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份以来,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加速升值的趋势。9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调107点,报6.8535,创逾一年新高。受此带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都有一定的升值,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双双升破6.82关口。截至当日下午4点左右,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破6.82,大涨340点报6.8195。值得注意的是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升至逾一年高点,若从5月27日的7.1687算起,人民币在短短3个月内,涨近3500点。
人民币汇率近几个月的大幅度波动,从贬到升,如股市一样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过山车”的走势。实际上,在3月份疫情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之后,随着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的缓解,美联储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效果开始逐渐显现。美元流动性向全球的蔓延,是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而美联储宣布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引入“平均通胀目标”,更加强化了未来货币宽松政策的预期,导致美元持续走弱。9月1日早盘,美元指数开盘报92.172,之后一路下探跌破92美元关口,创下27个月新低,较今年3月最高点103美元下跌超10%。美元指数持续疲软下,包括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等在内的部分非美货币走强。
从经济的基本面来看,疫情造成的中美之间经济恢复变化的时间差距已经显现出来。中国经济在二季度实现了正增长,7/8月份的经济先行指标也显示,包括进出口贸易在内的中国经济复苏的进程不断加快。后疫情时期的经济稳定,可以说是人民币出现升值趋势的基础。与之相反,美国方面的疫情仍然持续,影响美国的就业、消费、贸易等经济各个方面,短期美国经济仍有持续恶化的可能。其他欧洲国家经济复苏也领先于美国,使得美元出现整体性的贬值趋势。
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过剩资本效应”,不仅推高了美国的股市,也使得国际资本开始向新兴市场国家进行投资,而人民币资本市场具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是国际资本的理想投资场所。特别是,中美之间利差的扩大吸引了大量国际金融资本投资中国市场。有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高达233基点。中美利差拉大吸引外资不断流入。截至2020年7月末,境外机构累计持有2.67万亿元中国债券,今年以来累计净增持484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7倍。相比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市场用汇率给中国经济基本面投下了“信任票”。
有分析指出,美元走弱、经济复苏、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是促使人民币升值的三大原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是经济恢复和金融市场稳定复苏的外部条件。维持一个稳定而开放的资本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就汇率、市场、风险的关系来看,以金融市场的扩大作为“蓄水池”来稳定货币,是相辅相成的。这样将建立一个以人民币资产为主的国际金融市场的“避风港”。证监会前主席肖钢曾表示,“过去我们认为美元是避风港,是安全资产。随着美国无限的量化宽松,美元的信用在下降,现在全球安全资产的数量是不足的。我认为,中国的金融市场有条件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安全资产。”
中国市场下一步是否能维持一种持续而开放的“安全感”,这一点非常重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中国央行维持人民币对于美元的利差,可以说是为人民币汇率带来稳定的主要因素。同时,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市场规模的扩大,也是减少波动、发现价格的根源。当然,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推进是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基础因素。这些会带来中国资本市场保持持续的“活水”,从而实现资产的盘活,和经济的复苏。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近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明显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开放,是中国实现“后疫情”经济恢复的棋眼。在正方面,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实际上就确立了中国资本市场能够保持持续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