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创新无从谈起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二届年会的主题是创新创新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刚才张信刚提到首先要跳出框框思考,需要有思想的自由、表达的自由。另外一个,科学在探索过程中总是会犯错误的,所以需要社会对错误的宽容。我想这两条对创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用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话来表述,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如果我们只允许有一种声音、一个模式,创新就无从谈起。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创新时代,首先必须解放思想,必须允许人们探索和失败,必须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必须用法治的方式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主要就是尊重个性,奖励特色和差异。可是我们国家目前教育的状况,基本上是一样的模式,形成了千人一面的状况。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局面呢?从教育理念上来看,我们过去基本上侧重于培养国家这个机器上有用的零部件和螺丝钉。从实践上来看,19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发展非常快,但这个过程主要体现为规模的扩张。规模的扩张就必须节约成本,必须强调统一的标准,以便保证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化是一个当然的选择,而指标是行政管理最好的抓手。我们可以看到对硬性指标的强调是过去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创新的动机会有问题,指标是需要的,但是强调过度的时候,出现了指标的异化。指标有各种各样,所有指标都能满足的人,要么是凤毛麟角,要么他就是只会追求和钻营形式的“指标人”。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的实践中,真正优秀的人才总有一些地方对不上那个指标。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当他对上所有指标的时候,这个人未必是真正的创新人才。我想在座的各位熟悉大学情况的,一定会了解。更有甚者,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非常善于投机钻营,就像伊索寓言里面那只美丽的乌鸦把各种漂亮的羽毛插在自己身上,满足各种指标,但他不是创新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真正的学者却被边缘化了,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另外为了推动这样一个发展,为了集中资源投到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方面去,我们可以看到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我们引进人才,我们考虑人才晋升的时候,往往说他没有什么项目,所以不能晋升。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因为项目是为了出成果的,他已经出了成果,却可能没有研究项目,没有项目经费,怎么能因此卡住他呢?指标的异化是非常严重的。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我们的老师非常忙,每天都在填各种各样的表格,做预算,紧接着把决算做出来,真正做研究的人却未必能得到资源的支撑,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申报学”取代了对于学问本身的研究。这些都是过度行政化之后出现的各种各样奇怪的现象,不改变这种情况,中国的创新是无从谈起的。

要从高等教育的同一化走向差异化,怎么才能转向差异化模式?给大学办学自主权,让教育面对市场需求,面对社会的公共需求,这一点我认为是差异化模式一个非常重要而基本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说,大学治理结构的创新、教育制度的创新非常必要的。教育部2012年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实施纲领,其中谈到了大学章程,大家知道已经有几十个大学有了自己的章程。仔细研读这些章程,我觉得我们对创新的要求,最基本的目标,好像还不是看得特别清楚。因为我们说大学需要章程,最核心的就是两点,第一点,让大学有法人资格,第二有自主权,要通过高等教育适度的市场化,来实现创新的制度环境的改变。

在很多地方似乎以半义务教育的思维模式来办大学,来办专业教育。比如学费的问题,现在我们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要交付昂贵的学费。但我们国内的学费始终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基本上是在追求义务教育那样的效果,当然它有好处,可以促进教育机会的平等。但也有一个问题,使得我们质量提高会遭遇瓶颈。这个时候就会形成一个怪圈,我们的家长不断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宁可缴纳昂贵的学费。但我们自己的学校却一直在经济方面缺乏基础,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这样一个怪圈要打破,面对市场这样一个思维上的变化还是必要的。

另外就是法人治理结构,要适度的导入法人治理结构,让学校真正享有自主权。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如何防止机制转换过程中出现脱节,衔接不上?我们目前的治理结构行政色彩很浓,它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教育的质量,防止学院、学校负责人滥用权限。当我们强调差异化的时候,这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原有治理机制发生变化,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改变,就可能因为差异化,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导致管理上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必然会出现另外一些调整,比如说为了防止权力被滥用,我们需要通过治理结构的改变,来加强内部的监控机制。我们需要加强教授参与学校治理的制度设计,我们也需要通过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来保证教育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制度创新我认为主要有五项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合理化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民营企业治理方式。因为前些年大学的产业化引起了很大的诟病,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面对市场,加强合理经营,这个方向是不错的。当然过度追求利润,这个是要注意的。另外导入第三方评价,避免行政评价占主导地位这样一个状况。另外要加强外部参与,比如校务委员会。另外在大学承担法人责任的情况下,要鼓励产学研合作,鼓励教育和研究适当地多角经营。另外我们也需要按照能力主义这样一个标准,对人事制度、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过度的业绩导向,特别把所有的薪酬待遇与评估结果挂钩,这是我们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研究者工资过低,非竞争性经费太少,其实是妨碍创新一个非常重大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适度的放开是必要的。

这中间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强调教育质量的提高,当你对质量提出要求的时候,必然会需要有些评估的指标。我们现在指标过度造成了“指标人”的现象,如何防止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的课题。从教育质量评估这个角度来看,它的主体,我觉得应该采取一个多元化的思路。实际上大学、学院管理者、教育家要进行自我监控,第二个就是学生、家长、企业等等,第二方对质量评估,还有第三方,也就是标准的认定机构、独立评价机构、大众传媒等等,这个更多侧重是市场评价;第四方是作为监督机关的政府部门,我们现在是第四方评价太强了,造成僵化的问题。第三方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教育质量保障与差异化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协调。

差异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高校学术自由的气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人自说自话,应该都是符合高校学术自由的基本精神的。比如文科,国内有最大的一个误区,是把宣传和学术混为一谈,宣传是必要的,但学术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应该允许有充分的自由度。允许试错,允许思想交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思想和学术的自由,高等教育的创新就是一句空话,这是我的结论。谢谢大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无从谈起  无从谈起词条  允许  允许词条  声音  声音词条  如果  如果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智库

 东北最需要的是“产人”政策

北京大学林毅夫团队不久前发布报告表示,东北应从“违背比较优势型赶超战略”转轨到“遵循比较优势型发展战略”。报告建议吉林省继续做大重工业装备制造业,建立五大产业集...(展开)

智库

 中国的基建REITs有市场生命力...

2020年4月,证监会、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8月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展开)

智库

 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的基本思路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以煤炭为重点,利用煤价在2012年下半年后“自然并轨”的有利时间窗口,以资源税从量变从价的改革为契机,推进“从煤到电”的相关配套改革,理顺资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