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伊朗“一带一路”智库对话23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该对话以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伊朗外交部、经济部为支持单位,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
在对话会上,两国还签署了《中国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大学和伊朗外交部、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备忘录》。据悉,这是首次官学合作、针对“一带一路”的中伊智库对话,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伊朗的重要成果,也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尤其在政策沟通、民心沟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初步建立了“官学联合、跨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智库合作模式。
根据协议,中伊双方将加强在学术与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互派访问学者,推进在一些重大课题上的共同研究等。
中伊两国政界、智库界、金融界、企业界近200人参加了对话开幕式,双方就中伊对国际热点与战略关系的基本看法、“一带一路”倡议的多维度分析、区域视角下的合作与挑战以及中伊双边关系与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发改委代表、西部开发司司长田锦尘在对话致辞中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同伊朗的关系,并始终坚信中伊关系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双边关系。他说,“相信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之际,我们在这里共同就‘一带一路,开展对话,必将进一步激发两国合作潜力,挖掘双方在相关领域互补优势,探索出适合中国和伊朗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方向,开启双方合作共赢新里程。”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习主席访伊的配套活动,这次中伊智库对话会议也将缔造历史。他表示,这次对话将开启中伊交流史三个“最”:最高规格的智库对话,最大规模的思想碰撞,以及中伊智库交流对话平台的最初建立。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智库合作协议的达成相当不易,不仅得到了两国政府高层及具体负责部委的全力支持,还在具体问题上一直得到两家研究机构尤其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领导的全面指导。人大重阳是最早开始研究“一带一路”的智库之一,有能力、有实力也有义务将“一带一路”的研究合作推向世界。
王文认为,此次四方《共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将不仅是中伊两国智库界深入合作的一次有益探索,两个文明古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将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