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沿路各国的热烈响应。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规划,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白皮书,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筹建工作顺利推进。我国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尽快启动几项重要工作。
“一带一路”是一个新的区域合作倡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个公共品,赢得了域内国家的欢迎。但是,迄今为止,落实这一倡议的行动主要是在双边机制下推进,而区域合作总体架构与治理机构这一基础工作尚未开展。双边推进的好处是以我为主,协调成本低,推进效率高。
双边推进的不利之处在于,第一,双边推进容易引进相关大国对“一带一路”的疑虑。本区域地缘政治十分复杂,以双边方式推进容易被认为我国以经贸合作侵入相关大国的“后院”,引起相关大国的疑虑与反弹;第二,将“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倡议变成中国与区域内60多个国家的双边合作机制,不利于促进区域内其他国家间相互合作。中国一国没有足够能力带动整个区域的合作发展,时间一长,会令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失望。第三,国际社会无法从双边合作机制中了解“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有驻华大使坦言,本国政府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但并不明白他到底是什么。“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区域合作倡议,应该尽快明确其总体构架和治理机制。
建议尽快启动研究“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总体架构和治理机制,形成高效协商推进机制。必须看到,“一带一路”区域具有很多独特性,一是国家数量多,协商成本必然会比较高,需要构造一个高效的治理架构;二是国家间差别大,各国在领土、人口、产业、资源禀赋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落实平等包容理念需要机制保障;三是合作任务艰巨,仅靠少数大国难以真正带动,需要有机制确保各国的积极参与。因此,“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治理架构,难以照搬复制其他的模式,需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精心设计。
从现实条件看,“一带一路”宜定位为一个开放的区域合作机制(Open regionalism)。在总体架构设计中,我国应与域内各国充分沟通协商,争取尽快达成共识。架构设计要回答一些基本问题,例如,是否需要多层次的协调机制,如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会议、高官会议等?如何确定会议主办方?是否需要设立秘书处?设在何处?采取什么协商规则,是少数服从多数(联合国),还是共同一致原则(WTO)?如何保障协商结果的落实,是自愿还是强制?“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与现有的区域和双边合作机制是什么关系?总之,构建区域合作治理架构,形成高效协调推进机制,是落实这一战略构想的体制保障。
二、尽快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标志性早期收获项目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一倡议提出后,得到了域内国家的热烈反响,要保持热度,坚定信心,应该率先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志性项目,作为早期收获成果。
示范项目要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政治效益的统一。示范项目如果不能保证经济效益,则会影响其可持续性,动摇人们的信心。我国可以综合运用对外投资、产业转移、发展援助、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等多种手段,选择合适的友好国家,建设示范项目。
一是在区位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基础设施良好、政局稳定、对华友好的国家建立产业园区,引导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抱团转移。目前,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向低成本国度转移的内在要求,2014年广东省转出企业达1万多家。建立境外园区,输出我国园区建设经验,可以实现双赢,既可实现国内企业有序安全转移,又可以在东道国迅速建成具有较大规模出口产业园区,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产生示范效应。
二是在政局稳定、对华友好、发展前景好的国家有选择地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一般而言,在发展中国家建设电力(电厂或电网)、电信等有着稳定盈利模式的基础设施项目,或者建设适合当地发展水平的收费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是有保障的,同时会有力地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
对其他国家的国别研究能力是决定一个大国能否发挥国际领导力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际政治与国际经贸研究机构主要聚焦于研究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等少数大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研究基础十分薄弱,对大部分“一带一路”国家的研究是空白。目前,我国主要是依靠驻外使领馆提供相关国家的信息,而受外交官任期的影响,使馆人员对所在国的研究也基本没有积累,深度可想而知。要真正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必须急起直追,加强对沿路国家的国别研究。
国别研究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因此,“一带一路”国别研究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开展国际智库合作与建设专门研究机构并举,兼顾当前与长远。
沿线国家的智库合作具有特殊意义,一是可以分享发展理念与经验,互学互鉴,输出软实力;二是有助于政策沟通,促进政策协调;三是可以培养人才,有利于能力建设;四是可以开展联合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五是可以释疑解惑,消除误会,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我国可借鉴美、日等国的成功经验,设立“丝路研究基金”,由财政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同时接受社会捐赠,专门用以资助对“一带一路”倡议和相关国家的研究。由国内高端智库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智库网络,由国内智库每年委托沿线国家智库开展专题研究,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交流,出版研究成果。这是一个花钱少、见效快的捷径。
与此同时,要按照国内不同省区市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建立相应国别研究机构,长期跟踪开展国别研究,真正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一带一路”国别研究队伍。以往我国很多国际关系研究人员转行或流失,主要缘于研究任务不足,经费匮乏。因此,建设高水平的“一带一路”研究机构,政府要交任务,给经费,把“养兵”和“用兵”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