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当地时间8月3日,参加“环太平洋-2016”演习的中国海军参演舰艇返回珍珠港,标志着中方参演舰艇编队历时23天的海上阶段演练正式结束。按照计划,中国海军参演舰艇将于8月5日驶离珍珠港,启程回国。
从6月30日至8月4日,第25届环太平洋军事演习(RIMPAC)在夏威夷群岛和加利福尼亚州及其附近海域举行。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27个国家、45艘舰船、5艘潜水艇、200多架飞机和25000名人员参加了这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海上军演。这是中国第二次派遣实兵参加环太军演。
此次,中国出动三大舰队的5艘主力舰船,包括导弹驱逐舰“西安舰”、导弹护卫舰“衡水舰”、综合补给舰“高邮湖舰”、“和平方舟”医院船、综合援潜救生船“长岛号”。同时参演的还有陆战分队和潜水分队,任务官兵共1200余人,参演兵力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在23天的海上实施阶段,中方参加了火炮射击、海上补给、损管救援、反海盗、舰机协同突击、搜索救援、潜水、援潜救生等科目演练。其中,中国海军在舰炮射击、援潜救生等科目中表现尤其出色,获外国同行高度肯定。
然而,环太军演中的良好互动终究掩盖不了中美在南海等问题上日益严峻的现实。在中美海上矛盾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在邀请中国海军参加军演中“欲拒还迎”的姿态,在演习过程中针对中国海军的诸多“微笑防范”,充分展现了中美两国内在的矛盾关系。
“真对手”与“真朋友”
中美关系很可能是历史上,也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的一对大国关系。
一方面,两国是“真对手”。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加快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在南海、东海、朝鲜半岛等亚太事务上的矛盾和分歧愈演愈烈,局部领域甚至出现摊牌的迹象。对此,就连一向被称之为稳健派的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兰普顿也指出,“中美关系正在到达一个冲突的临界点”。
客观来看,中美两国当然都不希望发生与对方的冲突或战争,“中美开战”更多是媒体的想象和夸大其辞。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美防务部门都在积极做最坏打算的准备,两国的军事战略和安全战略对彼此的针对性正在大大增强。美国已在2014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2015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文件中,明确将中国定位为其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还直接走向前台,动用军事、外交、国际法等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干涉南海事务。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即便中国不想与美国进行地缘战略竞争,也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另一方面,两国又是“真朋友”。中美两国经济依存很高,2015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超越加拿大首次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是美国第一大进口市场,第三大出口市场;而美国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而且,两国在产业、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依存度也很高。在经济上,某种程度上中美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外,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反恐、维护海上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存在着日益扩大加深的共同利益。这些全球性问题离开了中美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得到解决。
正因为如此,在2015年版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中,美国在强调中国带来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的挑战和风险的同时,也坦率承认中国海军在打击海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参与大型多边演习等海上事务中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毫不夸张的讲,在全球治理领域,中美已是彼此最为重要的战略伙伴。
对抗是真的,合作也是真的。与冷战时期的美苏消极合作的态势大为不同的是,中美在经济领域发展和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绝非权益之计,或者说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是一种利益重合下的自然而积极的决定。当年的美苏在安全领域也有合作,但都集中在核扩散、削减核武器、危机管控等方面,更多是一种安全困境下无奈的消极互动。
中美关系中的竞争面与合作面都在竞相发展,两国的海上关系呈现出战略博弈与功能性合作交织、东亚近海冲突与远洋合作并存的特点。中美在环太军演中的合作表明,即便是在对抗摩擦最为激烈的军事安全领域,双方都有合作的兴趣和愿望,也有着合作的巨大空间。
纠结中前行的环太军演合作
