,不仅是服务于国内市场,而且积极服务于国际市场,要出口。所以整个下游民营经济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但作为民营企业壮大的结果,要扩大生产规模,就需要更多的上游的原材料,需要更多的能源,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务,需要更多的电信服务,而这些上游的关键的服务业,关键的原材料恰恰又是被国有企业垄断。这个时候,一旦形成垂直结构,就变成下游的民营企业发展越好,上游的国有企业就可以越赚钱,因为上游企业是垄断了市场。这个时候就变成了下游民营企业像奶牛一样,奶牛长得越大,上游国有企业可以抽到更多的牛奶,这也是为什么在2001-2007年的时候会发生国有企业暴富的过程。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国有企业是大企业并且集中在上游,这是不是中国独特的现象?我们都看2011年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三个国家:中国、美国、法国。法国在所谓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比重是比较高的。如果比较这三个国家,首先在大企业里面,国有企业比重中国是最高的,中国93%,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是一个特点。第二,这些最大的企业,所在的产业集中在什么领域?中国有46%的企业集中在上游,远远超过了美国、法国。还有一些是没有定义,因为上下游是按照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指标而计算得出来。中国很多最大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且集中在上游,这是中国特有的。

我们可以从上下游的角度进一步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结构组成。红实线是上游的国有企业,绿线是下游的国有企业,所有制都是国有企业,上下游看到,上游国有企业的利润率是高于下游。上游的民营企业利润率也是高于下游的民营企业。所以,上下游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视角。据我们所知,在以前现有的文献里,不太强调上下游之分,而是强调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大家在水平结构竞争,那是1990年代的故事,现在已经是垂直结构,民营企业在下面,国有企业在上面,他们并不直接竞争。

从数据上看,绿线是国有企业在下游产业里的比重,红线是国有企业在上游产业的比重。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国有企业在上游的比重远远高于在下游的比重,基本在下游的产业里主要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上游主要是国有企业。下游还有一些国有企业,比如烟酒,但是那些主要是收税。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集中在上游。如果要套用国家资本主义的话,在这个故事里,下游是资本主义,上游是通过国有企业国家垄断,合起来就是国家资本主义。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唇亡齿寒”

看看这个逻辑,首先垂直结构是很重要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不在同一部门竞争,而是上下游关系。如果不是垂直结构,而是水平结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同一部门竞争,国有企业是打不过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国家对下游的国有企业又逐渐取消补贴,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慢慢退出来。在水平结构里,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如果民营企业发展越好,国有企业就发展越差。但是在垂直结构里,结论正好是倒过来,民营企业在下面发展越好,国有企业发展越好。

第二,国有企业之所以这么有钱,也是因为中国大,中国有很多的劳动力,所以当劳动力不断地从农村走到城市,从农业走到工业、服务业。我们知道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工资上升是比较缓慢的,劳动力的成本是比较低的。正因为下游的企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下游的民营企业老板,虽然融资成本高,中间产品价格高,但是劳动力比较便宜,而且中国现在是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可以出口。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你的工资上涨比较慢,下游民营企业不断扩张,上游国有企业就会不断赚钱。如果中国是小国的话,一旦出口,劳动力成本就会马上上去,因为劳动力是有限的。一旦劳动力成本上去,民营企业同时还要负担一些比较高额的中间产品的价格,国际竞争力马上就下来了。但中国恰恰是大国而且不断有劳动力从农村里面转移出来从而能够保证劳动力比较便宜。

第三,中国在不断工业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结构转型,经济一直只是在农村里面,那农业对于上游能源的需求,毕竟是有限的,不像工业。如果没有结构转型,上游的国有企业不可能赚更多钱。中国是在急速转型,过去三十年中国平均GDP增长速度是9.8%,这是非常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近10%,每七年翻一番,35年,二的五次方,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第四, 中国又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我们做一个思想试验,假定中国是封闭经济,很显然,如果中国是封闭经济,下游民营企业只能受限于国内市场,没办法提供给全球需求。如果是封闭经济的话,下游的民营企业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发展那么快。2012年,整个中国所有出口里面,国有企业占的比重不到14%,超过86%的出口是民营企业。如果把出口去掉,显然下游民营企业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发展,所以增长规模不可能扩张那么大。对于上游的中间产品,中间服务,也不可能需求这么多。反过来国有企业不可能赚那么多钱。下游民营企业在工业化在结构转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不断扩张的时候,使得上游的坐地收租的垄断的国有企业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利润,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不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导致国企空前繁荣

