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拿高分,家长不惜“铤而走险”
为了让孩子在中考取得一个好成绩,张女士用上了非常手段。她让小伟提前一个星期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碱的药物,以起到兴奋作用。
“考试的时候再喝两罐功能性饮料,应该多少会起点作用。”张女士说,“毕竟这是决定命运的考试,现在不拼一把,以后就没机会了。”
最终,小伟取得了46分的成绩(该省中考体育总分50分,计入初中学业考试总分)。在微信上,不少家长群里都在私下交流体育中考的“过关秘笈”。“很多学生提前几个月就吃药,我让小伟提前一个星期吃,已经是后知后觉、不负责任了。”张女士说。
中学体育异化为“应试”
父母没有意识到吃兴奋剂对孩子的身体有伤害,反而后悔“吃晚”了。功利到这种程度,有不少舆论称难以想象。
但其实,这种功利做法,在教育界是普遍存在的。比如,针对高校自主招生,有家长花钱给孩子买专利、买论文,这不也是明显违法且极为功利吗?再比如,3、4岁的孩子就被家长送去上奥数培训班,这严重违反孩子成长规律,可家长却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中考体育测试中父母给孩子吃兴奋剂的问题,也有舆论对家长的选择“很理解”。认为当前学生学习很辛苦,没时间锻炼、准备中考测试项目,吃兴奋剂也是无奈选择。
按照这种逻辑,任何违规、违法,都可以得到“理解”。比如自主招生中花钱买论文、专利的问题。但这些做法本质是作弊,破坏基本的考试秩序和公平。为此,应该根据违规、违法事实进行严惩。
对于中考体育测试中吃兴奋剂,发现之后不能只是对家长进行批评教育,而应该取消中考体育成绩,直至取消中考资格,如果没有这样的严肃处理,总担心处理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前途,会不会激发矛盾,那考试就将没有基本的规矩。今年,教育部已明确规定,高考自主招生中的买论文、专利行为,一旦查出,视为高考作弊处理,取消高考资格,这是正本清源。同样对于中考体育中的弄虚作假,吃兴奋剂问题,也应该作为中考作弊处理,取消中考资格。
而在严肃处理中考体育考试作弊的同时,也需要反思目前中考体育存在的应试化倾向。我国各地已经把体育作为中考科目之一,新中考改革,也将体育作为必考科目。
国家是希望通过把体育纳入中考,引导学校、老师、学生、家长重视学生体育锻炼。可是,在“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教招考一体化思维下,体育和其他科目一样,也应试化。有的学生平时不重视体育,只是在考前才临时突击,由于担心临时突击效果不好,就出现吃兴奋剂、请人替考、弄虚作假等问题。
对此,有人质疑体育纳入中考的意义,认为这除增加学生负担之外,并没有促进学生体质提高,还不如取消。
目前地方教育部门采取的方法是提高体育统一测试比重——中考体育是将平时体育成绩和统一测试成绩合在一起评分,由于学校给学生的平时分数都基本是满分,因此,教育部门只有强化统一测试——可是,这非但没有让学生更重视体育,反而更强化应试,平时不重视体育锻炼,到考前再突击。
真正引导学生重视体育,应该是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也就是说,要强调学生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表现。这一方面要求中学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教育部门要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推进中学办学改革,让中学能对学生进行真实、公正、个性化的评价。
很多人对中学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公正性表示怀疑,但是,不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中高考改革,都将难以落地,因为中高考改革,都强调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而综合素质评价主要由学校进行。如果学校不能对学生进行有公信力的综合素质评价,那中高考录取就只能按统一测试分数进行。
另一方面要求中学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不能一上课,就让学生练习跑步、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这些考试项目,而应该成立体育俱乐部、运动队,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成为某一运动队的运动员,通过参与运动队的训练、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学校要把学生参加运动队的表现(运动队在校际、校内比赛获奖情况,是主力还是替补等),作为评价体育成绩的重要依据。这样,中学的体育活动会生龙活虎,体教结合也才有现实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