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以战略思维做好“一带一路”研究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当前国内外社会各界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大多持积极评价,然而也存在不少疑虑和误读,比如国外部分学者担忧“一带一路”会挑战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目的是重新划分从太平洋到欧洲的经济版图,同时遏制美国并将其赶到大西洋。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霸权主义的体现,对抗欧亚经济联盟机制。此外,有媒体将“一带一路”简单等同于沿线国家买卖产品,还有媒体将“一带一路”自娱自乐化,将其看作是简单、片面地与沿线国家打交道。

以上各种对“一带一路”的疑虑、误读,归根于战略思维的缺乏。“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因此,必须以战略思维加大对“一带一路”的研究,注重理论研究的全局性和系统性。

一、用战略思维研究“一带一路”,要有宽广的眼界和世界视野,把握空间上的全局性,研究“一带一路”是适应国际国内局势,把世界发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战略的基本特征是系统性和全局性,其基本要求是看问题、做事情要胸怀全局,通观全局,把握全局,处理好全局中的各种关系,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全局性表现在空间上,是指从整个大的系统上去把握全局,从整个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等大的系统上去纵览局势的变化。亚洲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中坚力量,要与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因此,用战略思维做好“一带一路”研究,首先就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深刻理解“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发展是符合时代潮流、适应国际国内局势变化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爆发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深层影响至今仍在持续扩散,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世界各国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也在深刻调整,世界各国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潮流,致力于推进更加开放的区域合作,维护世界自由开放型经济贸易体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旨在促进市场的深度融合、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推动沿线各国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打造均衡、普惠的开放型区域经济合作框架。

二、用战略思维研究“一带一路”,要有历史眼光,把握时间上的全局性,研究“一带一路”是世界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战略的全局性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是指贯穿于指导战略准备与实施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贯穿性。用战略思维研究“一带一路”,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的深厚历史文化根基。

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让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

总之,用战略思维把握“一带一路”研究,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国情和国际局势,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保证党和国家战略决策以及党和国家全部工作顺利进行,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历史合法性、文化传承性与现实延续性。

三、战略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系统性。以战略思维加强“一带一路”的研究,要用发展的、普遍联系的眼光,深刻理解“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关涉海内外、需要进行跨学科、多领域研究系统工程。

从发展实践而言,“一带一路”实际上是沿线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实践的相互融通与转型升级。它的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不是空想,而是能给沿线国家带来经济实惠的国际合作倡议,是在坚持普惠原则的基础上,让沿线各国和地区都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获得最大利益,这样才能可持续地将此战略贯彻落实。

从发展理论而言,“一带一路”的实质,是在达成国际政治共识基础上的区域发展观,是总结国内、国外发展实际,适应新发展要求的产物,其对内是继承发扬了新中国区域均衡发展、区域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四个阶段的发展观;对外则是在形成国际政治共识基础上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倡议;这种区域发展观,统筹和综合运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可称之为“区域协同发展观”。

因此,应当以战略思维加强对“一带一路”的研究,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用肤浅的、近视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要着眼于解决长远发展中有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的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是一项战略性的、长远性的、根本性的国际性合作倡议,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不仅立足于当前,更是着眼于长远,任何所谓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只搞短期效应、短期化行为的,都是相违背的。

(二)不能用封闭的、保守的态度来开展“一带一路”的宣传工作,既要加强自我宣传的力度,也要加强海外传播的力度。要将“一带一路”宣传工作扩大到非沿线国家,加大海外传播力度,避免对“一带一路”的自说自话式的宣传。切忌简单地将“一带一路”进行区域分割,要处理好沿线国家和非沿线国家之间的关系。

(三)不能用碎片化的、零散的方法来研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要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关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倡议,而且是关于沿线国家甚至世界更多国家与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政党以及国别、外交、外宣、宗教、法律、民族、民俗、文物、军事、安全、教育、民生、环境、互联网、大数据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合作倡议。各级科研院所、智库研究机构,尤其是高校应该突破单视角的理论学术视野,系统深入地从多学科、多领域地对“一带一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建议开设“一带一路”研究专题,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国际语境的理论学术成果。同时,各级各领域智库单位也要出产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智库咨询报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带  一带词条  一路  一路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做好  做好词条  战略  战略词条  
智库

 粤港澳大湾区:起点、痛点与奇点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中央和地方的持续推动,从最初的探索思考珠三角区域合作新模式,而后提出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到现在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