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台湾民进党的南海政策及其影响?

民进党作为岛内的重要政治力量,在台湾的南海政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蔡英文在2016台湾“大选”中胜选,仔细回顾、检视并评估民进党南海政策,对大陆正确认识“蔡英文路线”,并为两岸关系和南海问题的发展预做准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回顾民进党南海政策,尤其是蔡英文担任民进党主席期间的言行,试图勾勒民进党重新上台后的南海政策走向,并分析其复杂影响。

一、民进党南海政策主张的演变及可能走向

民进党虽然成立只有不到30年时间,但因其角色地位及领导人的更迭,其南海政策也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

(一)执政前的南海政策主张

作为街头运动起家的政党,民进党的专长是岛内政治。但是,这并不代表民进党不关心涉外事务。相反,对于能够彰显台湾“独立性”和骗取岛内民众支持的事务,民进党也积极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民进党籍“立法委员”就持续关注南海问题,但是意见并不一致。民进党务实派认为,台湾应该坚守对南海的“主权”。1993年,时任民进党“立委”张俊雄就要求台湾当局在太平岛建设机场,以因应南海变局。此后,民进党籍“立委”,如叶菊兰、姚嘉文、沈富雄等人,不断就南海问题发表看法并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在太平岛兴建机场、增派陆战队驻军、设置南海危机小组、南海业务主管单位由“内政部”移至“外交部”,提升“南海小组”层级等等。但同时,也有部分“激进台独”分子认为,南海诸群岛属于“中华民国”,且涉及同周边国家的“主权”争议,台湾没有必要承接此争议,因此主张将南海问题交由国际社会解决。1993年4月24日,陈唐山提出将南海诸群岛视为类似于南极的国际共有之群岛的概念,召集有关国家透过适当的途径签订合约。①

1999年5月,民进党全代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修正案”提出,与亚太周边国家进行安全情报交流,共同促进公海航行自由、国际海路交通安全等事项,以及促进南海成为国际共同使用的和平海域等。②

总而言之,民进党南海政策目标与国民党的基本相同,即维护台湾对南海的“主权”,加强南海的开发与管理、促进南海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等。③但同时,民进党同国民党的南海政策也有区别,核心是对U形线(历史性水域)的看法。国民党主张U形线内的所有水域,包括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都拥有“主权”。但民进党认为,对南海历史性水域的主张不切实际,此水域概念模糊不清,且与国际法相违背,会造成与中国大陆的历史联结、对台湾岛屿“主权”主张不利以及引起与东南亚国家纠纷等问题。因此,在1998年“立法院”审议“领海及邻接区法”草案时,民进党“立委”坚持删除“历史性水域”的规定。④

(二)第一次执政期间的政策主张

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其是从“海洋立国”的角度来思考南海政策的。2000年12月21日,陈水扁视察争议较少的东沙群岛,宣称南海政策以“和平共享”为最高目标,实现其“海洋立国”的目标,但并未得到东南亚国家的任何响应。2001年3月,民进党当局推出首部《海洋白皮书》。2002年11月,中国政府与南海主权争议相关国家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达成“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担心被边缘化的台湾当局,对南海问题的重视程度随之提升。2003年元旦,“副总统”吕秀莲视察东沙群岛时发表所谓“海洋立国”的“海洋战略宣言”。其后,台湾当局于2004年出台了“国家海洋政策纲领”,2006年和2007年先后发表《海洋政策白皮书》和《海洋教育政策白皮书》。

