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14亿人的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是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源泉所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中国着力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民不断提升的消费升级需要,还得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就此,挖掘中国巨大的消费潜能,可以再支撑中国继续保持若干年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这是一个十分美好、十分鼓舞人心的发展愿景,但实现这一愿景,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为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满天下,那么,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国具有这么大的内在消费动力,再过30多年,就完全可以成就一个“世界消费市场”。显然,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符合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这个转换的路途上。
很多的国外经济学家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国外许多经济观察家们也是这么判断的。比如,近日英国《金融时报》(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就撰文《中国将成为重要消费市场》,文章指出,随着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场”转变,中国会为全球企业提供一个规模巨大、增长迅速但具有挑战性的消费市场。
沃尔夫以中美两个经济大国消费升级的趋势作对比,表明过去的十年,中国家庭消费总额从仅为美国的13%升至34%,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稳健增长态势的话,再经过不到十年,在2026年中国经济规模将与美国大致相等(以美元计算)之后,中国的消费总额或可达到美国的74%。即使考虑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可能下行,未来中国的消费总额仍会达到美国的55%,这个数字比现在要上升20%左右。
笔者认为,沃尔夫的推算逻辑上似乎并没有大问题,特别是在文章中他还考虑到了中国城市化、新经济发展、技术变革对消费升级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考虑到了人口老龄化的负担、中国能否比较顺利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比较好地化解当前最棘手的“债务陷阱”的负面因素。但无论是消费增长的态势自然形成,还是按照沃尔夫的推理逻辑,未来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是有着足够证据的。
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7万亿元的骄人成绩,与美国经济总量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按照自然增长率趋势,以消费总额/GDP占比的中国上升空间还比较广阔。在目前支撑经济增长的需求端,消费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58.8%。今年上半年消费需求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并带动了进口额的快速增长,未来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调整中,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将进入一个常态化。尽管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处于对垒状态,但广阔的中国消费市场存在是助推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后恢复性上涨的一大动力,世界经济增长不可忽视。同时,高质量的农产品、新型技术、服务贸易进口,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国内的消费品质和生活质量,也可以化解与部分经济体过大的贸易逆差。
另外,近几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型城镇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加快和中国国内市场化的深度改革,都将成为未来中国消费市场有力增长的积极因素。在经过一个时期中国巨大的产能或库存出清之后,存量配置会更加合理,就此也将促进一批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带动一批新兴消费市场的产生。这就为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提供了巨大机会和现实可能。
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政策考量
然而在未来十年,中国要真的能够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场”的跳跃,受到挑战的因素还会很多。依笔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家庭居民消费升级还必须跨越三个“坎”,还要完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过坎过程。
一是必须解决好消费结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城镇房价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住房消费支出产生了对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远远低于预期,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住房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这透支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如果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
二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疑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但目前养老体制改革还需要大力推进,最主要的是养老金“亏空”问题尚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最近有关专家提出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养老金支付或要递减”就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包括养老金、医疗费用支出在内的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进而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
三是必须解决好消费动力体系问题。现在比较看好的是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会孕育出一大批新的消费市场,特别是看好未来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勃兴一批区域经济市场,但其背后必须解决好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否则,人口会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将带来大量的城市社会治理问题。这一方面会造成消费市场结构性的畸轻畸重;另一方面也会形成“小众消费市场”对“大众消费市场”的压制,整体上会削弱全社会的消费动力。解决全社会消费动力问题,根子在于社会分配体制改革。
当然,中国社会向来具有极大的韧性和回旋空间,形成世界级的消费市场,我们的理想可以足够“丰满”,但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这决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并不必然迎来一条坦途。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政策考量。比如,我们需要以更积极更系统的消费政策激发消费潜能,以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广大群众的消费预期,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高质量投资带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制度性运行成本,从而缩短经济结构调整的“磨底期”,迎接新一轮消费高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