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示范工程。如果中巴如此“铁”的传统友好国家都不能把这个合作做好,将会带来比较显著的负面效应。
除了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之外,中巴经济走廊还面临着一个重大地缘政治挑战——巴基斯坦国内严峻的安全形势,尤其是其复杂的部落文化和部落政治,将影响中巴经济走廊的成败。南亚是当今世界上民族矛盾、宗教暴力冲突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巴基斯坦是分离主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活动比较频繁的国家。它是穆斯林占主体的国家,但同时也是多民族、多教派、多文化构成的社会。这里既有旁遮普、信德、俾路支和普什图四个主要民族,也有布拉灰、哈扎拉、奇特拉尔、卡费尔等少数民族;虽然逊尼派穆斯林人数占优,但也有大量什叶派穆斯林,此外还有印度教徒、基督教徒、袄教徒、锡克教徒;并且这些民族和教派均先于巴基斯坦民族国家的建立而长期存在,有独立的文化传统和特殊的利益诉求。因此,复杂的民族结构和宗教结构,一直是巴基斯坦独立以来困扰其国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不看好巴基斯坦政治前途的人常使用“巴尔干化”、“黎巴嫩化”来形容巴严峻的民族、宗教、社会矛盾可能造成的后果。
比如,俾路支人一直希望建立地跨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三国交界的“大俾路支斯坦国”,和巴联邦政府间多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由于1893年英属印度与阿富汗签订的《杜兰协定》,普什图族被划分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以建立“普什图尼斯坦”政治共同体为目标的普什图分离主义运动令巴联邦政府颇为头痛。由于持久的经济恶化与社会动荡、中央政府管理失控等原因,基地组织、塔利班、亲塔利班的宗教激进团体,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一直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自2004年以来,巴基斯坦开始出现“塔利班化”,并明显溢出联邦管辖部落地区,深入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进入到巴城市中心,严重影响到巴基斯坦国内政局的稳定。多年的反恐战争并没有让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形势得到改善,反而使巴国内存在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变得更为严重。大规模袭击此起彼伏,投资者加速撤离巴基斯坦,本来就处于严重困境的国民经济更加恶化,安全局势更加动荡。中巴经济走廊要在巴国内如此复杂的安全环境中展开实属不易。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很大一部分建设位于巴基斯坦部落区。在巴基斯坦建国前,境内就存在大大小小的部落,英国殖民者无法破坏当地的权力结构,采用扶植政治代理人的方式,以部落首领及其长老会议作为当地秩序治理的基础。巴基斯坦建国后,仍然接受这些部落区保留自治状态,并由国家宪法给予这些地区以特别地位。《1973年巴基斯坦宪法》将巴政府在部落地区实施治理的主要形式分为联邦管辖部落地区和省辖部落地区两种,集中于西北边境省(今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和俾路支省。联邦管辖部落地区名义上由总统亲自管理,但实际上几乎保持完全独立。省辖部落区受省首席部长的直接统治,也有相当大的自治权。
这些部落组织以部落首领为核心,部落首领在其管辖地区继续享有相当大的权威。部落体制自成体系,中央政令在这些地区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省政府管理也软弱无力。研究普什图部落的专家曾这样说道,“一个部落就是一个有组织的袖珍国家,它自给自足,几乎能够满足部落成员的所有需要。它自成体系,近乎独立,对外部世界漠不关心。” “部落”在俾路支当地人心目中处于神圣且不可撼动的地位,他们基本没有“国家”概念,国民意识薄弱,他们忠诚于自己的部落,不认同和接受其他外来的权威。部落首领作为传统社会的权势阶层与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改变传统社会结构和权力体系。他们阻碍俾路支地区有效地接受现代的先进政治和文化制度,导致经济落后,社会思想氛围极为保守。比如,部落区适龄儿童无法进入现代学校接受正常教育,而只能前往教学质量较差的宗教学校。部落首领为了保留自己的政治经济特权,鼓动民众抵抗巴联邦政府,他们拥有自己的部落武装,甚至与官方军队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有专家表示,俾路支省的部落首领正在滥用俾路支省的公共权力和财政资源以充实自己的部落,组织更大范围的分离主义族群。经济走廊建设能否获得传统阶层、地方力量的认可,如何让少数人的利益在中巴经济合作中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是中国政府需要直面的话题。
总而言之,中国要顺利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绝非易事,在相当程度上,部落将决定中巴经济走廊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