现在的国企改革和1990年代不一样,1990年代改革是在水平结构,在下游。而现在国有企业很有钱,原来是没钱没话讲,现在很有钱,对于国有企业的老总来讲,他们会说我是国家的英雄,国有企业中国的经济做了很重要的贡献,交了很多税,做得那么好,为什么还要改我?我们工作很辛苦。中国国有企业的确在管理、效率上,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实证研究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的膨胀,特别是2001-2007年之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果,是下游民营经济增长的结果,而不是中国经济,整个经济增长的原因。

从这个视角来讲,国有企业在那段时间的空前繁荣,其实是一个扭曲的结果,是一个市场化改革不彻底的结果,下游市场化改革,放开了,自由化了。但是上游的一些关键产业,不是所有的上游,一些关键的上游的部门,还是国有企业垄断。上游还没有改好。正是因为不彻底的市场化改革产生的扭曲导致国有企业短暂的繁荣。

如果做一个反事实的试验,假定说把上游的国有企业垄断去掉,我们证明,这可以更好地促进提升中国的总体的GDP,可以促进结构转型,因为上游价格会降下来。我给大家举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你看电信,与其他中国国企相比,中国电信行业还算蛮不错,1998年进行的电信行业改革将其分成几大块,但即便如此,你把中国电信的价格和英国相比,同样的宽带,同样的速度,标准化的服务比较一下,绝大多数时候中国要比英国价格高出40%~60%。显然中国的电信行业是有垄断的。

如果把上游的垄断打破,这样上游很多的价格就会下来,当上游的中间品能源这些价格下来以后,下游制造业最后总价格下来,总成本下来,这样对于消费者是有利的,因为消费者这样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来享受同样的服务。这是对于公众的福利也是有好处的。我们知道,现在中国的收入分配是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而能够从上游国企直接得到好处的,并不是所有人,只是一部分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收入可能比其他的群体增长得快。如果我们打破行政垄断打破话,更加有利于下游民营企业的发展。如果上游的成本降下来,下游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把国企的垄断价格降下来

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是可持续的?是不是中国国有企业如果什么都不改,会一直这么好下去?利润率一直这么高下去?事实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从逻辑上讲,中国经济在不断增长,不断工业化,劳动力不断地从农业转到工业,如果中国有一天超过了路易斯拐点,中国劳动力成本就会上升得很快,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过去几年,中国的工资已经上升得非常快。中国的工资上升,这是中国发展阶段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而且,我们知道中国实际汇率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升值。再来考虑下游民营企业,经济环境恶化了——出口优势越来越少,劳动力成本贵,汇率上升,地价也都上去了,国际竞争力下降了。但是大家要知道,下游的很多部门都是可贸易部门,在和中国下游民营企业竞争的还有越南的厂商,他们在国际市场竞争,如果越南劳动力比中国还要便宜,中国下游民营企业竞争不过越南,不仅下游中国民营企业不能出口,还要从国际市场进口。这时候,对于下游的民营企业来讲,原来可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作为优势,可以有国际优势,现在失去廉价劳动力。如果下游的民营企业,因为上游的垄断价格,经营情况越来越差,下游民营企业死掉的话,上游也得跟着死。从这个角度讲,我恰恰又是对中国的改革有点乐观的。

这个乐观源自于假定控制上游国企的是一个自私的利益集团,他要维持他的利润,他也必须要改。因为他知道,如果上游继续垄断不提高生产率的话,下游就会死,接下来上游跟着死。

所以,首先上游的国有企业需要把价格放下来,就算全放下来,若生产率足够低可能还是不行,最后上游国有企业就必须提高生产率,否则的话,上游成本就会压制下游民营企业发展,拖延了整个中国的结构转型(即从工业转到服务业这个过程)和产业升级(比如在制造业领域内部的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过程,就需要越来越多上游能源,那时候上游的服务与能源,如果生产率不高的话,直接会扼杀中国的产业升级)。当下游民营企业发展不好,上游国有企业也会发展不好,那样最坏的情况就是中国会跌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现在中国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里面属于高收入,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会不会也像87%的其他经济体一样会陷在里面,而不是向高收入国家的方向迈进。

国企改革若改不好,导致的并不只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问题。这时候看国有企业,不能只看数量的比例,而是要看结构。搞不好整个经济和增长都会出问题。

国有企业如何改革?