此外,陈水扁当局也采取了部分强化南海“主权”的措施。其一,调整南海政策主管部门。2005年5月,陈水扁当局将“南海政策小组”及相关业务由“内政部”改归“国家安全会议”,层级有所提升。随后,台湾“国安会”将南海、东海及西太平洋等相关“国家安全业务”合并交由“国安会”下设的“海域情势会报”机制处理。其二,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的思路。2008年2月,陈水扁登上太平岛后,提出“以环境保护取代主权争议,以生态存续代替资源掠夺”的主张,并发表所谓的四点“南沙倡议”,包括:一、接受“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揭示的精神与原则,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与管辖权的争议;二、南海的开发应首重环境生态的保育,而非进行海洋资源的掠夺,呼吁相关各国应优先考虑将南海划设为海洋生态保育区;三、定期开放并邀请国际生态、环境学者及团体至东沙环礁、太平岛以及中洲礁进行研究与考察;四、鼓励民间以成立“南海研究中心”的方式,定期举办国际研讨会,经由二轨的接触管道,缓和南海情势。⑤其三,透过登岛彰显对南海拥有“主权”。2003年8月,时任“内政部长”余政宪赴太平岛,参加岛上卫星测量控制点工程破土典礼,成为首位登上太平岛的“部长级”官员。⑥2008年2月,陈水扁在“国防部长”李天羽等人的陪同下,飞赴太平岛视察。其四,强化对太平岛的管辖权。2005年确立太平岛的行政区划,将其划归高雄市旗津区中兴里。2006年,陈水扁当局决定在太平岛修建飞机跑道,并于2007年12月完工。2007年1月,陈水扁当局宣布设立“东沙环礁国家公园”。

(三)蔡英文的南海政策主张

2008年以后,除了苏贞昌短暂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党主席外,民进党基本是在蔡英文的领导之下,因此烙上了蔡英文明显的印记。目前,蔡英文已经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其政策主张更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2011年7月,针对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国家达成拟定“南海行为准则”的共识,蔡英文任命的民进党发言人陈其迈称,民进党南海议题上主张“确保主权、和平稳定、多边合作、永续发展”,应以“多边架构”处理,依循2008年民进党执政时所提的“南海倡议”精神,依据《联合国宪章》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内容,以环境保护取代主权争议,以生态存续代替资源掠夺,和平解决南海争端。陈其迈认为,南海议题必须在“多边架构”下方能有效沟通,离开多边架构是危险的。尽管中国大陆方面一再透过各种管道释出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应共同合作的信息,但为了区域安全与“国家利益”,台湾不应离开“多边架构”处理南海议题,不应附和“两岸共同合作,一致对外”的主张。陈其迈还提出,两岸在南海议题上合作形同背书中国大陆主张的“双边架构”,不但无法有效解决南海争端,更会使国际社会产生混淆,错认台湾在南海议题上承认中国大陆的“宗主权”,成为破坏南海区域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①

2011年8月,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蔡英文公布的“十年政纲”(“国家安全”、两岸经贸篇)中称,“民主进步党主张,有关包括南海在内之周边海域的纷争与冲突,应由利益相关国家在多边架构下,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精神,在国际法下,共同就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污染防治、海上安全等海洋合作事宜,建立多边协商机制,解决纷争,共同维护海洋资源之永续利用,以及海域之和平与安全。”②同年9月13日,蔡英文在美国企业研究所演讲时称,虽然台湾对南海区域的“主权”有自己的主张,但民进党认为应确保该区域的航行自由以及透过“多边架构”和国际法来解决争端。民进党的政策主张特别强调海事合作及永续发展,并希望能就此议题与相关国家进行对话,推动“国际”合作。③

针对外界质疑蔡英文放弃南海“主权”,2015年5月26日蔡英文称,民进党决不放弃对太平岛的“主权”,主张以国际法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用和平的手段处理南海“主权”问题,更坚持公海上的航行自由权,“也不能接受任何挑衅行为”。④27日,民进党发言人郑运鹏称,一些过去可能和民进党比较友好的学界或公职人员,他们在各个研讨会有不同的说法,不能把它当成民进党中央或是“总统”候选人的政策。民进党坚持对太平岛及相关周边海域的“主权”。各国如果对主权有争议,都应该在国际法的规范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为基础,在国际机制下获得和平的解决与理性的讨论。民进党主张公海有航行自由,反对任何挑衅的行为,民进党将维护台湾在南海以及公海上自由航行的权利。⑤

