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利益遍布全球,警惕眼神比比皆是
21世纪伊始,有关海洋很重要的呼吁和呐喊就再次充斥着中国的大众舆论,学术界的探讨更堪称汗牛充栋。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正式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这个词也正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图腾。
中国虽然在地缘上一直是陆海复合型国家,古代也曾有非常丰富的海洋实践,但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很难齐心协力干某件事情,而建设海洋强国无疑是个很大的例外。近代以来,虽然频遭挫折和失败,但成为海洋强国一直是历代中国精英的梦想;尽管广大民众尚带有鲜明的黄色文明烙印,但他们走向海洋文明的渴望和冲动不容置疑。那么,这次中国准备好了吗?中国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海洋强国?
国家利益是国家一切对外行为的首要动机,没有利益支撑的军事存在和扩张均是不可能持续的,这也是郑和下西洋最终无法进行下去的根本原因。时至今日,中国的海洋利益已遍布全球,涵盖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所有领域,囊括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发展和荣誉三大诉求,不仅包括内水及领海海空空间的绝对安全、台湾与大陆的统一、钓鱼岛及南沙群岛等争议岛礁的主权,以及近海地缘空间的战略安全,还包括公海航行自由、海上通道安全及重要海洋规则的话语权,也包括管辖海洋空间和公共海洋空间的资源开发权利、重要海洋产业的发展与安全及海外海洋权益等。作为一个志于成为世界海洋强国的大国,中国的目光不能止步于维护台湾统一、捍卫近海岛礁主权及主权权益,必须有全球视野,中国在世界广泛存在的海洋利益,决定了中国海洋强国需要走得更远。
不可否认,中国正在放飞海洋梦想,逐渐具备成为世界海洋强国的潜力。然而,成功并非必然,道路极为坎坷,各类问题和挑战十分严峻。首先,与美国等海洋国家相比,中国海洋先天禀赋相对不足。中国的管辖海域仅约300万平方公里,且有近50%的面积与其他沿海国存在争议,远远不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号称管辖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家,甚至也远不如日本;中国还是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面临着同时在陆海两线配置资源的巨大压力,同时,海洋地理相对不利,海洋空间狭小,近海与大洋的通道被岛链所阻。
其次,海洋竞争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及大国间相互依存的发展,核武器的威慑等因素使得世界总体和平可以预期,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有些机会错过了可能就永远错过了。另外,中国周边的海洋安全环境恶劣,堪称世界之最。中国几乎被海洋国家所包围,力量向远海及大洋的延伸及辐射均相对困难,并同时与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存在激烈的战略矛盾和“安全困境”;而且,东亚海洋国家群体性崛起,中国与几乎所有的隔海相邻或相望的国家都存在海洋争议,周边大多数中小国家对中国的海上崛起始终报以疑虑和防范的态度。
海上实力提升迅速,但四大弱点还需承认
二战结束以来,随着核武器的出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和平与发展渐成时代主题。与英美等国成为海洋强国的时代相比,中国海上崛起所面对的时空条件已然发生诸多重大改变。其一,当今世界,海权概念内涵出现巨变,海洋政治的内容更加丰富均衡,任何国家均难以延续或效仿海权论鼻祖马汉笔下以“贸易即势力范围扩张”和“控制海洋”为基础的二元海洋强国之路。
其二,大国海上和平竞赛的特征非常明显,军事力量的主要作用在于威慑,而非用于实战,海洋发展超越海洋控制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参与海洋的最重要动力。其三,技术的变迁加速了海上权力的分散,海洋控制变得越来越难,而随着导弹、信息技术、航天科技等的发展,大陆强权依托“反介入/区域拒止”技术通常能在毗邻的近海对远道而来的海洋强国构成挑战,事实上,美国的海上霸权将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近海区域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蚀,中国在西太平洋、印度在北部印度洋、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都将给美国带来严峻挑战。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斗争是残酷的,在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不是你想要什么,而是你能要什么?
实力永远是一切战略设计及运用的基础。实力也不仅仅指军事力量,还包括经济规模与质量、外交操盘水平和国家政策保障状况等。总的来看,中国近些年来的各类实力增长都十分迅速。海上力量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发展潜力其他海洋强国难以望其项背;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且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超过美国;外交方面,特别是在经贸领域,中国塑造及运用规则的能力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在快速缩小;涉海战略规划和有意识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中国涉海机构的决策和执行效率大大提升。
当然,发展和进步是相对而言的,中国的综合海上实力与美国相比仍然差距甚大,在海外基地、盟友体系、行动经验和科技水平等方面,中国甚至还不如英法日等二流海洋强国。
确定自己是老几,目标规划有三块
强弱是相对的,中国海洋强国需要在国际体系中有自己的坐标,即中国能算老几?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名次。笔者基于对现代海权概念的理性认知,立足于发展的视角,综合考虑中国的利益取向、地缘特点、自身实力和中国总体的发展方式等因素,通盘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的海上权力目标可以规划为以下三大方面:
从军事的角度而言,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海上老二,应构建“近海控制、区域存在和全球影响”的地区性海上力量;从参与海洋机制及秩序的角度而言,海洋政治多极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国要立志成为其中的重要一极;从对海洋开发利用的角度而言,中国要立足近海、放眼全球,积极成为世界第一大海洋经济强国。
历史永远是一面镜子,梳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德意志帝国、日本帝国、俄罗斯、美国海洋强国兴衰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恒定的历史规律。
一是海洋强国的长久维系需要一个开放有活力的经济体系和一个稳定高效的政治体制,这既是英美的成功之处,也是其他海洋强国昙花一现的重要教训;二是陆海复合型国家确实面临着陆海难以兼顾的困难,其海洋战略和政策的延续性往往很成问题,今天的中国仍然会面临当年法国和德意志帝国所遭遇的挑战;三是能长期称雄世界的海洋强国不仅具有强大的硬实力,还需要有必要的软实力,能引领世界海洋政治的发展潮流,如英国倡导的自由贸易,美国提出的航行自由都是他们长期主导海洋秩序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支撑;四是海洋军事及海洋经济必须协调发展,缺乏经济回报的海上强权注定难以持久,德意志帝国公海舰队和前苏联红海军的最大问题就是,其海上力量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其海外利益的需要,也远远超出了其自身能力。
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理性分析中国的海洋利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当今世界海洋政治的发展趋势、中国的海洋综合实力、海洋强国兴衰史,然后做出最佳的战略设计。
就像大海的朦胧与无形一样,制作“中国海上崛起报告”并不容易。在涉及领域和层面极为繁复的条件下,清楚地将无形化为有形,需要十分专业的知识和宏大的战略思维。幸运的是,在本报告中,我们集合了国内研究海权、外交、军事及国际战略问题的多位重量级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