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镇是中部一个普通的农业型乡镇,所辖人口2.1万,干部35人,其中镇班子成员10人,除一名外县的干部外,其他均为本地人。与省、市以及沿海发达地区不同,中部农业地区的县乡机关不仅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小,绝大多数也是本地人。这决定了其更容易受“关系”的影响。
桔镇的关系类型
在桔镇班子成员中,主要依靠情感关系获得晋升的有三人:宣传委员胡水兵、人大副主席郭大明、副镇长李国强。
胡水兵原本在沿海开出租车,由于其叔叔升任桔镇上级县的县委副书记而以招考的形式被安置在乡镇计生办工作,并于2005年提拔为宣传委员。1979年出生的他在当时属于县里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之一,加上关系“硬”,被认为非常有政治前途。
然而,随着他叔叔退居二线,他的政治前途就很少被人提及。他本人也不再那么乐观。
郭大明原本是初中教师,1996年考入乡镇,2年后提拔为副镇长,2006年任人大副主席,享受正科级待遇。他的关系是,有一名在县组织部担任要职的内兄。
出生于1980年的李国强卫校毕业后分配至计生办,2000年调整至党政办公室,任党政办主任,成为后备干部。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时任镇党委书记是其表叔。由于其表叔在桔镇任职时间过短,他直至2007年才提拔为副镇长。
李国强是属于家里“有关系”的干部,不仅其表叔是县领导,父亲也曾是县某局局长,他之所以在党政办主任一干就是7年,主要是因为“人很‘怪’,总是独来独往,不善于与同事、领导和村干部处理关系。”镇党委副书记田先通称,幸亏有这两层关系,否则他做一辈子也不可能获得提拔。
书记何怀礼、镇长郭国明、常务副镇长于大庄、副镇长王小凤以及武装部长李峰则主要是运用混合性关系获得提升的。与情感性关系不同,混合性关系的运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也即桔镇干部所说的“运气”。
王小凤2006年从一名计生专干提拔为副镇长,虽然有极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然而她非常实在地说,能提拔(她原本不是后备干部候选人)主要得益于:她与时任党委书记是靠得较近的邻居,她父母总是在恰当的时候给党委书记家送点人情、拉拉关系;该党委书记的小孩“碰巧”是她丈夫的学生;一名县级领导的女儿曾是她丈夫的学生,人事变动前,那领导专门打了个电话。
于大庄被认为是桔镇“搞关系”的高手“,很会巴(结)领导的人”。他1996年被提拔为镇长助理。对此,他说完全是碰到好运气:时任镇党委书记是他高中同班同学的丈夫。2004年,他从排名最后的镇长助理被提拔为常务副镇长。这次非常规提拔得益于他内弟结识了一名县领导的亲戚,于大庄借此“搞定”了县领导。对此,于大庄很坦诚道,花了很多心思。
李峰最近从武装部长调到其他乡镇任副书记,这得益于与其战友的舅舅调任县委组织部部长。何怀礼也用“运气”来讲述了他的晋升历程。他原本在中学教书,因为一名“铁哥们”的哥哥担任县领导,他被调至县政府办,之后成为县主要领导秘书,三年后“空降”至桔镇任党委书记。
郭镇长也是“空降”的,他岳父曾是某单位领导。以金钱和美色为基础的工具性关系运作一般发生在正科级晋升中。因为这些职位在县域权力场可以说“位重权倾”了。
但权钱交易也会“碰壁”。与桔镇相邻镇的一名副书记由于升迁心切,有一天直接跑到县领导的办公室,“砸”了几万元现金。这名县领导当场对他破口大骂:你当我是腐败分子?
该副书记虽然没有被送到纪检机关,但也意味着政治生命从此终结,因为县领导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义正辞严地说,只要他在职一天,这个副书记就不得提拔、不得重用。
“做人”与“做事”
在乡镇上,桔镇组织委员陈小晶和副书记田先通均属于按常规方式提拔的干部。
陈小晶于1989年回家乡工作,是当时全县乡镇中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1996年后被提拔为组织委员,但此后“原地不动”。对于那次提拔,他认为是自己运气好,遇到了好领导——当时的党委书记作风比较硬派,喜欢老实本分的他。
对此,何怀礼称,主要在于他为人过于死板、老实,不会主动与领导搞关系,当然,更重要的因素是他没有关系。
田先通于1988年进入乡镇工作,从文书、组织委员、副镇长……一步一步做到副书记。他是桔镇所有中心工作的具体操作者,被桔镇干部称之为“红桃K”和“救火队队长”,意思是指他是所有重要任务的领头人、操作者。
何怀礼对其评价极高,但也不得不认为,没有关系是他无法获得晋升的根本原因,“只有能力没有关系也就只能这样,所以也只能换个角度看,要不是他个人能力较强,他也就升不到副书记的位置”。
与田先通命运相对照的是与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同班同学。两人同一天到乡镇工作,同时在不同乡镇担任党政主任。仕途的不同始于其同学娶了时任某县级干部的妹妹。婚后不久,他便提拔为乡镇组织委员,一年后升任团县委书记,又一年“空降”任镇长,担任镇长一年后任乡党书记,三年后成为副县长候选人。
正如陈小晶所言,只要不是太死板,熬资历还是能熬到副科,但要进一步晋升,在这里没有关系几乎不太可能。
何怀礼2003年上任时是全县最年轻的党委书记,意气风发,着实有大干一场的气魄,除周末或外出招商之外,一般吃住在乡镇。为了获得威信、推动工作,在安全整治时他首先把自己舅舅的砖厂推毁,致使舅甥关系破裂。
但是,他此后近10年都会在副县级候选人的选拔中落选。对此,他自己分析说,主要原因是没有关系,没人关照,唯一能关照他的老领导(指他任秘书时的前任领导)调到外市做领导了。
笔者曾在调研时,恰遇县组织部考核他。所有考核程序结束后,在桔镇大院张榜公示其为“拟提拔副县级干部候选人”。对于此次公示,何怀礼却冷冷地说了一句,“这又是猴子耍马戏,做给像你这种局外人看的,提谁不提谁早就定好了”。
果然在随后的调整中,他再次落空。他的老领导劝慰说:从基层做起,很难走出来,因为当官的偶然性因素太多了,我明天来这里做书记,你后天就可以提拔。但我来这里是偶然,不是必然,我也不知道我会去哪里。当然做事也要,但也不能死做。
桔镇干部晋升的图景不具有普遍性,但至少能说明越往基层,社会关系的乡土特性越浓,差序格局的逻辑表现得越完整,关系运作越普遍。
正如该县一名县级领导所说,他到这里任职的第一件情就是询问哪些人与他是同乡(指县域层面上的同乡)。这令他的同乡欣喜若狂,他们立即组织了一个同乡会。(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