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谈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理解,对于当前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战略、战术的理解。
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的格局处于大调整、大变局中。2008年到2013年或者2012年底,这5年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上迅速崛起,对于国际经济增长起了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2012年中国经济开始下行,2013年整个新兴经济体下行,一直到2014年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而发达国家渐次走出了困境,进入经济复苏。国际经济又处于再平衡的状态中。2014年影响世界经济的几个最主要的因素有五个:
第一,发达经济体经济结盟的步伐加快,对于非经济结盟的国家和地区形成战略挤压,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是推动世界经济的最主要的引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的增速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所以才有了金砖四国,后来又是金砖五国。从2008年到2011年这几年,世界经济的增量9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过去美国是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美国的GDP总量占全球GDP总量一直在三分之一左右,日本一直在6%左右,我们国家到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才占全球GDP总量1.8%,那个时候我们的经济总量在美国、日本、欧洲国家之后。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的GDP的增长速度非常之快,到2013年,我们国家的GDP总量已经占到世界总量的12%左右,也就是56万多亿。5年前我们的GDP总量是美国的三分之一,2012年GDP总量是美国的二分之一多一点,现在我们是美国的60%。根据研究预测,我们国家有可能最晚在2030年之前GDP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2011年根据联合国工业组织发布的数字,中国制造业的总值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已经达到19.8%,美国占制造业的比重下降了19.4%。2013年,中国制造业的总值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了20%,2013年这个比重还在上升。200多年以前,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中国的丝绸、中国的冶金,青铜器、瓷器、家具、造船都是世界上是领先的。近二三百年中国制造业落后了,大国的崛起,大国的复兴,我们还是要回到历史的辉煌中。
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贸易体,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贸易总额是206亿美元,占在全球的位次是第32位。现在的贸易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4.16万亿,占世界的比重达到了11.7%,也接近12%。在2013年刚刚超过美国,在这之前美国是第一大贸易体。
我们现在是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们的外汇储备在2006年超过了日本成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013年底我们是3.8万亿,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外汇只有8亿美元。面对着中国的崛起,而且面对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比如俄罗斯的崛起,俄罗斯普京在前2任的时候,他提出来,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现在俄罗斯已经进入世界八强之一,当然它依靠它的能源,特别是最近,俄罗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所以俄罗斯也在崛起。印度也要崛起,印度差不多20多年时间里,它的经济增长速度都在6%、7%,巴西作为北美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年经济发展速度也非常之快。所以就有了金砖五国,后来有了金砖五国的论坛,然后现在又建立了金砖五国合作机制,在上一次的金砖五国的会议上,习主席又提出来,要把金砖五国的合作要机制化,特别提出来要建立金砖五国的实业银行。面对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发达国家在渡过它最困难的时候以后,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它现在的战略目标已经转向了,原来主要是忙着救火,解决国内的这些问题。再一个它忙着反恐,911之后恐怖主义是对它的最大威胁。本拉登这个组织基本上被消灭,然后它国内从2013年经济开始复苏。奥巴马这几年主要解决的问有三个:一个就是重振制造业,提高他的就业率;第二就是出口倍增计划,他计划5年内要使美国的对外出口翻一番。另外连续实行了4轮的宽松货币政策,我们管它叫货币注水,它前三轮的货币政策是叫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向市场投放一定量的宽松的货币。第四轮采取的是不定量,无限期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个货币政策已经2年多了,它只和两个指标挂钩,一个是就业率,或者叫失业率,一个是通胀率。它每个月向市场投放850亿的美元基础货币。如果美国的失业率在6.5%以上,这个货币政策不会停止,现在美国的经济复苏已经6个季度都是正增长,连续1年多房价是正增长,连续2年、3年失业率在下降,而且失业率现在到6.7%,很快就达到他6.5这个目标。因此最近美国的美联储的主席提出来,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有可能在今年退出。