2016年1月,蔡英文成功当选后,其南海政策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议题之一。1月16日,在其当选后的首场国际记者招待会上就有记者提问其南海政策,但蔡英文只是简单敷衍了事。1月19日,吴钊燮在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和布鲁金斯学会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中称,南海“十一段线”要基于国际法,但国际法对此没有规定,所以仍是“国际”间争论的议题。吴钊燮还称,“台湾有当年中华民国十一段线主张的档案……将与各方磋商后,谨慎做出决定,但不排除公开的可能性。”①

1月28日,马英九登上太平岛宣示“主权”,并邀请已经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蔡英文派人参加。对此,蔡英文方面不仅拒绝派人登岛,反而指责马英九的登岛行为是在“爆冲”,给蔡英文制造难题。②对于媒体提问其上台后会否登岛宣示“主权”,蔡英文则拒绝回答。

2月,菲律宾向海牙国际法庭提出的南海岛屿仲裁案再次发酵,奥巴马总统甚至表示各声索国必须遵守仲裁案的判决。对此,蔡英文再次模糊应对称,呼吁各方秉持和平解决南海争议的原则,自我克制最重要。吴钊燮则表示,民进党南海仲裁案尚未讨论,更未决定如何应对。③

(四)蔡英文南海政策的基本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民进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南海问题的立场不尽相同,但有一些基本的逻辑框架。2016年蔡英文上台执政后,其政策主张将大概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不放弃对太平岛的“主权”,但对U形线持消极立场。早在20世纪90年代,民进党就对U形线表示怀疑。蔡英文在这方面的立场更为消极,虽然其表示过坚持太平岛的“主权”,但从未说过坚持拥有整个南海的“主权”。如媒体所分析,不仅要看蔡英文讲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她没有讲什么。④

第二,寻求加入南海问题的“多边解决框架”。参与到解决南海问题的“多边框架”内一直是台湾方面的立场。为了凸显台湾在国际上的“存在”,避免被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大陆对台湾拥有主权,拥有国际谈判背景的蔡英文动作更加积极。虽然这一目标在可见的未来并不会实现,但并不代表蔡英文将无所作为,其可能会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资助环保类NGO活动等,展示台湾是南海问题的重要一方。

第三,强调依据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台湾虽非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主体,也非相关国际法律的签署方,但民进党一直坚持南海问题应按照国际法行事。所谓的依据国际法和平解决,实际上是放弃南海“主权”的隐晦说法,也是拿国际法作为放弃南海“主权”的挡箭牌。

第四,坚持不与中国大陆合作的立场。由于担心“其他国家对两岸间的主权问题感到混淆”,⑤因此无论是在东海还是在南海民进党的政策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坚持与中国大陆的政策区隔,排除任何与中国大陆合作的可能性。即使是一些民间的、经济性的、互利共赢的议题,民进党也表示反对。例如,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刘复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宋燕辉等人与大陆学者就南海问题展开合作研究,蔡英文重要幕僚萧美琴就利用“立委”职权大加挞伐,甚至升高到“国安层面”进行打压。⑥

第五,主张南海航行自由。对台湾而言,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航行自由权的问题,因此这并不是民进党南海政策的主要政策点。2011年9月蔡访美时,首次提出南海的航行自由问题。2014年5月,蔡英文二度担任党主席后,为了配合美国的南海政策,这一主张成为民进党南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除主张对太平岛的“主权”外,民进党尤其是蔡英文与美国的南海政策几乎完全一样。

二、民进党南海政策的特点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民进党南海政策具有消极性、欺骗性、斗争性和工具性的特点。

第一,消极性。民进党自成立以来,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不断后退。20世纪90年代,在野的民进党不但主张对南海拥有“主权”,而且希望加大对南海的关注和维权力度,对李登辉当局不断弱化南海防御的政策提出诸多批评,甚至有人认为“台湾的安全在于南海而不是台湾海峡”。①民进党执政以后,不论陈水扁当局出于何种目的,客观上都采取了较为强硬的维护南海“主权”的措施,包括陈水扁亲自登上太平岛,强化太平岛的防御工事等等。但是,蔡英文和苏贞昌主掌民进党以来,其南海问题的立场却变得异常消极。民进党从不主动发表对南海问题的看法,更不会主动宣誓捍卫南海“主权”的决心。如果被岛内舆论问及相关立场,多只是使用模糊性的语言加以应付,而且一旦南海出现紧张形势,其不是将矛头对准外国,反而多是批评岛内的国民党和中国大陆。

