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常态的特征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背景

我谈一下我国流通业发展大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我们这个行业带来了哪些冲击和挑战,当然也有机会。

首先,我谈一下我国流通业发展背景的变化,刚才很多专家和领导都已经谈过。我们国家面临的大背景的变化,为什么我们对原来的不熟悉了?大家说的更多的是互联网,但是实际上我们认真来分析,不仅仅是互联网,改革以来,整个流通业的背景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当然要说新常态,现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明年“十二五”收官后,“十三五”规划已经在紧锣密鼓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新常态,确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前30年经济增长9.8%左右,一个世纪十几亿人口的经济体,30年增长9.8%,这在全世界发展史上并不多见。这30年里,增长最快的是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增长速度差不多10.5%,而这十年里,2003年到2007年(非典以后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前),这五年我们增速差不多11.6%,是我们增长最快的。即使是2008年到2011年这三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们的速度并不低年均增速。当然是因为四万亿的刺激计划还有一系列促进消费等政策,我们年均增长9.6%。但是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几乎没有超过8%,就两个季度超过8%,然后就进入7时代,2014年是7.8%,2013年是7.7%,今年一到九月份7.4%,第三季度是7.3%,从这样的一个发展轨迹来看,我们进入到七上八下的时代,叫7.5%左右。今年前三个季度是7.4%,如果后两个月问题不大应该会维持在7.3-7.4%,完成今年的预期目标。我国已经跨过高速增长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5月份,习主席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了所谓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实际上概念并不新,金融危机以后全世界都在讨论世界经济的新常态,世界金融的新常态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早在两三年前就研究经济增长新的阶段性的问题。习主席在他的讲话里,已经把新常态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首先,他说我们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些新特征,要从这些新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什么叫新常态?首先是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些新的特征,而且这个阶段不是一年半载,不是三、五个月,而是寻找到这样一个新常态后,会维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阶段,所以把它叫做新常态。

新常态的特征是什么,今年5月份很多专家谈新常态的问题,形成主要共识的是四大特征。第一,最大的特征是增速换档。从高速增长进入到中高速增长这样一个阶段,叫中高速、还是中速,原来我们认为是中速增长,到了7%左右,但是中央领导同志说是中高速。因为放眼望去全世界现在能超过6%的国家已经很少,我们7.5%的增长当然是中高速增长,何况我国GPD总量去年是56万亿,今年可能会超过60万亿,在这样的基础上,如果能保持7%左右的增长,仍然是中高速。很多企业家说2008年也没感觉这么困难,国家能不能再拿两三万亿再把经济刺激一下,实际上是可以的,如果国家下决心拿出两三万亿、三四万亿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我们看实际上2008年以来,虽然度过了当时的危机,没有形成多米诺骨牌一样的经济快速衰弱,但我们整个经济结构失衡,大量的环境承载力下降,整个产能不合理状况并没有解决。2008年,本来经济应该通过一段时间软着陆,做一个盘整,在2003年到2007年经济高速增长以后就应该盘整,但随后,金融危机就来了。这个时候政策反而是180度的转弯,从调整到刺激,现在如果还刺激就像打吗啡一样,确实还能好一两年,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还会以更严重的程度来影响我们的经济。所以高速增长到这个时候换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早在两三年前,我们对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特别是追赶型的国家,我们在它发展过程中发现一个规律,就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人均收入11000元左右的时候,以90年的不变价计算,我们会发现到11000国际元左右,国家和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无一例外的出现了换档,所有的追赶型国家,像德国、日本、韩国、亚洲四小龙,都出现这样一个增速换档期,当然换到什么档,换到什么程度,和国家的经济增长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关,日本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泡沫破灭以后,迎来了失去的20年,实际整个经济就没有恢复起来,它换档是最明显的,韩国和亚洲四小龙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如果大多数国家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是有规律性的,规律是什么?就是它前一个阶段高速增长时背后的动力机制,到了这个阶段都在发生了重大变化,就叫他背后推动他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发生变化,我们国家也是如此,前30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都在发生变化,当然有的是在减弱,有的是在逐步削弱和消失。制度红利、土地红利、劳动者红利、环境红利和技术红利,都在发生重要变化。虽然前30年我们确实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国际环境中,但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环境也发生重大变化,老常态下面的动力机制开始发生变化。我们国家1978年GDP只有3645亿,到了2000年只有9万亿左右,2005年是18万亿,但是2013年是56.8万亿,56.8万亿增长百分之一和2000年9万亿的1%不是一个数量级,增长的难度就更高,我老举一个例子,如果跳高,10公分、20公分,我和高会长这样的年龄,或者比高会长更大的年龄,我们一迈就迈过去了,但是110米栏的时候呢,刘翔跨过去都比较费尽了,所以才退赛了。我们国家的增速已经比较高了,超高德国、英国、日本,全世界的GDP总量全世界第二,我们整个的体量已经足够大,再增长一个百分点的难度就越来越大,所有原因加在一起,很多国家到这个阶段增速就开始放缓。我们国家从这个增速进入一个新常态的增速,是合乎发展规律的。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超高速地走下去,这不符合发展规律。中国经过30多年发展,走到这样一个新阶段,中国未来增长一定要从大背景和历史规律里去寻找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刚才几位领导都在讲,包括高院长也在讲,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对明年的经济目标是定为多少?现在很多人认为是7%左右,甚至还有人认为是7%以下。到2020年以后,就是回到6&左右甚至5%左右也是正常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体量更大,6%左右的增长,如果是实实在在的,那也是全世界最快的增长速度。

