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提高制造业核心能力须摒弃急功近利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核心技术则是制造业的基础。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向我们证明,拥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业才能强盛,而拥有强盛的制造业才能拥有强盛的国家和民族。纵观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现代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没有一个世界强国不是因制造业强而强,因制造业衰而衰。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外汇储备全球第一,毫无争议是源于制造业发展的长足进步,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的确立。然而,当我国正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之时,美国出于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的焦虑和对由于自己去工业化导致制造业“空心化”的恐慌,寻找借口发动了对华贸易摩擦。面对美国的挑战我们能够坦然应对反制,底气来自于我们已是一个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制造业大国”,但同时我们必须理性和清醒地看到,为何美国特朗普政府无视我国政府的反对,任性妄为,贸易霸凌主义行为不断升级,且愈演愈烈,这主要与目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缺芯少魂”,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紧密相关的。“中兴事件”的背后,暴露出的不就是如果不拥有核心技术,产业体量做得再大也却没有话语权,只能是处于任人宰割的被动地位,“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盛名并不能掩盖“中国制造”的显著短板。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出路何在:提高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唯一的选择。

直面我国制造业“缺芯少魂”,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实,我们需要理性反思中国制造之困。反省改革开放40年来,为什么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着力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还普遍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某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除了体制机制原因外,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原因。如果这种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不改变,制造业“缺芯少魂”,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的这种发展格局还会持续走下去,对此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下面我们拟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进行理性分析。让国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是如何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上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落后的根源并不是由于工业起步晚,而是源于我们对工业化急功近利的心态。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起源于洋务运动时期,和日本明治维新几乎是同时起步的。我国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前期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后期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富”。洋务派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依靠大规模引进西方现有的生产设备和科技,不注重消化吸收的结果,不仅没有实现借师夷长技“强起来”和“富起来”的愿望,而且丧失了民族产业的灵魂——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精神。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通过引进购买他们的技术就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相形之下,同一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改革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坚持对外开放,在消化吸收西方先进科技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根据国情有所变通,坚持“借助而不依赖”的方针,对西方的先进机器设备进行仿制、改进,以造出自己的更先进机器设备,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创新路径,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与我国近代工业同时起步发展的日本相比,为何我国在近代工业发展的同时没有能够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究其原因,除了洋务派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是最根本原因外,在一定程度上与洋务派对工业化急功近利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考察现实,也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判断。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制造业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变革的历史机遇,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建立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创造了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奇迹,但“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奇迹”也并没有使中国制造业摆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很多,其最主要的是我们在急于求成追赶工业化快速发展热潮中催生了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这种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域,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与政府的政策也有很大关系,在以“GDP为导向”的干部考核机制下,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引进开发立竿见影和短平快的项目,追求任期内表现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在经济领域,把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寄托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上,偏重于跟踪、模仿国外先进技术,轻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我们引进的花费是研发投入的十倍以上(日本是1/8,韩国是1/5)。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创新的能力更是不可能买来。我们很少有企业愿意花十年的时间去开发一项技术和一个产品,大家都喜欢短平快的项目,不愿意把资金和时间投入到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先进技术研发和材料制造领域。反观欧美日的隐形冠军企业,无不是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几十年把一个材料或部件做到极致才形成的;在科学研究领域,从个人层面上看,由于受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侵蚀,很多科技工作者耐不住寂寞,坐不了冷板凳,总想走捷径,弯道超车。在国家层面上也是这样,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尽管近年来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高,2017年已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力度仍明显不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5%、10.5%和84%,应用研究和试验研究比重相当大,这说明R·D经费投入过于急功近利。基础研究领域薄弱又将制约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基础研究虽然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但它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之源,放眼世界,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基础研究占研发R·D总投入的比例较高。毋庸置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的思想使整个社会变得浮躁不堪,为了短期利益,人们已失去了耐心、恒心、匠心,谁还能沉下心来为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在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十年磨一剑?

更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的是,近年来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思想仍在蔓延,目前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十分明显。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单位却仍然沿袭着“大跃进”的思维,今天搞动员,明天搞论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口号漫天飞,“自主创新”论坛到处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的浮躁虚高了国人的心性,社会对提高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抱有了过高、过快的期望,由此折射出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侵蚀中国社会太深。古今中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吹不来、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能依靠久久为功的精神拼出来。如果中国依然一如既往地如此急功近利、浮燥、自以为是、好大喜功,中国永远都不会出现世界级品牌。缺乏核心技术的国家无法最终实现大国崛起,即便正在崛起之中,也将会被在位霸权大国遏制打压下去。因此,我们必须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彻底走出制造业核心技术长期以来“突而不破”的困局,抓紧突破核心技术,把“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底气在大国崛起之路上抗衡在位霸权大国的遏制打压,破冰前行。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的崛起离不开核心技术。我们由此应当从中美贸易摩擦的表象看到问题的真正实质:美国对华贸易摩擦只是个诱因,实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美国的真正目的是扼杀中国的制造业,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美国来讲是个极大的威胁,美国无法忍受。有鉴于此,我们一定要把摒弃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上升到关乎大国崛起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坚持摒弃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突破制造业核心技术的耐心、匠心、恒心和信心不动摇,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实现跻身制造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词条  急功近利  急功近利词条  摒弃  摒弃词条  制造业  制造业词条  提高  提高词条  
智库

 互联网金融风险成因

2015年12月,e租宝事件等以金融创新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事件频发。从外因看,互联网金融无序发展源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互联网对金融的过度渗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