同时为了打压中国,为了整个的发达经济体西方世界重新主导世界,他们从军事结盟、外交结盟,现在到经济结盟,就是所谓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美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概括起来叫一体两议,一体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和加拿大,还有墨西哥,这个自由贸易区已经几十年了,非常稳固。两议,其中一议就是在亚太遏制中国。到现在为止,加入TPP的成员组织已经达到了12个,包括去年加入的日本,日本安倍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到美国就是提出了加入TPP,其实它本国的意见并不统一,因为加入TPP以后它要做出很多利益上的出让,比如日本的农产品贸易会受到损失,但是安倍为了和美国的结盟,就把这个最大的战略利益给了美国,加入TPP。现在TPP的下一个成员国就是韩国。东盟的一些国家,比如菲律宾、新西兰、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现在都加入了TPP。TPP和我们有什么样的矛盾和对立呢?如果一旦形成这个TPP,它的共同规则其中有几条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影响。第一,它高标准的劳工规则,我们现在很多农民工的劳动条件、居住条件、福利条件都是不符合它这个劳工法的。我们很多制造业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
另一议就是跨大西洋投资合作伙伴关系,简称叫TTAP。这个对中国来说影响也非常之大。比如,中国现在也是已经是第一大贸易体了,我们现在是120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个数字在5年前是美国的数字,美国是120多个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现在是中国的位置,那美国着急吗?它非常着急,所以它推进这种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化,自贸区进程,建立在它主导的区域下的高标准的贸易,它的目的是在国际市场上对我国形成战略挤压。所以这一点在今年的国际经济形势,乃至明年的国际经济形势都是一个最大的变量。
世界经济的第二个大的变量是创新驱动、创新竞争。全球制造业它的分工布局现在开始向发达国家方面倾斜。当然中国身在其中也加大了创新的步伐,创新驱动也是我们国家一个大的战略。美国、欧洲、日本现在提出的再工业化,不是简单的回归实业,它重在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高端制造业、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高价值含量的产业,形成新的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建大国的新兴工业体系。美国2010年8月发布了制造业促进法案,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强调,完善自由企业制度驱动创新。2012年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在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将完善创新政策作为三大原则之一,目前美国创新技术推动下有几个大的进展可能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一个叫页岩气革命,现在页岩气革命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已经占到他们石油总量的百分之十几,而且有可能改变世界能源的格局。第二个影响就是3D打印技术。3D技术、三维技术肯定是会引发制造业的革命,再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的制造技术这些也会完全改写制造业的历史。现在机器人技术最发达的是日本,包括它的深海机器人,包括它的家政智能机器人。在日本看到它的很多的服务业,它的就业人员很多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但它的服务水平是非常高的,老龄化是日本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是机器人是非常发达。数字制造技术走在世界前面是美国、德国、日本。它们用这些新技术抑制我们中国作为工业大国的崛起,如果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我们没有崛起,没有占领制高点,我们很有可能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失败。比如在电力方面,现在美国、日本、欧盟都在研究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我们国家的能源80%以上是化石能源。所以我们在新一轮的能源革命、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前面到底能不能走在世界前列,这是对中国未来的一个极大挑战。此次工业革命它的主要的特点是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的融合,使产业出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这样的生产方式。
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长动力的常态被打破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发生转变,新兴经济体在2010年、2011年达到高峰,我们的GDP动量占到全球的50%,贸易总量占到全球的40%,外汇储备量占到全球的70%,现在这个格局被打破,中国的经济12年增速7.7%,2013年增速7.7%,今年预计增速的目标是7.5%,所以对中国来说,对世界来说,新兴经济体现在也遭受了空前的挑战。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仍然存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并局部替代WTO之势。世界各国现在已经基本上不能说放弃WTO,但是WTO发生不了太大作用,现在是各个国家形成区域化的这种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和共同市场,这是四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这样的形式在全球已经超过300多个。中国现在已经谈的和正在谈的是20个,已经谈成启动的是10个。
