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建联动机制

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明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支持措施和组织实施。贯彻和落实《方案》,需要充分搭建联动机制,协同发力,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机制支撑和体制保障。

立足需要和目标导向联动机制

需要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出发点。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先后启动和实施了以集中资源、率先突破、带动整体为特点的“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使一批重点建设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迅速缩小了我国与世界强国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成为人力资源大国,这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之路的体现,也为今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重点建设高校办学模式存在趋同化,所培养的人才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科学研究水平难有重大突破,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高,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党中央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依靠创新型高等教育推进人才强国战略。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跨越式、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次国家适时提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发展综合实力,为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需要促进的前提下,必须坚持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导向,确保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和方向的正确性。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发动机和风向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紧盯和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制度完善和政策保障机制

制度是确保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稳步推进的根本保障。大学制度是关于大学管理或治理所形成的管理或治理框架、规则体系和制度安排。我国大学的根本领导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此为核心,各高校还建立了符合国家办学要求、体现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招生制度、人事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这些制度实现了党的领导与高校办学的有机统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任务、发展要求的变化,我们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完善能够保证高等教育目标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促进高等教育过程有效展开、推动高等教育效果合理评估的一系列高等教育制度,为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强有力保障。

政策保障是高等教育制度的细化、补充和完善,也是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出台并贯彻落实与高等教育制度相配套相适应的政策,需要从这样几个方向考虑: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打通人才选拔的通道;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加快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水平;稳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责权明确、统筹有力的教育管理体制,理顺政府和高校的关系;扩大教育开放,借鉴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成果,提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促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建立对优势学科经费投入倾斜制度,确保优势学科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着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和健全高等教育监督评价反馈机制,对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进行全程监督考评。

经验传承与创新驱动联动机制

经验传承是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条件。总结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经验,最集中的一点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具体来讲,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始终坚持四大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围绕教育要服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这个根本目标,不断创新人才教育、人才管理、人才服务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人才支撑;坚持协调发展,既注重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既推进优势学科的建设,也强调具有后发优势学科的发展,注重高等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性;坚持开放发展,既注重自身发展,又注重对世界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发展成果的借鉴;坚持共享发展,秉承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使国民文化素养获得普遍提升。同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还坚持了四项原则:一是坚持了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不动摇,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二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科学性;三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了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四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可以说,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办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这条根本经验,始终贯穿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也必须继续传承这些经验。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高等教育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根本大计。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点在于:加快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支撑高水平拔尖性科研人才培养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为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在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考核、人才流动等方面加强管理,打通人才合理流动通道;加快推进科研体制改革,推动具有创新性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严格项目考评,促使重大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加快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学科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联动机制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学科,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环节。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制定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整合优质资源,着力培养具备创新发展理念和能力、符合推动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要求的一流人才;在国家层面,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构建多学科相互交叉、促进、融合的学科体系;与时俱进地调整学科发展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突出优势学科、前沿学科、特色学科;构建规范高效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汇聚一批一流名师,凝聚一批学术和科研精英;优化学科建设的环境,营造高校依法建设学科、推动学科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对于一流学科这个硬实力而言,意识形态是软实力。首先要有文化自信,因为“充满文化自信,承担文化责任,引领并影响世界,这样的使命与追求,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题中之义,一流大学往往成为国家精神气质、价值观与追求的‘颜值担当’”,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青年学生,进而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话语体系。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充分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牢固树立并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管理、教学、研究的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生价值追求的根本遵循。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切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对伟大祖国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对中华文化认同、对中国共产党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凝魂助力。

内部治理与社会参与联动

加强内部治理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内在要求。加强内部治理,关键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科学的治理体系,进而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要“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科学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授专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建设性作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激发和调动高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法依规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每一个学校和学科建设的参与者发挥最大限度能力和优势。

社会参与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必要条件。构建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及改革的长效机制,形成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空间格局。第一,加快建立理事会制度,积极确立和完善理事会章程,加强学校与社会互动交流,使理事会及时为学科建设发展改革献计献策,适时委托理事会对学科建设过程监督审议、对建设效果评估检测;第二,加快与行业进行学科建设合作的步伐,尤其不断加强和巩固与行业标杆性企业合作,打造产、学、研、用有机统一,成果研发、成果转化、成果应用无缝衔接的一体化、立体化的学科产业发展链条,加快推进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资源共享,促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形成协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三,巩固和完善多元投入、合作办学制度,打通社会资本涌入高校支持创新发展的通道,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协同的新型办学模式。

国内自身建设与国际交流联动

自身建设是推进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首要前提。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最主要靠我们自己,朝世界一流、现代化方向,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正确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学科建设规律,统筹政府、高校、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完善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注重教育发展经验和学科建设经验传承,着力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引导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呈现差别化、特色化、专业化特点。拥有一流学科建设潜力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形成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周期,明确改革和调整举措,明确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使用等安排。统筹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建立信息公开公示网络平台,使社会力量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加强国际交流是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高校的建设、发展和改革成效与对外开放程度密切相关。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应更加积极实施开放发展战略,把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作为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符合中国办学特色、能够提升教育水平、引领未来教育发展的原则,深化和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从跟踪并行向跨越引领的转变,实现开放成果应用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何鼎鼎.中国需要怎样的“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5-11-9.

[2]张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重点和主要任务[N].人民日报,2014-6-4.

[3]许宁生.牢记国家使命扎实建设一流大学[N].光明日报,2015-11-12.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流  一流词条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词条  联动  联动词条  机制  机制词条  大学  大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