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美欧央行政策差异的挑战

欧洲央行(ECB)最近放松了货币政策,尽管还不足以取悦市场。但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Fed)即将提高短期利率。全球最重要的这两家央行的这种政策差异可能被证明意义重大。这对它们各自的使命有道理吗?这种差异可能给世界带来哪些复杂局面?

乍看之下,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有道理。美联储欧洲央行应该出台不同的政策,因为它们所在的经济体处于截然不同的位置。

正如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最近指出的那样,美国经济自“大衰退”以来持续复苏。失业率从危机后的10%的峰值降至5%。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也接近(尽管低于)2%的目标。鉴于所有这些事实,我们似乎有理由说,美国经济正以远高于潜在增长率的速度增长,而且足够接近充分就业,启动收紧的条件已经具备。

欧元区的情况则截然不同,正如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最近在纽约所做的重要演讲中指出的那样。欧元区没有从“大衰退”以及随后的欧元区衰退强劲复苏。相反,在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实际内需水平仍比危机前低3.5%。失业率从2013年初12.1%的峰值仅仅降至10.8%。正如德拉吉强调的那样,欧洲央行未能实现价格稳定的使命——它对价格稳定的定义是:CPI“低于但接近2%”。今年10月,核心CPI指数同比仅上涨1.1%,整体CPI仅上涨0.1%。实际上,自2013年3月以来,欧元区核心通胀率同比一直低于2%(见图表)。

为了完成各自的使命,这两家央行应该出台不同的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即将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的使命不同,也因为它们都过于保守。

先说美联储。4个反对加息的理由仍然很充分。首先,没有迹象表明存在显著通胀压力,同时美元强势也遏制了通胀。第二,如果说美联储实施了对称政策,那么通胀应该时而高于、时而低于2%。实际上,自2008年末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核心通胀率一直低于2%。第三,一个切实的风险是,收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预期,尤其是如果它被视为多次收紧的第一步(无论怎么渐进)。鉴于此,一个重大风险是,利率将在下一场衰退(可能很快就会来临)中猛然下调至零下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尽管失业率保持低位,但参与率同样不高。如果让经济在“高温”下运行,更多工人很可能被拉到劳动力大军里。同样可能的是,这将加速投资和生产率增长,遏制通胀。因此收紧的风险超过等一等的风险。

一些人将会辩称,推迟加息有可能进一步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这种观点存在问题。如果稳定实体经济供需的货币政策破坏了金融体系的稳定,那么问题出在后者。必须有力而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欧洲央行让市场感到失望。这本身并不重要;欧洲央行的工作不是取悦市场,而是稳定欧元区经济。话虽如此,欧洲央行只是将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将每月600亿欧元的量化宽松计划延长6个月,至2017年3月,但规模不变。这确实算不上果断的行动。

德拉吉在纽约的演讲中似乎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提出3个根本观点:如今的激进政策正在见效;最近的政策放松规模可观;以及“我们在使命范围内动用政策工具以履行使命的意愿是没有限度的”。这些观点是合理的。即便如此,欧洲央行本应宣布将继续量化宽松直至达到通胀目标。欧元区经济的不必要疲弱已经持续太久了。

无论这两家央行的决定有什么不足,大格局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在复苏轨道上超前欧元区几年,因而处于货币政策周期的不同阶段。这种差异很可能在今后几年温和加大。美联储与日本央行(BoJ)和中国央行的政策分歧也可能越来越大——日本央行将保持超级宽松政策,而中国央行正在放松政策(尽管是从偏紧的起点开始)。回到上面的问题,即这种差异可能带来哪些复杂局面,它可能让美元更加强势,进而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借款人的困难。然而,过于自信地外推这种差异也是有风险的。美联储可能发现美国经济不像其认为的那么强劲,尤其是考虑到美元的强势。若果真如此,美国的收紧可能是小幅和短暂的。

尽管美国和欧元区的政策差异的确有很好的理由,但经验提醒我们,自信过头是有危险的。日本央行实行接近于零的短期利率已有近20年。它也曾在2000年、2006年和2007年温和加息,随后被迫逆转政策。美联储应该留意这种令人警醒的先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美欧央行政策差异的挑战  央行  央行词条  差异  差异词条  挑战  挑战词条  政策  政策词条  
智库

 韩国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启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经济开始起步并获得快速发展,韩国在成功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并取得城市内工业经济腾飞的同时,没有忘记带动农业一起发展,实现了工业和农业...(展开)

智库

 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研究

标题注释:本文系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与北京大学软法中心2015年联合招标课题“作为软法的党法研究”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与国家高端智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