第五全球能源格局发生很大变化,能源的供应地重心西移。原来是中东,中东是排在第一位。当时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随着北美能源地位的提高,特别是美国这个能源地位的提高,中东将退居第二位或者第三位,现在美国对石油的依存度已经从历史上最高的67%降到50%,这个比例还会再继续下降。有预测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现在全球的能源需求的重心东移,主要是移到了中国和印度,中国、印度占世界能源消费比重从原来的10%提高到25%,而且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3年的11月份,国际能源署发布了世界能源展望,认为到2035年,原来的主要的能源进口国变成出口国,消费的重心将成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所以世界经济从2014年来看,就是整个的验证了我们总理的报告,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
现在我们和美国是第一、第二的关系,特别是制造业和贸易方面我们已经超过美国,如果不出意外,中国像现在这样发展,按照7%的速度,我们在10年到15年内成为第一大经济体是可预期的。因此,构建中美新兴大国关系,这个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而不是引发战争的这种负面的战略对话。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尽管竞争激烈,尽管国际的经济格局在深度调整,但是中国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习主席所讲的“中国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当我们从一个大国迈向一个强国,当我们从一个文化的历史悠久的大国,迈向文化价值观可以输出的大国,当我们从一个军事大国迈新一个军事强国,当我们从外交上无所作为到有所作为,到在国际上能发挥主导作用,当我们中国的国民素质、社会的文明状态得到全世界认可的时候,我们中国才能谈得上大国的复兴,才能谈得上在世界上受到各国的尊重。
二、中国经济阵痛期与换挡期
中国经济处在一个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增长速度的换挡期。有很多国际媒体或者一些政客在唱衰中国,唱衰中国已经是陈词老调了。说中国经济马上要崩盘了,中国要崩溃了,要么就是夸大中国要崛起了、中国威胁了,如果中国发展起来全世界能源也不够中国用了。我们的GDP总量处于第2位,但是我们人均的水平处在83位。中国实际上一方面要履行国际责任,最主要的是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来,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中国自己的事办得怎么样了?中国自己的事能不能办好?中国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这需要做认真地分析,透析中国、解读中国要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中国。第一点,中国现在处在从一个经济大国迈向一个经济强国这样重要转折时期,我们经济大国这个地位现在已经确立了,世界上给了中国更多的期待、关注、责任。从大国迈向强国首先有一个心态的调试,要认识到走向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是一种历史的潮流。“中国梦”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为现代文明国家最重要的东西、内涵我们国家都具有。一是一个超大规模的人口的国家;二是具有超大规模的国土。三是有超悠久的历史。再加上强大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有外交实力等等。中国经济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们现在已经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体,第一大制造业国家,但是我们现在总体上是大而不强。我们现在的制造业有40大类,70%的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上是第一位的,我们有1千个种类、品类的商品在世界上是第一位,有2千多种商品在世界上位于第二位。但是我们现在的制造业总的来说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问题,第一它重工业、重化工和消费品制造业又一次出现失衡。现在我们的重化工占的比重已经占到了71%,我们的消费品工业占的比重29%。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工业结构出了问题,它的问题就在于重工业太重。特别是这一轮的产业调整,近十几年产业升级,我们过于注重重化工的发展,现在重化工的生产能力现在世界第一,所以化解过剩产能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化解过度产能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一个就是现在的先进产能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比如我们的光伏产业,比如我们的大型装备,我们很多产业是先进的,但是也过剩。再一个这个产能在国内是过剩的,但是在全球可能是有需求的,但是转移产能有一个过程,它会遇到产能、产业消化中的双重压力。
第二,化解产能会遇到金融的风险,我们很多产能形成是靠贷款形成的,靠政府投资形成的,也有靠国有企业投资形成的。
第三,带着过剩产业帽子的产业受到重创。如果产能集中在中国被化解,有些先进产能发挥不了作用,如果输出到国外,在国外形成产业链,我们产业空心化和日本的情况差不多。比如区域结构的调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本来我们GDP的总量集中在京津沪,集中在沿海经济带,现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转移中付出成本和代价也是非常大的。
李克强总理提出有四个板块是最大的可能形成增长引擎的。一个是长江黄金水道,就是流域经济来带动区域经济开发,如果形成的话它还要处理几个问题。第一,整个流域的开发和我们海洋开发的关系,流域的开发和区域开发的关系,流域的开发和水资源的利用、保护,特别是永续利用的关系,比如在现在发改委正在研究的,庐州到宜宾这一段的地方流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开发,要形成一些新的城市带,初步测算,要承载上千万人口。城市的建设,还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就不是传统的。