更令人忧心的是,民进党内尤其是部分精英出现了公开放弃南海“主权”的声音。2014年5月,民进党秘书长、驻美代表吴钊燮曾撰文称,台湾在南海仅应主张目前占领的太平岛领土“主权”,南海U形线欠缺合法性。②2014年9月14日,陈水扁执政时期的“国安会”副秘书长张旭成在参加“美国重返亚洲与区域安全国际研讨会”时对记者表示,“国民党政府1947年提出的南海断续线,与今天的台湾当局无关”,“民进党的人,包括我本人,都已经表示台湾应该调整对南海领土的主张”,“民进党若重新执政,台湾会放弃南海的主权主张”。民进党籍前“国安会”副秘书长和“国防部”副部长柯承亨也在同一场合表示,“民进党正在思考是否要放弃台湾当局以现有的断续线为界线对南海主权的主张。以前所谓的历史性水域与我们实际控制的区域还是有区别的。据我所知,民进党南海问题上正在做一个内部检讨。至于检讨的方向,我想未来可能会比较清楚”。③对此,蔡英文没有主动澄清并与其切割,反而轻描淡写说是“个人主张”,予以尊重。蔡英文虽然声称不会放弃太平岛,但是从未提及“不会放弃南海”,因此外界一直质疑,蔡英文是否是仅仅主张对太平岛等台湾实际控制岛屿的“主权”,而放弃除此之外的整个南海海域。④

第二,欺骗性。通过回顾民进党南海政策,无论是从1998年民进党“立委”审议“领海及邻接区法”时的表现,民进党退休官员“直言不讳”的发言,还是蔡英文个人略带模糊的言行,都可以看出民进党虽不主张全然放弃南海“主权”,但确实不认为拥有U形线内南海水域的全部“主权”。但是,无论是基于历史传统的教育,还是希望从南海丰厚的资源中分一杯羹的考虑,岛内民众普遍认同其拥有对南海的全部“主权”。也就是说,民进党的主张与岛内的普遍民意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选举至上的台湾社会,民进党只能尽其所能地包装其南海政策,防止引发民众的反弹。

其手段包括:一是避重就轻,偷梁换柱。即对于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勉强表达立场,但却忽略或隐瞒背后的逻辑关系。例如,对于众所周知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太平岛,蔡英文宣称不会放弃“主权”,但却对整个南海海域的“主权”不表达立场。问题是,如果没有了整个U形线内的“主权”,太平岛的法理来源何在?民进党籍前“立委”郭正亮便称,面对台湾四个外岛问题,民进党有必要诚实面对国际法和历史,不要再误导人民,只以台湾为中心,用政治语言说出违反国际法理、完全不通的话。⑤二是瞒天过海,暗度陈仓。利用华丽的辞藻和义正辞严的语言,包装不能说的秘密。例如民进党不断主张遵守国际法,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实际上就是自废武功,变相放弃对南海的“主权”。正如台湾淡江大学教授陈一新所言,国民党只是尊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神,民进党却极有可能拿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令箭,认真执行。①

第三,斗争性。在南海问题上,民进党的出发点已经变质,它不是维护台湾民众利益,而是以此来与国民党和大陆进行较量。

虽然西方民主政治的一大特征就是党派之争,但是并不代表在任何议题上都是如此。岛内民主政治发展的一大弊病就是不论事件的是非曲直,也不论台湾的利益点之所在,都是“为反对而反对”。马英九上台以后,对于马英九的南海政策主张和维护南海权益的作为,民进党一概表示反对。2013年发生台菲“广大兴案”时,民进党主席苏贞昌批评马英九当局在“外交”、调查等方面的表现都不能令台湾民众满意,“明明是一盘赢局却赌到输”。②2015年5月,马英九提出“南海和平倡议”,民进党秘书长吴钊燮批评称其“只是一个口号”,还质疑马英九是否是联合中国大陆。③对于民进党模糊的南海政策主张,国民党也不断要求其予以澄清。2015年5月,蔡英文访美前夕,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召开记者会称,蔡英文应该讲清楚其南海政策,并纠正民进党内部主张放弃南海的主张,“如果放弃南海主权,就是丧权辱国”。④

