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农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可能

一、农村发展的金融“紧箍咒”

太史公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每每读罢《史记》,此言都会谨记于心。回顾历史,几千年来,三农问题一直都是促使中国革新的主要力量,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土地革命,亦或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告诉我们解决了三农问题就能够安邦定国。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道铁律,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农业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慢变量”,但更是“关键变量”,农业的发展正在逐步成为中国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规律,让中国农业形成了以小农主义为核心的小单元、小家庭、小生产的农业发展路径依赖模式。虽然十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关注焦点一直是“三农问题“,但随着农业发展的推进,纯粹的以财政补贴模式、粮食收储机制、央行贴息补助为核心的传统三大工具却陷入逐步失灵的地步,财政补贴的”弹簧门“与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的”天花板“让继续通过传统工具刺激农业发展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发展问题的根源是经济问题,农村经济的问题更大程度则是农村金融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基础,以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随着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模式的确立,农村金融在商业银行所占比重却不断下降,商业银行也将更多的关注投入了城市金融领域,据《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仅为19.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不到23%,农村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仅为54%,大量的农村缺乏最基础的金融服务。而作为农村金融发展动态指标,农村信贷增速更是逐年放缓,农村的正规金融供给正在逐步减弱。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合会”、“地下钱庄”、“低下当铺”乃至高利贷资本的案例却层出不穷,充分体现出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因此,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足正在成为困扰农村发展的金融“紧箍咒”。

二、农村融资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仔细回顾中国农村金融农村问题可谓是中国普惠金融问题的根结,但从农村金融发展的方式能够发现,农村金融除了先天供给体系建设不足,还存在着更多的深层次原因,《互联网金融+》一书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

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市场经济中,绝对的自由市场是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关键,在广袤的农村市场由于市场密集度的不足,存在着天然的信用风险障碍,尤其是在农村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地位,一是因为农村用户众多,地广人稀,农村信贷客户多、规模小,申请的金融需求融资额度低,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区分申请人信息。二是融资申请人多为自然人,难以具备完备的财务信息披露功能,即使是乡镇企业法人,也难以提供完整的经审计财务报表,金融机构更难以核实企业财务状况的真伪。三是由于分散经营,地理区间较大,金融机构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四是农业生产受自然天气等非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自然信息更对农业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

信贷交易成本过高。在农村市场上,由于地理环境所限,信贷申请人在地理上较为分散,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更是难以承受往返交通,额外财务核算,审计评估,客户关系维护等诸多成本。更加上农村信贷申请人的金额较小,但是金融机构的每一笔成本却是相近的,额外费用无法被充分分摊,更加加重了金融机构的惜贷行为。

缺乏有效抵押品。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普遍存在,抵押成为了降低信贷申请者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在广袤的农村地区,最主要的抵押品就是土地与房屋,但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农民并不能真正的拥有土地,房屋更是难以确权,土地扭转的障碍直接成为了制约农村融资能力的瓶颈。而新兴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由于其轻资产特性,以及互联网订单化生产特点,让新兴农村企业取得信贷的难度更大。

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企,抵押品匮乏成为了当下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直接障碍,成为制约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农业发展的直接阻碍。

三、农联网金融+的破题思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的全方位普及,让渴望金融输血如同渴望甘霖的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转机。不仅是第一代的互联网金融凭借着其小平快的特点迅速嵌入农村市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品正在推动者农村金融发展向着更加广阔的市场推进。农联网金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信息不对称的有效突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宽带中国的快速普及,智能手机终端更取代电脑成为大部分农村居民主要上网方式,截至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已经覆盖到中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超过99%的乡镇,86.7%的行政村开通了宽带,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中国手机网民数量更是激增到5.94亿。与此同时,电商伴随着互联网的春风纷纷采取下沉战略,进入农村市场。互联网的突破,电商的腾飞,让借助收集个人交易信息、浏览信息、付款习惯、借款还款信息以及位置信息的互联网金融有了全新的抓手,通过全新的大数据模型,可以借助互联网数据测算出个人的信用水平,从而为打破信息不对称提供可能。

物联网的农业化发展。对于农村融资而言,征信与互联网金融仅仅是第一步,农村电商的普及仅仅是在农产品销售流通的基础,是征信并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桥梁。第二步就是农联网,也就是农业物联网的发展,通过智能化运用生产的技术,围绕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的整个过程,通过物联网技术提供对太阳能辐射、降雨量、风速等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控,并根据对农作物生产的发展如土壤水分的测量,从而掌握农作物的动态生长流程,实现了生产的精准农业。生产之后,再通过对于深加工乃至农业至成品的全流程,可以借助传感器的形式,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控,并且通过互联网的数据分析对于销售价格进行动态跟踪,从而为建立物联网金融实现可能。

农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创新。通过互联网征信以及物联网生产的全程跟踪,已经为实现农联网金融+提供了基础,在上述的两个流程中,部分企业与农户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销售、以及征信情况取得一定的金融信贷。但是,这些依然只能缓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融资难困局,但是随着基础工程的铺就,农联网金融+的第三步就可以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大数据收集,已经可以将农地确权数据、农地交易数据、农资贸易数据、农机购买折旧数据、农产品生产数据、农作物交易数据、乃至农产品运输数据、销售数据等等都纳入大数据体系,通过全产业链的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建成之后,农联网的大数据体系一旦建成,可以很直接为生产性金融服务,例如通过综合考虑整块土地的土壤、气象、水质、肥料、病虫害以及过往的历史记录,可以综合判断一块土地的生产水平,从而为提供农业保险,乃至农业生产性融资提供帮助。

通过互联网征信、物联网金融,乃至农联网金融+的大数据体系,从而一同构建起农联网的生态系统,为互联网金融塑造全新的发展渠道,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农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可能  联网  联网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可能  可能词条  金融  金融词条  
智库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

从2017-2018年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四个方面特点:第一,周边大国战略竞争态势持续上升;第二,周边一些热点问题有所降温;第三,部分国家对华态度出现积极转...(展开)

智库

 为资本主义诊脉

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作者: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 兰德尔•柯林斯 / 迈克尔•曼 / 格奥吉•杰尔卢吉扬 / 克雷格•卡尔霍恩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作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