在“真对手”和“真朋友”这两种完全矛盾的身份认知之下,两国所采取的一切行动,无论是对抗还是合作,都是那么的纠结。虽然两国都不愿意局部的对抗影响其他领域的合作,试图同时既将对方看成“真对手”,同时又将对方看成“真朋友”,而实际上,做“真对手”肯定会影响“真朋友”的真诚,做“真朋友”也会影响“真对手”的烈度。
中美在环太军演中的合作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不断向前发展。
事实上,从一开始,美国国内对邀请中国参与环太军演就有各种杂音。美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民主党人马克·塔凯(Mark Takai)甚至提出一项修正案,要求美国防部收回发给中国的邀请,否则会依照2017年国防授权法修正案迫使五角大楼采取这一行动。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邀请中国军队参加环太军演会奖励中国的所谓“坏行为”,特别是在美国国内越来越难以忍受中国在南海、东海等地区的海上行动;二是批评美国国防部邀请中国参加演习有违法嫌疑,根据2000年的《国防授权法案》,美国军队不能与中国军方有任何可能危及到美国国家安全的接触,而中国参加环太演习存在这方面的风险;三是担心中国参加军演,会加大泄密的风险,增强中国的海上能力,这些能力反过来又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
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进行的其他军演有所不同,环太军演的政治意义越来越超越军事意义。近年来,环太军演规模越来越大、科目内容越来越广泛、参与国家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美国在海上领导世界的一个重大标志。中国海军在规模上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海军的世界第二大海上力量,数量上甚至已经更多。在这种形势下,没有中国海军参与的环太军演显然是不完整的。中国海军是来捧场的,是来展示合作诚意的。况且,环太军演只是低战术水平的海上演习,更多的是在政治上通过多国海军合作来显示象征性的太平洋地区大团结和美国的领导地位,中国参演危及到美国安全纯属无稽之谈。
现实一点儿讲,美国海上兵力在应对日益繁多的海上安全问题上日益捉襟见肘,亟需其他大国的支持。首先,美国当前的舰队结构早就过时,立足于在远洋打败强大对手的美国海军的优势是武力强悍、平台大而稳定,劣势是密度不大、数量过小。根据美国2017年版的《未来30年造舰计划》,美国将长期保持300艘左右的舰队规模,这显然无法满足维护全球海上安全、提供国际安全公共物品的需要。
正因为如此,冷战结束以来,面对海上威胁及海军任务的多元化,美国海军积极倡导海上安全合作,美国相继提出了“防扩散安全倡议”“千舰海军计划”和“全球海上伙伴关系倡议”等国际合作方案,并在2005年的《国家海上安全战略》和2007年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等文件中高调强调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美国海军凭借自己,依然不难在远洋击败任何对手,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没有任何海军足以在全球挑战美国海军。但是如果要进行其他工作,中国的支持与协作就不可或缺了。
军演合作能否更上一层楼
应当承认,经过2014年、2016年两次环太演习的合作,中美双方都获益匪浅。
环太军演是近年来中美军事交流的重大成果或突破,而且在两国关系趋向紧张的时候,双方依然迎难而上,这非常弥足珍贵。
对于美方而言,中国海军的参与使得这两次环太演习大大增色,中国海军用自己的积极、专业表现,给环太军演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中方而言,环太军演是一次与世界各大海军交流学习的难得机会或平台,这有助于提升中国海军的国际化、专业化,并助力中国走向远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中美间不爆发冲突或大的危机,美国仍会继续邀请中国参加环太军演,而中国也会乐于接受邀请。
不过,在中美复杂关系的总体背景下,中美在参与方式和细节方面恐将面临诸多分歧与矛盾,两国海军在环太军演的合作中注定会遭遇各类波折。
首先是中国的角色问题。在两次环太军演中,中国的参演兵力和贡献与其被赋予的角色严重不相匹配,仅是个跟班的位置。除美国外,环太军演的领导职位主要由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美国盟国的军官担任。能否提升中国在演习中的领导作用,取决于美国海军的诚意和政治决心。
其次是参与深度的问题。在既希望中国参与又要防中国的情况下,美国高度提防中国借机刺探美军所谓的机密。2013年3月五角大楼发言人威尔金森称,“中国参演时将遵守美国法律,而美国海军也会确保演习期间不泄露任何机密情报。”基于这种考虑,美国现只对中国开放了低敏感低战术水平的科目,包括反海盗、补给、水上和水下救援、人道主义和灾难救援等项目,而一些高水平训练项目如两栖登陆、导弹攻击、反潜作战、舰队防空等则完全排除中国海军。这方面要有所突破很难,因为受至于美国国内的法律和国会的限制。
最后,两军在环太军演中的合作能否扩展到其他海域、其他演习机制?不得不承认的是,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两支海上力量,中美两国海军间的交流机制的数目和质量均仍显不足,如要增进互信、避免战略误判,两国都有必要扩展类似环太军演的合作与交流。海军平台机动性强、开放程度高、操作灵活,海上联合演习的政治、技术难度都远低于陆上或空中联合演习。当然,这种扩展或和外溢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两国特别是美国的决策者,是否有足够的理性和决心去排除各种干扰。
中美军事合作属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两次环太军演合作之后,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需要认真考虑,双方的合作如何才能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