民进党还不断指责中国大陆破坏现状及违反国际法。1993年,陈唐山就提出,将南海建成一个共有的安全网,结合东南亚各国,以防卫中国大陆在此区域的霸权。⑤2012年7月,针对中国大陆设立三沙市,民进党发言人林俊宪称,“民进党主张和平解决南海争议,由各国共同设立行为准则,避免再度发生类似中国大陆这次的挑衅行为,造成区域动荡”。⑥2014年5月,越南发生打砸中资企业事件后,台资企业也受到波及。对此,民进党更是罔顾事实,对中国大陆横加指责。5月14日,民进党中常会新闻稿称,“越南排华运动系因中国在争议水域设置钻油平台,引发海上的严重冲突”,“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为台湾与中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衍生台湾与友好国家争议的根本”。⑦

第四,工具性。民进党无论是主张透过“多边机制”解决,还是登岛等作为,都是希望能够借此扩大所谓台湾的“国际空间”,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南海对话合作,南海问题是其推行“台独”活动的工具。具体表现为:一是参与南海争端解决机制以彰显“存在性”。早在19956><124a>年5月,时任民进党“立委”张俊雄称,将“内政部”在该年5月底召开的南海会议提升为“国际性”的南海会议,促使南海问题“国际化”。⑧民进党一直主张采取多边机制协商南海问题,而台湾是其中重要的一方,其力图透过参与南海合作机制来扩大所谓“国际空间”,彰显与中国大陆平起平坐的实体身份。二是通过登岛等方式增加媒体曝光度。2000—2008年间,包括陈水扁、吕秀莲、“内政部长”余政宪等人都曾赴南海登岛,以宣示南海“主权”,但其主要目的是制造新闻,增加媒体曝光度。此外,我们还可以清楚地发现,民进党主张“台湾”而非“中华民国”拥有南海“主权”。民进党与国民党的一个重大区别是对“中华民国”的认同差别,民进党虽然在1999年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接受了“中华民国”的“国号”,但在重大问题上仍坚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在南海问题上,虽有部分民进党人主张拥有“主权”,但认为拥有者是“台湾”而非“中华民国”。“台湾”和“中华民国”的重大区别在于,“中华民国”带有“一个中国”的意涵,意味着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而“台湾”的意涵则意味着“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与“中国”或者“中国大陆”没有任何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在伸张对南海“主权”的过程中,民进党也不放弃宣扬“台独”的机会。

三、民进党南海政策的成因

民进党之所以奉行上述南海政策,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考虑;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

第一,“台独”意识的必然产物。民进党南海政策是其“台独”主张的衍生品和附属品,意即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是其南海政策的根,而其南海政策则是枝叶而已。1999年5月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其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其附属岛屿,以及符合国际法规定之领海与邻接水域”。①也就是说,民进党认为台湾的“主权”取得除了现有的台澎金马外,就要靠国际法来界定和解决。很明显,南海并非台澎金马的附属岛屿。按照民进党对国际法的理解,南海也很难被称之为“符合国际法规定之领海与邻接水域”。中国大陆和国民党主张对南海的主权最主要的依据是历史,因为中国政府最先发现、经营和管理了南海,这一点民进党并未提及。

