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我们目击了本世纪第一个重大的突发性政治事态——“九一一恐怖主义袭击”。以它为标记的可怕进程越来越改变着很多国家的国内政治格局和国际政治关系的架构,眼下美国总统大选和德法荷英等欧洲国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风潮,东西方之间的安全合作项目,恐怖主义都是其中最关键的驱动要素之一(“中国在G20土耳其会议上呼吁国际社会组织反恐统一战线”,BBC 2015年11月17日;“Trump’s Anti-Terror Strategy. This is a debate the American publicdeserves to hear”, Wall Street Journal, 17 August 2016,p.A10)。可以预言的是,如果未来的宏观历史学家勾画21世纪的全球大势,他们一定会把恐怖主义列为它的首开之篇,就像绝大多数历史学家以第一次大战作为20世纪大势的开篇一样。
1 一部少有的颇具深度的电视评论片
就在此一世纪性焦点问题的关切过程中,笔者在“腾讯思享会”活动之余的8月20日,认真观看了CNN明星评论员Fareed Zakaria主持的最新版本专题节目“Why they hate us?(为什么他们仇恨我们?)”这里的“他们”是指伊斯兰激进主义分子,这里的“我们”是指美国和西方。我很希望国内的知识界和政策研究及制定部门仔细观看这个节目,它的富有洞察力的部分非常值得我们参考,它的薄弱部分非常值得我们警戒反思。大家都知道,中国大陆已经是国际反恐项目的重要参与者,而它的一些措施还没有被外界充分理解。
咱们先把批评话说在前头。依笔者所见,CNN上述重头节目的最薄弱之处,是主持人面对几位饱学的穆斯林人士激情的自我辩解时,显得有点被动消极,没有及时瞄准最核心的经验证据一路追问到底。这样的追问并非仅仅是为着电视节目的戏剧性效果,更有意义的是,它有利于找到反恐防恐措施的关键部位以作出实质性改进。那几位见过大世面的穆斯林人士辩解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两大范畴。
第一是:“恐怖主义分子不是真正的穆斯林,他们只是假借穆斯林的名义施加暴力杀戮之恶行!凡是以伊斯兰教教义的口号发动恐怖主义暴行的人,他们就是伊斯兰教的敌人!”第二是:“伊斯兰教教义非常宽容,充满慈善和博爱的精神。那些以伊斯兰宗教的名义散布仇恨和排外的极端主义人士,是篡改了伊斯兰经文的教诲”。
2 应该追问的一系列要点
笔者相信,这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民众都希望以上所说的都是现实,或至少是事态演进的主流趋势。倘若本人是CNN该节目的主持人,决不会止于聆听到这样的宣示就开颜一笑,我会马上一路追问下去:
“劳驾各位深知穆斯林事务的人士举出几个实在的数据:第一,在迄今的三(或四、五)年里,就你们所知,有哪些恐袭行为是被恐怖主义分子身边的穆斯林人士主动举报而被查获、被制止的?
“第二,在发生了血腥恐怖行为的中东北非广大区域,有多少无辜的受攻击平民,是被他们周边的穆斯林社群——即便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教派分支——冒险收留给予保护的?有多少清真寺成为生死一线牵的非穆斯林难民的收容所?