接下来是怎么改的问题?看到上游一些产业,大家可能会说,是自然垄断。但是我们这里面分,有些是自然垄断,有些是行政垄断。行政垄断规定民营企业不能进入。中国有很多的上游产业,包括金融业,很多业务民营企业不能进入。如果是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很多的上游的垄断,都是行政垄断。

现在单纯把上游的国有企业全部变成民营企业能不能解决问题?大家想想刚才说的逻辑,只要上游企业,他是有行政垄断地位,比如说,他是总统的弟弟办的厂,不让其他任何人进来,只有一家是民营的,那么前面我所分析的所有的问题依然存在。给定他有垄断地位,所有的问题仍然存在。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在于,关键是怎么引入更多的竞争进入上游,怎么样降低进入的壁垒。这个问题是比产权更重要,我并不是说产权不重要,但是我们看这个逻辑,更加关键的原因是上游有进入的壁垒。

很多人,包括政府说,六大支柱产业,有些战略性产业,有些是有国防安全的,有些的确是这样。但是有一些,可能也是一种借口。比如电信,你看美国AT&T等都是民营企业,为什么一定要有国有企业,这是有问题的。还有人说,有些国有企业是资本密集型,民营企业做不了,以前可能这样,但是现在大家知道,中国经过35年高速增长,其实很多民营企业有很强实力,特别是如果你有这么超额的利润率,民营企业当然希望分一杯羹,他不是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他是没有办法进入。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资本积累已经允许,很多民营企业有这个能力做但因为行政垄断而进入不了。

现在中国从中等收入往高收入发展过程中,这里面涉及到经济增长机制的变化问题,如果你是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那时候你的技术主要靠引进靠模仿,大量是以投资为中心,大规模的生产,这是没有问题。

但是现在中国已经是中等收入,离世界的技术前沿已经越来越近,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还有不少空间可以继续模仿,但是必须做更多的自己的创新,那么创新怎么来?很多是高校的创新,中国很多高校研究机构是国有的。所以现在这个情况怎么提供更多的激励能够有效创新,这是一个问题。

从改革的角度来讲,我必须强调,我并不是主张对所有国有企业一下子全部私有化,我并不认为这是正确的方式,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牵涉到方方面面,比如最近大家经常提到东北,东三省增长速度非常低。在解放前东三省都是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但现在那里面很多的僵尸国企,现在这个问题就来了,涉及到刚才那张图(图2),为什么到了2008年之后,这么多国有企业利润又不行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产能过剩?这个现象和我们的垂直结构的故事是一致的。因为我们知道2007、2008年发生一件事情——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外需突然下降,中国下游民营企业不能出口更多的产品,外需减少,中国自己国内有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限购,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对下游民营企业的总需求减少了,所以生产规模不会扩张那么快,对上游的能源需求就少。但上游的钢筋、水泥、铝大量地产能过剩。

因为垄断国企里面有价格加成,所以下游民营企业绩效上升时,上游国企的理论率上升地更快;反之,当下游民营企业需求不足、发展不好时,上游国企的利润会下降地比下游民企还要更快,我们观察到有一些国企为什么大量产能过剩,就是因为有垂直结构问题。

你要改变东北国有企业并不简单,因为这些是大的央企,也涉及到养老医疗,中国是有反垄断法,还有破产法。

国有企业改革,我一直认为是要看不同的产业,有些涉及到国防安全,不应该把它当企业看,就执行一些国防任务。还有一些产业,有些不是在竞争国内的市场,比如说我们看南北车。起初南北车在国内一家独大,没有拆分的时候,为了增加效率,一分为二,这样提高了效率。后来发现他们到国际市场上,两家互相血拼杀价非常厉害,自己争起来了,不符合中国利益,所以最后又合并了,在国际市场上,这对中国来说符合国家利益。不同的情形下,让它做大还是做小一点,我们应该是不同的问题具体分析。

总之,现在看中国国企改革,我们必须将其置放在经济增长、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去探讨。中国国企问题的重要性显然已经不是1990年代可比拟的。虽然现在国企比例比以前小,但是重要性仍旧是非常大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终结上游国有企业的价格垄断  上游  上游词条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词条  垄断  垄断词条  终结  终结词条  价格  价格词条  
智库

 大调整时代的世界经济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转型时代。未来五年,世界经济将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趋势与特点: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转入低速增长时期;新兴经济体成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