第二个特点,优化结构。优化的过程非常痛苦,我们国家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是9000到10000国际元左右,还没有到11000国际元,但是已经大大逼近了这样一个时间的窗口,我们沿着这种规律性往下走,中央叫“三七叠加”效应,就是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的消化,“三七叠加”形成了这两年的深度调整。我们国家的结构调整就是这样,本来2008年盘点一下,我们经济会有一个更快速、更平稳的增长,但是我们没来得及,所以矛盾越积累越多。我国相当比例的产能是2008年以后形成的,就是那样的高刺激会形成新的产能,但是当经济一旦往下走的时候,这种产能过剩的风险就出来了。我们在经历“去产能化”的非常痛苦的过程,“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产能上的时候很容易,去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大量的企业关停了,有一些并转重组了,还有一些可能要破产了。为什么很多企业感觉比2008年还要难?在这个时候,调结构就是从过去投资和出口,向消费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转变,中国这样的结构从大的三、四产业结构一定要转过来,转到以消费和服务业和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轨道上来,而这个过程确实比较艰难,不仅仅是传统行业,很多新兴产业也出现过剩,包括多晶硅、锂电池、光伏、风能,在这种情况下调结构的任务非常艰巨。很多国家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如何把这个过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我国需要考虑的。

第三个,新动力。原有的老常态背后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发生变化,那么新动力是什么?每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都要找到新动力,就是从投资和要素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消费驱动、内需驱动转化,这个过程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我们国家,这30多年,接受了国际产业的转移,利用要素资源承接了这样一个转移,然后用大量的转移技术,用市场换技术,换来30多年的以加工贸易和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我们也有一定的创新,但总体创新能力不行。日本、韩国以及亚洲四小龙的一些国家,转型过程中一定是创新的驱动,七八十年代日本抓住了电子工业技术发展的这样一个契机,通过吸收引进、消化再创新,又重新使经济增长了十多年。韩国抓住了电子信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的机会,比如三星以及汽车,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应该说现在韩国的一些创意和时尚是引领亚洲最起码是东北亚时尚的先锋。大量的创意产业带动整个的产业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不能通过创新找到新动力?最近,习主席、李克强总理参加大会的时候多次谈到创新。没有创新,我们这么一个大的经济体未来的发展是堪忧的。

第四,多挑战。习主席讲这个时候很多挑战出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这些挑战被掩盖或者被弱化,各种企业都很不错,但是当经济下行时,这些挑战或就会出现。大潮退下去的时候,裸泳者就出现了。大到产能过剩的风险、楼市的风险、地方债务的风险、财政金融领域的一些潜在的风险,制造业增长乏力的风险。要素全面的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这些挑战也都出现,在这些挑战面前,如何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