“第三,在各地的穆斯林社群里,有多少白纸黑字的告示或传单告诉该社群的民众,21世纪以来但凡发生了大规模针对穆斯林平民的暴力事件的灾区,非穆斯林的团体、个人、国际机构、宗教组织等等,为着保护和救援穆斯林难民做出了可观的贡献?请把这样的印刷品或电子图像等资料提供出来。
“第四,假如发动恐袭的人不是真正的伊斯兰教义信奉者,而是伪装的穆斯林,你们可否举出具体的细节,证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遵循伊斯兰教义而生活着,却是假冒伪劣分子?诸如喝酒、嫖娼、看色情影视、吃大肉、偷盗。”
3 推进反恐防恐决不能没有这些
我若是该节目的主持人,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用意当然不是令普通的穆斯林民众难为情,而是为了几个具体的目的。首先是为着反恐防恐政策和措施的改进目的:恐怖主义虽然给一般大众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但主要的受害群体还是穆斯林民众本身。根据笔者阅读的研究资料,2014年全世界遭受恐袭而死去的总数是三万三千人,其中大多数是穆斯林老百姓(“Deathsfrom Terrorism”, FTWeekend, 21-22 November 2015, p.1;CNN的以上节目对此也有提及,但不够准确)。所以,反恐防恐的任何有效政策及措施,必须扎根于穆斯林社群之中。
以上那些笔者意欲提出的问题,一半就是为了大力推进穆斯林民众自己来举报他们身边的可疑恐袭分子。外界人士是很难进入穆斯林团体的,更难深入他们的亲友圈子获悉激进主义分子的言行细节,只有广大穆斯林民众提高警惕并主动配合反恐防恐部门,才能在大屠杀发生之前及时发现恐袭嫌疑人。当然,为了保护举报人,当地政府或军警机构一定要绝对隐瞒举报者的身份,以防他们及其亲友被恐怖分子报复。
笔者欲提出那些问题的第二个用意,是为着社会动员的目的:穆斯林社群尤其是其周围的清真寺,应该成为所有的恐袭受害者,尤其是非穆斯林受害者的庇护所。宗教场所在历史上就具有此种主要功能,因而有Shelter之称。若是恐怖主义分子连成为庇护所的清真寺都要去攻击摧毁,那就立马让他们在穆斯林社群里成为人民公敌。
笔者的第三个用意,是为着公众教育的目的:恐怖主义组织没完没了地煽动不同文化文明之间和不同教派之间的误解和仇视。若是越来越多的清真寺成为不同教派灾民的庇护所,若是穆斯林社群主动传播他们遭灾受难时被非穆斯林民众保护救援的信息,就会大大推进不同文化文明之间、不同教派之间的容忍、理解、互助和共存,以和谐对抗仇恨。
笔者的第四个用意,是针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宣传的反宣传。他们的生猛宣传品一直把自己说成是最纯正的道德之士,是最洁净的生活方式的卫士,是最忘我的拯救世风的圣战者。许多年轻人跑去参加极端主义组织,甚至甘当人肉炸弹式的恐袭分子,都是受了这些宣传的吸引乃至蛊惑。若是有穆斯林人士主动揭露这些极端主义分子的私底下所作所为,他们的骗人害人宣传就会大大减低效力,也有助于把已受其影响的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拉回来。
4 反恐尚未成功,全球仍需努力!
笔者至今还记得一个鲜活的实例:2007年夏天,我时隔14年之后第一次重返美国波士顿地区,就住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之间的一家中档旅馆里:它非常有名,因为实施了“九一一恐袭”的小组里至少有两人,他们在发动袭击以前曾住在这里摸底准备(参阅丁学良:《我读天下无字书》2016年增订版,第80-81页)。事件爆发后经各方查实,他俩在登上飞机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的前夕,又是喝酒,又是去脱衣舞酒吧宵夜,又是租看色情影视带。这样的行为可是完全跟原教旨主义的穆斯林生活方式对着干!这些细节传播出去以后,令那些原本试图用最光辉最圣洁的宣传为“九一一恐袭”分子涂抹油彩的极端主义组织,被当头淋了一桶臭粪水。
国际战略的资深分析家告诫,反恐防恐是21世纪全球文明世界的一项悬顶考验(“基辛格在全球安全论坛上的讲话”,BBC特约记者华盛顿报道,2015年11月17日)。笔者以上对CNN重头节目薄弱之处的点评和意欲追问的那些要点,不仅仅是为别处他国民众的安全考虑,更是出于对中国“一带一路”相关的重点区域安全态势的关注。8月30日刚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针对中国大使馆的恐袭,只是近年里境外发生的连串类似行为中的最新一件。随着中国在海外利益的延伸和累积,针对中国在海外的人员、财产和设施的恐袭风险之加大,是值得我们研究界系统思考和提出防范措施的大课题。笔者的研究区域集中在东南亚,这里是“一带一路”离开中国大陆的起步地,该区域的恐怖主义威胁是国际会议上常提及的话题。我们的实地研究项目曾经多次近距离地受到国际恐怖主义的冲击,不敢淡忘。
国人要记住,中华复兴的伟大事业越是往前迈进,就必定越来越关涉到全球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