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振全球贸易,是9月份杭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议题之一。
中国贸易形势也不乐观。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贸易不振,引擎动力不足(危机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超过50%,2015年下降为25%),全球市场都好不到哪去。
中国正在启动“三去一降一补”的系统化改革,全球贸易市场也亟需摆脱对依赖,实现全球贸易的再平衡。建立这种再平衡,全球市场应消除对华误读。
首先,正确对待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符合市场逻辑,人民币“入篮”--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但是很多国家和机构也认为,人民币贬值是基于提振下滑的出口,作为中国稳增长的手段之一。这显然是误读。新常态下的中国政策主调,是调结构改革,且通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面对外贸出口不济,中国政策主导是激活内需市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都做了政策性调整。靠货币贬值刺激出口,不符合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方向,靠贬值促出口也解决不了中国的稳增长难题。
全球市场对中国需求也存在着严重误读。全球市场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资源和能源陷入低价危机。
其次,全球市场疲弱是危机周期所致,也是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带来的恶果。要解决这一难题,怨天尤人没有意义,全球主要经济体尤其是G20要担负起重构新经济秩序的责任,建立全球贸易再平衡的大局观,通过对老秩序的去疴实现新秩序的更新。
更重要的是,全球贸易再平衡,必须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落实到位。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全球主要贸易体如果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内讧,全球贸易市场不可能平衡,也不可能公平。全球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作用也就难以激活,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也会被拖累。
要实现全球贸易再平衡,要构建合理的贸易市场规则,但关键是消除对中国的误读,当然也不能对中国贸易存在不切实际的依赖。
原文链接:http://rdcy-sf.ruc.edu.cn/displaynews.php?id=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