新的这种区域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以习主席提出来的一路一带作为总的战略设计的。一路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就把我们从内陆经济、暗线经济变成了暗线浅海或者叫近海、深海、远海经济。我们国家的岸线开发和近海的开发需要互动,近海开发和远洋的开发需要结合,而且远洋开发公共资源拓展在国家的海洋战略里边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从21世纪丝绸之路走出去,要处理和东盟国家的关系,要处理和东亚国家的关系,要处理和欧洲沿海的关系,要处理和波斯湾国家的关系,要处理两极的关系,我们国内规则要和国际上的海洋规则相结合,利用国际上已经形成的海洋规则、海洋法,争取我们国家的海洋权益,这还不仅是我们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的概念,而是我们在公海上、在极地上和我们的内海结合起来形成的大战略。
从边境的开放,我们要处理好和中亚的关系,和俄罗斯的关系,和西亚的关系,和南亚的关系,一直到欧亚大陆桥和欧洲的关系,建立这样一个沿欧亚大陆桥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这就是中国从我们内地走向周边,从周边走向欧洲,这样的一路一带大的布局,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区域战略的转型,区域战略最大的一个转型就是从我们的内陆的区域的板块,变成通过这一路一带的战略设计,变成中国内地外向型格局的一个新的大的战略格局,区域布局,这个转型期也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第二,我国将从高速的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中高速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
有四条原因。第一条原因是世界发展的规律,也是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经历的过程,美国是高速增长以后转为中速,然后中速到低速,日本也是从高速到中速到低速,德国也是从高速到低速到中速。中国现在高速增长持续了30多年,从现在开始我们到2020年,要实现从全面小康水平向高收入国家的穿越。所谓高收入国家是人均收入12745美元,现在中国人均已经6千多美元了,我们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时候,它的增速下降、回落这是世界规律。
第二条原因是中国经济的下行,主要的原因就是结构调整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第三条原因就是中国现在推进微体的改革,特别是社会成本的加大。这个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有,特别是现在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从2009年到2013年中央政府一共投了940亿,在建立了2600个县级医院,健全了6万多家基层组织。从2009年到2013年,中央财政一共支出了22473亿用于社会保障,年均增长是27.3%。所以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障成本加大了,这也经济降速的一个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外部环境的变化,国际上特别是美国为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竞争性货币贬值对中国的影响和压力,特别是对我们的外贸出口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再加上将来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结盟,它将对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就是中国将走向更高水平的开发,除了我区域大的布局,一路一带之外还有若干条:
第一,推进高标准的对外开放。现在已经启动了和美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投资谈判,和美国双边投资谈判已经进行了10轮,现在步伐在加快。从我们和美国的双边的投资协定就能看出来,现在推进是很困难的。我们现在和欧洲也启动了投资谈判协定,现在已经谈判一轮了,如果和美国和欧盟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的投资协定签订下来以后,政府不改革那是不可能的。中国已经融入世界了,是全球市场中的大国,是全球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新一轮的开放中不可能不按国际规则办。
我们非常大的调整,就是向改革要红利。从改革中寻求新突破,实际上我们去年有实质性进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有新的安排。比如政府放权。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金融改革的步伐也是比较快的,我们在全球已经建立了几个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比如最大的是香港,香港去年人民币交易额已经超过1万亿,新加坡已经建成,现在还在谈的纽约,还有英国的伦敦,还有日本的东京等等。现在很多国家希望和中国建立这样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我们去年还放开了银行的贷款利率,我们现在正在推进放开人民币的存款利率,如果人民币的存贷款利率都放开的话,金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就会更大。对于民间资本,允许民间资本办银行、办金融机构。财政体制改革也在加快,比如营改增的试点,已经扩大到几个领域。所以推进改革,中央的决心是大的,力度也是大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三、中国的发展前景分析
谈一下中国未来前景的看法。现在很多人看到中国经济下行比较忧虑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国到底能不能继续快速发展?能不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利益?到底中国发展前景怎么样?