从“台独”的角度进行思考,民进党也不愿意接受拥有南海“主权”的主张。一是可以借此拉拢东南亚国家的支持。长期在野的民进党要想获得执政权,既要获得台湾内部民众的支持,也需要国际社会的相助,其中与台湾隔海相望的东南亚国家的角色非常关键。如果随国民党主张对南海的“主权”,势必会引发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矛盾,这与民进党的初衷相背离。陈水扁执政期间对外宣示南海“主权”,多次登上的都是争议较少的东沙群岛,而不是南沙群岛,背后的逻辑就在于此。二是切断与中国的“脐带联接”。台湾之所以与南海主权有连结,是基于对中国的传承。第二次国共内战后,逃至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对南海拥有主权,因此才出现了台湾方面对南海的主权诉求。如果承认对南海拥有主权,即等于承认台湾与中国大陆存在某种连结,这是“台独”分子所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出于岛内选举的需要。民进党为了赢得台湾选民的支持,并不敢公开宣称放弃南海“主权”。目前,多数岛内民众对南海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深,更没有实现有效的利益联结。但基于国民党长期的教育、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以及对东南亚国家心理上的优越感,台湾民众还是普遍认同拥有对南海的“主权”。台湾地区的教科书、地图等都表明,曾母暗沙是中国最南端的领土,南海毫无疑问地属于“中国”。南海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油气资源使台湾民众更强化了主张“主权”的现实动因。以生物资源为例,根据学者统计,南海鱼类资源的年生产量约为240×106吨,如可捕量按50%计算,约为120×106吨。其中,鱼类资源有500多种,大约有100种鱼类有捕捞价值,名贵和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20多种。②更重要的是,南海一直是台湾渔民的重要渔场,2013年5月发生的“广大兴案”就是由于台湾渔船赴南海捕鱼引发的。

此外,由于台湾各方面实力优于东南亚国家,因此相较于东海问题,台湾民众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更加坚定。“广大兴案”发生后,数百台湾民众自发到菲律宾驻台办公室门前焚烧菲律宾国旗、抛鸡蛋泄愤,商户贴出告示声言拒绝卖货给菲律宾人,台湾网民对菲律宾展开网络大战等就可见一斑。因此,民进党无论如何都不敢公开宣称放弃南海“主权”,而只能将其内心的想法深深地隐藏,并厚厚地包装。

第三,迎合美国的亚太战略。目前,对主权争议不选边站队、反对妨碍航行自由、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反对以历史依据提出主权声索和反对以双边谈判的形式协商解决南海争端,是美国针对南海的“五不”政策框架。③对于台湾方面而言,美国自然是希望其保持相同的政策立场。而且,针对台湾的特殊情况,美国尤其希望台湾方面放弃断续线主张。美国国安会前亚洲事务资深主任贝德(JeffreyBader)、前“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司徒文(WilliamA.Stanton)以及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葛来仪(BonnieGlaser)等都质疑南海断续线的“合法性”,并呼吁台湾方面加以放弃。马英九当局虽坚持不与中国大陆联手的立场,但对美国的要求也不予支持,仍然坚守南海断续线的主张。2014年9月,马英九当局还特别举办“南疆史料特展”。

陈水扁执政中后期以来,由于民进党的“台独”主张威胁台海和平,伤及美国的利益,因此民进党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微妙。蔡英文在2012年台湾“大选”中落败,美国被认为是压垮蔡英文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民进党将修复与美国的关系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并为此做足了姿态,不仅设立了驻美代表处,而且蔡英文还于2015年5月底以“总统”候选人的身份访问美国。除此之外,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也是蔡英文对美政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着力点就是东海和南海问题。因此,蔡英文在坚持民进党过去的南海政策的同时,还加上了“南海航行自由”这一主张,并绝口不提“断续线”一词,这使民进党南海政策与美国的政策呈现出80%以上的相似性。

