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摒弃对抗 东亚深化区域合作

G20峰会刚刚落幕,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就在老挝召开,在共商世界经济发展大计之后,对于东亚地区合作的新构想、新举措、新方案令人期待。

中国总理李克强出席10+1、10+3、东亚峰会等多场重要活动,显示中国地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东亚地区合作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不过近几年却有所放缓,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国竞争影响了地区内各国的合作心态,导致相互信任不进则退,利益分歧日益显著。为了推动东亚地区合作,超越势力范围的分化对抗思维很有必要。

一是中美战略竞争加剧所形成的二元格局会导致彼此利益的共输。中美两国是影响东亚地区合作的重要大国,两国对于地区合作公共产品的供给贡献突出。

不过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中美两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上的分歧日益凸现,在地区合作机制上的竞争更加激烈。

东亚地区其他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得不在中美之间小心翼翼地实现平衡,出现了所谓的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二元格局”。

这种二元格局是中美战略博弈的无奈妥协产物,对于中美两国而言,二元格局意味着两国需要付出更多的战略资源来争取其他国家的好感。

而对于东亚地区其他国家而言,尽管二元格局为其提供了大国平衡的好处,但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战略协同要求提升,致使其他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困境加剧,其结果更有可能是一种利益共输。

二是东亚地区合作制度需要实干有效而非多多益善的空谈寒暄。相对而言,东亚地区合作的问题不在于缺乏制度而在于制度太多,制定间存在彼此损耗现象。

东亚地区合作存在东盟、10+1、10+3、东亚峰会等多种制度,但由于缺乏约束力的东盟方式和制度间竞争,导致东亚地区合作制度缺乏实际效力。

造成这种困难局面的原因是多元复杂的,而破解这种局面需要各国放下彼此的猜忌、成见,拿出实干精神,大胆开展合作,走上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道路。

东亚地区合作并不缺乏好的理念或方案,问题往往出现在执行当中,比如中泰铁路合作的一波三折,南海多边合作的不进则退。对于东亚地区合作而言,能够言行一致、少说多做在目前阶段非常必要。

三是共同领导、合作领导是化解地区分化对抗的基本出路。无论是大国战略竞争还是中小国家的利益分歧,都不利于东亚地区合作的开展。相对而言,尽管东盟是东亚地区合作的主要框架,但大国对于地区合作的影响实际上更为重要。

因此,推进东亚地区合作需要淡化大国战略竞争,而大国战略竞争的根源在于对于地区领导权或主导权的分歧。

尽管短时期内大国在主导权竞争问题上难以形成战略大谅解,但当今时代的利益关系和发展潮流使得大国之间的对抗会得不偿失,学会包容合作、实现共同领导、合作领导是必由之路。

9月6-9日,东亚地区系列峰会将在老挝召开,李克强总理将出席峰会并正式访问老挝。地区国家高度关注中国如何看待当前的地区经济与安全关系,关心中国的解决方案,也希望与中国交换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今年的系列会议比往年提前了两个月,也正好符合地区国家的紧迫要求,相信能看得更深、谈得更远。

在这次会上,域内国家可能普遍关心三个问题,即安全条件弱化会不会拖累经济发展,在安全条件弱化的情况下还能不能推进地区合作,以及经济发展与地区合作能不能反过来优化地区安全条件,核心关切是担心失去经济发展的大好环境。

至于参会的域外国家,相信它们更关注安全环境的变化能否推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会将地区合作与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对此,地区国家要搞清其中的对应关系,防止出现战略错配,殃及自身发展。

环顾我国周边,除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外,都是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按照某些研究的观点,韩、新也属新兴市场阵营,那么我国周边只有日本一个发达国家(G7成员)。因此,东亚地区合作的核心要义毫无疑问是经济发展,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平顺和摆正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安全与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常问常新的话题。仅从过去近三十年东亚地区合作的历程来看,就曾经历过多次反复。

本世纪初,这个问题曾一度得到过比较不错的解决,各方关系相对舒适,大家集中精力搞发展,东亚地区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又实现了一波增长高潮。

就在这段时间内,整个东亚地区在全球的影响力迅速提升,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东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一体化进程接连取得突破

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在国际投资市场上展露苗头,经济开始加速,社会环境明显改善;东亚地区外围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再远一些的巴西和部分非洲国家,也享受了“东亚增长红利”。这些都得益于高速发展的地区经济和舒适的安全环境。

但近几年来,东亚地区合作明显遇到了问题,有各种内外因素分析,但主要可能是地区国家在对外政策上出现了三种错配。

一是安全与发展的错配。显然,一些域内国家对当前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产生了误判,错将安全至于发展之上,在安全上投入过多,很可能将错过大好发展时机,拖累经济与社会发展。

二是域内与域外的错配。一些国家忽视自己在域内的战略利益和形象,转而同域外国家的利益相对接,或者“以外打内”,认定“近邻不如远亲”,希望能换来更好的域内生存环境,但实际上它的很多“远邻”正加紧在本地区寻找发展机会。

三是条件与手段的错配。一些国家忘了自己所处的时空位置、发展阶段,忽视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特有规律,盲目选择“先进”发展模式,陷入西方大国处理地区和国际关系的套路,难以自拔。

再看全球,东亚地区的这些问题并不是独有的。在中东、欧亚和拉美地区,也存在类似的地区关系模式和类似的根源,东亚地区国家对此应该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是本地区最大国家,是地区安全秩序的坚定维护者,是经济发展的坚定推动者,也是地区合作的积极倡导者。

当前,东亚地区大局仍然稳定可控,未来中国仍将对地区经济合作和安全抱有坚定信心,一如既往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深化同东盟的合作关系。为应对当前出现的种种问题,中国可积极倡导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讲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对许多地区中小国家而言,目前是个重要关口。如果在发展与安全之间选错了方向,可能引致极为不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东亚地区多数国家仍有发展的潜力,还需要一个稳定的十年。

二是推进地区实现“积极合作”。地区合作有“消极合作”和“积极合作”两种方式。“消极合作”指的是通过消除既有障碍、便利流通,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并不是贬义。

典型的合作方式是消除关税壁垒,拉动贸易。“积极合作”指的是既要消除既有障碍,也要在制度层面进行创新,把握话语权,挖掘结构性动力。

典型的合作方式制定规则和标准,收获制度性红利。东亚地区合作的上一个十年是建立在“消极合作”基础上的,未来要着力推动“积极合作”。

三是打造人文交流新支柱。不管地区形势如何发展,人文交流永远是割不断的。当前,中国与东盟各领域人文交流正在全方位展开,各类文化产业合作方兴未艾,人文交流正在成为拉近中国东盟关系的一个重要纽带。

李克强总理也将在中国东盟开展对话25周年纪念峰会上全面回顾双方关系发展成就,倡议在巩固和深化政治安全和经贸合作同时,以教育和旅游为优先方向,将人文交流打造为双方关系新支柱,为双方合作注入新动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摒弃对抗 东亚深化区域合作  东亚  东亚词条  摒弃  摒弃词条  深化  深化词条  对抗  对抗词条  区域  区域词条  
智库

 中美国家治理绩效比较

中美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国家治理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核心的政治制度截然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国家体制、政权组织形式、政治运行机制、政党体制、选举制度以及决策机制等方...(展开)

智库

 市场化是我国土地改革的主线索

土地改革是中国启动经济转型、推动新型城镇化,开启新一轮制度红利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挑战。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石之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