总体上看,新的特征的本质是什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为,其实质是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转换,而这个转换对于这样一个大的经济体而言,也是非常艰巨的一个任务。船小好掉头,小国家相对容易,但作为一个大国,这样一个转型期,任重而道远。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行业,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在新常态的思维下,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才有一个宏观的背景。这个常态会持续到什么时间?我们还在寻找过程中,如果找到一个均衡点,大体上能够维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在这样一个新常态下,增速会进一步的变化,也是合理的,这是第一个大背景。

第二个大背景,是新型城镇化城市群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将会给我们商贸业带来更大的变化,城镇化是消费增长最大的潜力所在,是内需增长的最大潜力。城市群成了国家战略,“十二五”期间发改委提出两横三纵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实际上已经出来了。城市群的发展,将会对流通业和其他产业将带来很大影响,更重要的是打破区划的界限,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形成一个区域的发展格局。原来中国增长的动力就是寻找新的增长极,过去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无疑是增长极,但是新经济的增长极,所谓环渤海的增长极,始终没有真正的形成拳头力量,所以今年2月份习主席亲自召开京津冀一体化的座谈会,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在更大的地区来配置资源。城市群以及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配置资源?首当其冲的是产业转移,更重要的是商贸流通业的重新布局。北京的批发市场已经开始转移,在其核心功能往外疏解时,首先疏解这样的功能。北京、天津,特别是河北,非常积极。首先在这个领域里要重新配置资源,布局要发生重要变化。未来的发展要更多地看到城市群的发展。

第三个背景,就是“一带一路”。这个大背景下形成区域合作的新格局,首先是对国内贸易流通和产业发展的带动,对国内的整个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带来了一些新变化。“一带一路”从国内发展出发是建立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我们知道产业开发往中西部转移,然后以点带面,以线带片这样一个大的战略。除了国际上的合作外,我们国家又进一步阐述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它对国内的带动,带动传统产业的转移和中西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东部的所谓的腾笼换鸟,都有巨大的作用,而且会引领不同区域的逐渐实现经济增长,利用这样一个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把国内的经济串起来。中国西部地区远离中西市场的局面给他扭过来,在这个大通道上有些西部的地区成为重要节点。它在中国的发展的驱动力和拉动力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第四个背景,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经过九个省、两个直辖市,涉及长江三角洲及长江中游地区,沿着长江的黄金水道,把东西连接在一起。我们的资本、技术要往上游走,上游的一些要素资源要和下游来匹配。把一些城市,甚至是中心城市,像上海、重庆,中间还有许多二三级城市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的区域合作的新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定会对商贸农村点带来更大的影响。20年后,商贸流通业会做一个什么样的重新布局呢,这是新的课题,商贸是主导产业,流通是经济的火车头,那这个火车头如何发挥引导和拉动作用,非常重要。

第五个背景,是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带来大流通和物流格局和变化。全国的大格局上,已经形成了“五纵三横”的绿色通道网络和覆盖全国的大物流格局,南菜北运到中部,然后到北京,甚至再往北走,形成跨区域、跨行政区划的大半径大物流的格局。针对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我们国务院发展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和美国南德公司合作,申请了一个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援项目。我们做了大量的第一手调研,走访很多城市,跟着运菜车从产地一直到销地和中转集散地,我们拿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大格局形成了,再在我们原来的区划里面布局商贸流通业、物流业还行吗?我们重要的节点在哪里?哪些地方是产地型的市场?哪些是集散型的市场?哪些既有产地又有集散型的市场?市场格局是什么样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定会给我们商贸流通和物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全国的布局已经开始了,在海南和广西“南菜北运”的南菜基地上,一些大的市场和物流设施,特别是现货产品的物流,带来了冷链物流的需要,怎样重新布局,打破区划的界限,共建大物流的系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任务。