四、民进党南海政策的影响

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和蔡英文上台后,其南海政策将对台湾争取南海权益、两岸关系发展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台湾方面维护南海“主权”的力道受限。台湾虽被小布什称为“亚洲民主的灯塔”,但其不成熟性也显而易见。其中最为台湾民众所厌恶的就是蓝绿恶斗,将政党利益置于台湾整体利益之上。如上文所述,虽然维护南海“主权”有助于台湾的整体利益,但蓝绿政党仍在打着自己的算盘。台湾本身实力有限,即使内部团结一心,都不见得能获取最大利益,更何况“兄弟阋于墙”。2013年5月发生台湾渔民被菲律宾军警射杀的“广大兴案”后,正当马英九当局拉高层级与菲律宾进行交涉的时候,立场偏向民进党的台湾指标民调发布了一份民调,其中台湾民众对马英九的满意度跌至17.9%,不满意度则大增至69.6%。①这令外界质疑马英九在利用这一悲剧捞取自己的政治利益,令马英九当局十分难堪。菲律宾更是借机削弱台湾当局维护南海“主权”的正当性,采用讥讽的语气称“我们总统的支持率有72%”。台湾媒体分析称,“尽管(菲律宾的)动机令人质疑,但对台湾无疑是致命一击,包括美联社等媒体都开始朝此方向报道”,而不是从菲律宾枪杀台湾渔民的人道主义角度进行分析。②由此可见,内部政党恶斗导致台湾争取南海权益的努力事倍功半。

第二,蔡英文南海政策关乎与大陆重建互信的效果。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是大陆与民进党之间互信的最大羁绊,也是大陆一直拒绝与其进行任何形式往来的根本原因。由民进党的“台独”主张衍生出来的南海政策,由于具有非常强的对抗大陆的特性,因此使大陆对民进党的不信任程度进一步加深。民进党上台后如若采取完全站在美菲等外部势力一边,或是采取相较于马英九当局更为保守的政策,则势必会加深大陆执政当局和民众对民进党的不信任和厌恶感。大陆对民进党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措施,便具有更多的理由,也更能赢得岛内民众的支持。相反,如果民进党南海问题上不采取如此对抗性的政策,或许能成为民进党与大陆建立互信的一小步。实际上,南海问题也具备促使二者采取相同立场的基本条件。一方面,民进党即使重新执政后,也不太可能公开宣示放弃南海;另一方面,相较于东海问题,对于菲律宾等国侵犯南海权益的行为,民进党更倾向于采取果断措施。因此,笔者认为,民进党当局完全可以在南海问题上采取积极正面的行动,这一方面可以维护台湾在南海地区的利益,同时又能促进与大陆重建政治互信的步伐。

第三,若因南海问题冲击两岸关系,美国将降低对台湾的支持力度。虽然民进党在制定南海政策时将美国的政策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以此期待美国能增强对民进党的支持,但实际上并未达到其期待的效果。可以说,在民进党与国民党的南海政策之间,美国更倾向于支持国民党。虽然民进党的很多政策与美国的政策具有绝对的一致性,如都主张台湾应该放弃“十一断线”,都主张南海航行自由,应遵守国际法的相关规定,等等。然而,美国的南海政策固然有针对中国大陆的成分,尤其是反对中国大陆使用武力,并且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但其政策核心是维持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国深知,民进党南海政策虽然与美国保持了高度一致,但却容易引发诸多隐患,首当其冲的就是两岸关系发展。在民进党支持美国的南海政策和民进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之间,美国更看重的是后者。①民进党南海政策对美国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加分有限,但由此而引发的台海地区紧张局势却会令美国利益受损严重。因此,美国更倾向于希望民进党像国民党一样,提出中道务实的南海政策。2015年5月,马英九提出“南海和平倡议”后,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拉斯基(JeffRathke)就表示“赞赏”。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民进党南海政策的基本点是宣称不放弃太平岛“主权”,但却不明确主张对整个南海海域的所有权,而且其更多地强调国际法和航行自由,并且反对与中国大陆联手维权。蔡英文2016年上台执政以后,虽然难以宣布放弃南海U形线③等较为激进的政策,但其更加消极的作为以及配合美菲等国的小动作,将为中国大陆维护南海主权增加不少麻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南海  南海词条  民进党  民进党词条  台湾  台湾词条  及其  及其词条  政策  政策词条  
智库

 资源革命

世界正站在百年一遇的商业大机会的门口,这次机会堪比转变劳动生产率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动员了前所未有数量的资本建设城市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新革命将以生产的第三大主要因...(展开)

智库

 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2009年以来,基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对现行银行监管规则进行了重大改革,发布了一系列国际银行业监管新标准,统称为“巴塞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