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十九大开启新时代,中国需筹谋“强国外交”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往党代会报告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字之差,却涵义深刻。同时,习近平在报告中再次阐明,“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和内涵。

从这一论断出发,十九大报告实际上描绘了中国的“强国方略”,中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需要筹谋和施展“强国外交”,以更大的战略引领意识和更大的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国内国外环境的新变化,善谋长远、妥为运筹,力争顺利完成未来三十年“两步走”(2020年-2035年,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战略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底强基”。

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主线

应当看到,过去一百多年里,从积贫积弱、落后挨打,到重新融入国际体系、问鼎世界强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世界的边缘日益走入世界舞台的中央。

20世纪初,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孙中山先生曾寄望中国早日进入强国之列,称“深望吾国得列入公法所认国家团体之内,不徒享有种种之利益与特权,亦且与各国交相提挈,勉进世界文明于无穷”。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则提出,“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可以说,中国人对成为“强国”的愿景是一以贯之的,中国梦很大程度上就是“强国梦”。

然而,关键问题在于,身处21世纪,中国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强国中国希望以什么样的姿态立足于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所描绘的样貌是,“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十四点方略”中,“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直接针对中国如何处理对外关系。“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习近平强调,中国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过去5年来,习近平提出并阐发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全球化观等一系列外交主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则将它们融为一体,成为引导中国外交转型的灵魂和主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三大“辩证统一”:一是“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辩证统一;二是“破旧立新”与“增量改革”的辩证统一;三是“求同存异”与“聚同化异”的辩证统一。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是对中国与世界关系良性发展的政治引领,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更有利环境,争取更广阔空间。换言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寓中国发展于世界发展之中,寓中国利益于各国利益之中,寓中国主张于全球治理之中。

可以说,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强国外交”要把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象化、实体化作为重要努力方向。中国要努力成为21世纪的“新型强国”,发挥“成人之美的领导力”,做好“合作共赢”大文章。

找准方位、认清挑战

谋划“强国外交”首先需要认清中国所处的方位,要始终将其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框架进行审视。中国虽已“强起来”但还没有“全面强大”,正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国家综合实力、发展阶段等做出清醒、客观、准确判断,为中国的“强国外交”提供了一个基本框限。

此外,未来5-10年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随之进入一个特殊重要阶段,即两个百年目标之间的“历史交汇期”。谋划“强国外交”,需要准确把握和切实针对这一阶段的若干新变化新特点。

毋庸置疑,中国想轻轻松松、顺顺当当成为一个世界强国是不可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施展“强国外交”也将面临一系列艰困的挑战。一方面,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总量、军事能力、科技实力等有望跨越新的台阶,外界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势将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从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看,也有若干不利因素。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弱全球化”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在特朗普政府大搞“经济民族主义”的情况下,各种版本的“本国优先论”或将盛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协调可能更趋困难。

二是大国战略竞争料将加剧,全球军费自2015年已结束多年下行趋势而转入上升轨道,形形色色的“实力至上论”正在凸显,不排除发生新的局部冲突的可能。

三是由于民粹主义上升、大国“内顾”倾向趋强等因素,全球治理的动能或有所弱化,尤应注意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内部的“争利”和“分化”动向。

四是各方围绕亚太和印度洋战略板块的竞争、碰撞或更加突出,日本、印度等“次等强国”对我国崛起构成的阻力料将更大,“身边的对手”不可轻视。

五是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愈加受到质疑,欧美关系的“裂痕”难以弥合,西方内部的离心力上升,西方世界“散、乱、降”的外溢性效应更趋复杂,对中国在大国关系、全球治理等方面的战略运筹提出新的考验。

把握机遇、完善方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在世界变局乱局交织的大背景下,中国筹谋和施展“强国外交”可谓前路多歧,需要直面全球经济、政治、安全等多方面“失衡”状态,应对国际社会中增长低迷、地缘竞争、社会动荡、文明摩擦等一系列“失序”因素。

作为一个强国中国也要善于危中见机、乱中取胜,“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首先,要把增强发展的硬实力作为根本和首要任务,在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紧密衔接中,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全力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深度融合的新现实,切实增强内外联动意识,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解决国内问题的同时力争产生正面的国际效应。

其次,要把经略周边命运共同体作为优先方向,落实好“亲诚惠容”理念,加大对周边外交的资源投入,实现“政治引领、立威增信”,不断提升我国对周边地区格局的战略塑造能力。

第三,要把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作为重点和突破点,构筑“联合阵线”,审慎把握节奏,因时而动、量力而行、善于借力,扎实提升我国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能力。要寻求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发挥“桥梁”作用,既做发展中国家的坚实依靠,也与发达国家建立灵活多样的伙伴关系,尤其是重视经营“发达国家中的发展中地带”,凝聚各方力量,完善全球治理。

第四,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平台,提高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与度、获得感和贡献率,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多元主体合作、“第三方合作”等新模式,积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脉、力量和经验。

最后,要把塑造中国外交的“雅实力”作为“倍增器”,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为洋用”的原则,秉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阐释好、弘扬好中国智慧,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不断筑牢文化自信。

总之,从大历史的视野看,自1921年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办成了“革命”、“建设”、“改革”三件大事,如今正奋力做好“复兴”这第四件大事。站在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谋划和推进“强国外交”是中国维护自身利益、拓展战略空间、树立国际威望、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筹谋  筹谋词条  强国  强国词条  九大  九大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新时代  新时代词条  
智库

 政府积极干预主义的是是非非

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力主中国政府延续积极干预主义的施政传统,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一时间,经济学武林刀光剑影,关于国家与市...(展开)

智库

 富人治村的逻辑与后果

一、问题提出学界关于富人治村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进路:一是以富人治村作为经验基础,讨论抽象的“民主-价值”在乡村社会的实践路径及未来走向,基层民主建设、国家能力建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