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报道,2016年11月初美国总统奥巴马曾亲自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警告其不要针对美国总统大选发动网络攻击。但在上个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莱珀(James Clapper)和国土安全部部长杰·约翰逊(Jeh Johnson)则公开指责某些俄罗斯高级别官员利用网络攻击来“干扰和介入美国大选的进程与议程”。
当我们回顾2016年11月8日大选的时候,并没有找到确凿证据来表明黑客曾入侵投票器或其他选举机制。但是在涉及到100万张选票的三个关键州投票的过程中。一些观察家认为俄罗斯对美国大选政治程序的网络干预可能已经对大选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俄罗斯的这种行为在接下来能否被遏制?这取决于遏制行为出自何人之手,以及遏制的对象是谁。
值得讽刺的是,要想阻止各国发动网络行动甚至比阻止它们使用更高级别的武力更困难。美国遭到“网络珍珠港事件”这类突袭的威胁或许是被夸大了,虽然电力或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表现的相对脆弱,但在这个问题上各主要国家都会受到相互依存关系的掣肘。而美国方面也已明确表示,遏制行动不仅仅限于网络报复(尽管这是可能实施的),还可能选择任何手段——从对相关方公开的指责羞辱到经济制裁,甚至再到核武器打击。
美国以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都已同意将武装冲突的相关法则适用于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攻击的存在可能导致美国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衡量一场网络行动是否被视为武装攻击并非取决于使用何种工具和手段,而是其所造成的后果。
但如何阻止那些不等同于武装进攻的行动呢?这其中存在着一些灰色地带,比如某些目标(例如自由的政治秩序)虽然重要,但其战略重要性的表现方式却与电网或金融系统截然不同。摧毁后者可能会破坏生命和财产安全;但对前者的干预则威胁着深层次的政治价值观取向。
2015年,一个联合国政府事务专家组(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大多数具备强大网络实力的国家)就一个在和平时期不得攻击各国民用设施的准则达成共识。这个协议随后在2015年11月G20土耳其峰会上被签署通过。谁知刚过一个月,乌克兰的电网就遭到了一个匿名者的网络攻击,一些分析人士怀疑俄罗斯政府在针对乌克兰的合成战争中使用了网络武器。如果此事属实,就意味着俄罗斯违反了自身刚刚签署的协议。
但是如何解释俄罗斯在美国大选中的行为呢?据负责相关事务的美国官员说,俄罗斯情报机构入侵了美国民主党官员的电子邮件帐户,并在整个选举进程中持续透露材料给维基解密网站,从而确保有关于希拉里的负面新闻接踵曝光。
于是所谓的俄罗斯对民主党总统大选的破坏行为落入一片灰色地带,这种行为可以解释为针对希拉里2010年提出的互联网“自由议程”所发动的宣传反击,亦或是理解为俄罗斯官员为她抨击普京2012年竞选总统的言论而做出报复行为。但无论动机为何,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扭曲美国政治进程的行动 ——也正是在人们未来想要遏制的非致命性政治威胁举动。
奥巴马政府曾试图于将网络攻击按照其严重性划分设定等级,但依然未能理清这些模糊的灰色概念。今年奥巴马总统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是该更多地考虑利用网络手段,还是采取类似制裁等跨部门应对措施。但政府对这些措施的担心本身就可能会对美国大选造成干扰。因此在投票前八天,美国通过“两国减少核危机中心”(Nuclear Risk Reduction Center)三年前建立的处理重大网络事件的专线向俄罗斯发出了停止干涉2016大选的警告。因为通过此举俄罗斯黑客活动似乎已经有所收敛,所以奥巴马政府将该警告视为一次成功的战略威慑行动。但一些批评者则认为俄罗斯人已经达到了其主要的干预目的。
大选结束后三个星期,美国政府表示对美国选举基础架构的整体把握和完整性依然充满着信心,从网络安全的角度看,选举是自由和公平的。但美国情报官依然在从宏观角度调查俄罗斯信息战对选举的影响,其中关于希拉里的虚假报道似乎试图左右选民的意志。同时许多假新闻都始发于今日俄罗斯(RT News)和俄罗斯卫星网(Sputnik)这两家受俄政府资助的俄罗斯媒体。那么这到底应该被视为传统的宣传战还是新生的网络战呢?
一些评论家认为,俄罗斯官方对2016年美国大选进程的介入程度相当过分,不应被视为一种可容忍的灰色地带。这些批评者敦促奥巴马政府进一步指明始作俑者,更充分地公开地披露美国情报部门掌握的俄罗斯方面的行动情况,并对确认涉事的高级俄官员实施财务和旅行制裁。然而相关美方负责人却不愿意披露用于收集这些情况的情报手段,并担心导致俄美冲突升级。
俄罗斯对2016年美国大选的介入是一个分水岭。鉴于一些西方民主国家也即将举行重要选举,分析人士将密切关注克里姆林宫的动态,并反思应从中吸取何种经验教训。
注:文章来源:《外交事务杂志》;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号平台编辑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