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对“一带一路”认识的差异如何导致中日“政冷经冷”的局面?

随着中国的崛起,战后奠定的亚洲格局——尤其是日本作为亚洲国家发展“雁阵模式”的头雁的地位——也开始发生裂变。

2010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把日本坐了46年的交椅易主。2011年,日本福岛县海域发生里氏9.0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核电站泄漏的严重事故,在国民心中蒙上严重阴影。核泄漏事故所引发的后果,不管是日本的能源外交与产业布局,还是其在亚洲金融格局中的地位,都导致日本政府走上外交战略转折的快车道。

安倍“地球仪外交”的实质

世事如棋局局新,近年来,从10年前中日两国“政冷经热”到目前的“政冷经冷”,日本内政外交可谓乱象丛生。这里所说的“乱”,不是指混乱失序、毫无章法,而是指政坛格局及政治运作的内在逻辑呈现出既连续又不连续的表象:不连续,指的是2006年安倍第一次上台到2010年民主党鸠山由纪夫内阁下台之间曾经出现过的中日两国短暂蜜月期的结束。连续,则体现为“二战”后一个趋势的凸显,就是日本核心统治层从战略上意图突破雅尔塔-和平宪法体系的冲动与野心。

早在2013年初,再次执政后不久的安倍晋三在国会讲演时表示:“外交,不是要单纯盯着周边诸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要像看着地球仪那般地俯瞰全世界。”从此,安倍政府开启“地球仪外交”政策,该政策是一种侧重于政治安全战略,辅之以经济手段、文化手段的政策,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以所谓民主、法治的普世价值观为核心的繁荣世界。

听其言观其行,安倍再次上台后,他和内阁成员的一些举动频频突破中国政府与国民的心理底线,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展开了全方位的“贴身拆招”,恰如围棋棋局中的“打劫”,体现了其“地球仪外交”牵制中国的实质。

中日对“一带一路”认识的差异

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看,“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顶层设计和国家发展大战略。这表明,中国的地缘政治定位已经不再是“东亚国家”,而是“亚洲中心国家”与“亚欧大陆东端大国”。

上个世纪60年代以降,在日本主导的“雁阵模式”下,其他亚洲国家按序追随其后,分别扮演雁翼、雁尾等角色,实现有阶段的、有差别的发展。曾经作为“雁尾”的中国要逆袭,不是做头雁,而是瓦解所谓的“雁阵模式”,改变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旧格局。

因此,中国势必要奉行全方位的周边外交,以便塑造周边安全环境、提升自己在区域政治中的作用、推动自身与周边的经济发展、增加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构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新秩序。同时,由中国发起的亚投行得到了大多数亚洲国家的支持和参与,除了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

我们所认识的“一带一路”的意义在于:首先是有需求,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过剩产能与资本需要向外谋求发展空间,并以此来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结构性调整,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赢得战略上的主动权。其次是有能力,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铸就的“世界工厂”已具备强大的制造能力,中国有了向海外发掘经济空间的实力和自信。最后是有道义,“一带一路”不仅对于中国,并且对于东南亚各国、俄罗斯与中亚地区,乃至欧洲都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可以分享这个覆盖44亿人的大战略带来的红利。

但是,对日本来说,由于其决策层战略上的短视和美国的影响,导致其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与我们大相径庭。面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日本政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表示存在三方面威胁:其一是零和思维,认为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投资,势必与早已开始海外投资的日本企业产生竞争;其二是老大心态,日本已经意识到中国有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全面超越它的可能,但也要拼命阻止、延迟中国崛起的发生;其三是做贼心虚,认为中国联合陆上与海上两重力量,改变地缘政治格局,有牵制日本的实际效果与报复日本的常规战争潜力。

日本对抗“一带一路”所图何事?

总体而言,当前,中日两国间存在战略上的结构性矛盾,即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日本的“国家正常化战略”相矛盾,彼此间战略互惠的基础已遇严重挑战。

这里,我们可以大致罗列一下安倍第二次组阁以来的种种针对中国的举措:大力强化美日同盟以获得美国的支持,将中日钓鱼岛争端纳入日美安保体系;强化与东盟、印度、大洋洲国家的关系以保持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在历史问题上立场后退,质疑前任的相关表述,甚至公开否认“河野谈话”;以日本左翼力量、主流民意乃至天皇本人都不能接受的方式强推修改和平宪法的政策与法案;在国家安全和领土争端问题上展开对中国的全方位对抗;消极对待“一带一路”甚至推出对抗性措施。

更为荒谬的是,在诸多场合的讲话中,安倍坚持认为日本经济不景气的过错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成熟不完善。这一因果关系颠倒替换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通过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将经济政策的失败归咎于邻国,掩饰其内阁的极端与无能。

安倍上台以来种种意图为历史翻案的行为使得2015年中日贸易额同比减少11.8%,两国“政冷经冷”的局面出现。

尽管日本的举措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开放性的“一带一路”,但是作为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马前卒,基于“日美基轴”,日本扮演的角色至少可以是两败俱伤的非零和博弈,自己做不成的话就要搅局,不让中国轻易能以低成本获取高收益,意图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手腕来跟中国打一场“战略外交”上的消耗战,做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亚洲“带路党”和开路先锋,进而借力打力实现“国家正常化战略”的终极图谋。

中国角度看,安倍内阁领导下的日本是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的强大竞争对手,日本手中主要的“名片”就是强调日本的技术、资金、质量、信誉以及成熟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一带一路”诸多国家中,对日本侵略历史的记忆和评价与中韩两个受害国并不完全一致,这也是安倍针锋相对搞“打劫外交”的底气由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带  一带词条  中日  中日词条  局面  局面词条  差异  差异词条  一路  一路词条  
智库

 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不同模式

农村人口减少是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992年至今,我国城市化率平均每年递增约一个百分点。如果按照接近国际上关于城乡的定义衡量人口流动趋势,我国的城市化速度还会更高...(展开)

智库

 医药品价格管制缘何失灵

近年来,中国各地医患关系紧张的势头加剧,哈尔滨、北京等地发生了恶性“刺医案”,甚至有的医院整个医护团队集体向死亡患者下跪磕头。中国医师协会最近的调研报告显示,有...(展开)

智库

 如何拯救欧洲

全球需求不振,欧洲经济增长再度走软。欧元区在不到7年的时间内第三次进入衰退的可能性或许还较小,然而经济政策着实绵软无力。货币政策方面,尽管欧洲央行仍有可能实施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