中国的第一个前景就是中国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到2022年中国的GDP总量有可能是达到16万亿以上,这16万亿正好是美国现在的数字,到2025年或者2028年我们GDP总量超过美国,会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第二,中国通过创新驱动将成为制造业强国。中国的创新驱动从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到现在已经接近20年了。我们现在的创新驱动占据世界制造业制高点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我们的高铁,到2020年我们的计划是6.5万公里,现在高铁的规划是四纵四横,我们将迎来一个高铁的时代。比如我们的深海的勘测能力,蛟龙号在世界上是位于第一位的。比如我们的大型集成计算机,现在这个大型的集成计算机在世界上也是位于第一位的。
第三,中国将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
第四,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井,2030年成为中高收入国家,这个也是可以预期的。
第五,中国的金融改革将使中国加快成为一个在全世界有影响的金融大国。
第六,中国的城镇化将释放出巨大的活力,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会达到60%以上,到2030年接近70%。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来,我们要解决好三个1亿人的问题,三个1亿人就是要解决好1亿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的落户问题,也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第二个1亿就是要解决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这1亿人的这种城市改造问题。第三个1亿就是要解决中西部1亿人的就地城市化、就地城市安置的问题。斯帝格里茨说:“当今世界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一件就是美国的新技术,一件就是中国的城镇化”。中国城镇化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巨大的公共服务需求。
但是我们在城市化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个是中国城市化问题,二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像北京的开发强度现在已经到了22%,扣除山区我们的开发强度实际已经到了57%,上海的开发强度现在到了43%,深圳的开发强度47%。我们现在城市的开发强度实际上都大于了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它的城市开发强度是16%,像德国最繁华的地区它的开发强度是20%。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比重,中国的城市化比例达到70%,农村比例达到30%应该就到了一个边界线。中国一定要有乡村,要有耕地,形成新的城市发展方式叫新的城市群落。特别是未来能够和国际级的、世界级的城市群抗衡,比如京津冀,比如珠三角的粤港澳,比如长三角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完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当大城市群崛起的时候,也是中国崛起的一个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来讨论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讨论未来北京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与战略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北京现在有几大挑战,如果这几大挑战如果解决得好的话,北京会争取很多重大的机遇,如果解决的不好的话,可能我们在整个国家加快发展,各地千钧一发的这种情况下也可能落伍。
第一,挑战就是战略定位,北京在新一轮的开放格局中应该放眼全球。
第二,北京的产业选择。北京的几大产业应该更加集聚、更加集中、更加密集,形成新的产业集群还不够突出。比如创新驱动,高科技产业现在中关村还是一个概念,应该形成一个新的有载体的、有政策含量的,能够把全球的创新战略集于一身的创新体系。北京的文化产业是在全国比是很发达,但是怎么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我觉得这个方面做的还不够。
第三,北京的服务业,北京的旅游服务,北京的旅游服务的人数一直是中国第一。但是北京旅游服务的价值,人均在北京的花费它可不是第一。所以北京的服务、北京的旅游服务水平,北京的三大服务,我觉得这种生活性服务的能力、公共性服务的能力,还有我们国际化的服务能力,这三大能力都需要加强。
第四,北京的教育产业。教育产业的资源太丰富了,积淀太深厚了,人们向往的大学北大、清华都是在北京,但是我不知道各位知道吗?我们亚洲排在第一位的大学是香港大学,连日本的东京大学现在都排在第三位了。我们在世界上排位,我们的清华、北大排位也很考后。如果首都的经济圈把优势能够辐射到京津冀,如果能把这些东西变成我们的整体优势,我觉得北京的地位就会更高,这种地位不是靠谁来任命的,而是靠市场的力量,靠综合的竞争力,整体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今天就给大家谈到这,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