第六个背景,全国大交通网络新格局给区域经济和商贸流通业所带来的新变化。中国铁路里程现在是10.3万公里。去年年底,还有“五纵七横”的中干线铁路网,全国公路的总里程是423万公里,公路网的密度每平方公里43公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高铁,高铁去年形成了1.1万公里,居全世界第一位。还有航空,我们在河南郑州开始建立航空港的一个试验区,这样的立体交通给我们的商贸流通业带来哪些变化?第一,带来人群流通、聚集速度和聚集规模的变化;第二,跨区域的发展,大流通格局,主要商业功能区出现;第三,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大量聚集和外边的互联互通,又产生一些问题。辐射半径发生重大变化,你辐射别人,还是被别人辐射,巨大的红心效应产生了,一部分城市可能限于被辐射的境地,受其影响,流通资源将重新配置。从武汉坐车三四个小时就能到广州,广州很快就能到香港,但广州的奢侈品行业发展得并不好,因为它离香港太近,被后者辐射了。我们现在到一些城市区调研,那些城市的市长有强大的危机感,因为高铁会将重构他们商业流通的版图。所以新的铁路交通网络的变化将大大带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变化。大的交通网络新格局带来的集群效益会进一步凸显出来,比如历史上像芜湖、巢湖这样地方出现重要的迷失,由于它水路交通非常发达,铁路发展以后就改变了原有的流通格局,很多原来非常兴盛的码头文化、码头经济开始发生变化了。现在,铁路经济,高铁和高等级公路又来了,怎样重新构画物流的和商流的格局?值得我们思考。城市里也是如此,北京已经有十几条地下铁,上海也是,而且上海围绕地下铁重新布局整个城市内部的商业,使新的商业中心出现。北京房山区,未来会达到100多万人口,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区域的商业中心。我们看整个大格局,给区域和城市商业的总体格局会带来新变化。对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我们怎么布局?

第七个背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这场革命性的变化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几年前我们没有意识到其强大的冲击力。互联网会改变或者颠覆所有的传统行业,流通业只是其中一块,只不过最早从流通业、零售业开始切入。3G网络已经覆盖所有的乡镇,我国有6亿多的网民,去年我们的网购数量是1.8万亿,网络零售,电子商务总额超过10万亿,今年肯定会更高。没有互联网,这些需求是不能实现的,对扩大消费扩大内需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它对商贸流通业有一个巨大的冲击,对百货业和连锁经营也有冲击。但我们还是能接受的,特别是连锁。连锁是把机器大工业的流水作业的原理运用到商业流通里面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是组织革命的变化。但是这一次,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商贸业进行冲击,打破了时空界限,打破了一级批发,二级批发的概念,打破所有的时空,对很多的西部地区渗透率可能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传统的流通业肯定也不会束手待毙的,最近两年实体流通业开始反击,重新找到定位,但结构调整一定是阵痛的,很多大企业在不断关店,包括苏宁、百盛、华堂、沃尔玛。原来说的地段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和巨大的冲击,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整个大变革中找到我们合适的位置。

第八个背景,是商贸流通业自身的发展背景。我们自身的背景,一个是地价的上升,还有福利和劳动力格局的变化。像低碳产业的爆发性增长和节能环保,对我们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有外来的冲击和挑战,也有自身的因素。成本越来越高,对传统流通业带来的冲击很大。

第九个背景,流通业政策环境。最近,国务院出台新的关于流通业的指导性意见,还有对外开放的背景,自贸区包括未来的跨境电子商务都深刻影响着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发展?本质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

以上所谈的,有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的成果,有的是我们所里研究的成果,更多的是我个人的意见,可能不太成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流通业  流通业词条  常态  常态词条  特征  特征词条  背景  背景词条  商贸  商贸词条  
智库

 地方教育制度创新观察

一、背景:教育“新常态”与治理改善在“十二五计划”收官的2015年,主管部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五周年开展中期评估,认...(展开)

智库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向是什么

一、引言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社会经济转型,其国家治理能力面临重大挑战。适时而坚定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克服转型危机的重要抉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