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美经贸争端进入了一个僵局,但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球经济的福祉角度出发,中美两国都应该也有机会找到一个理性办法来处理当前的问题。
9月29日,作为中国民间智库的全球化智库(CCG)组织的专家访问交流团一行刚刚结束为期5天的美国之行。通过此行的考察交流,我们更感到:越是在中美经贸困难时期,中美经贸关系的问题就越需要双方增进彼此了解、打破成见,减少误判。中美之间有太多太广的共同利益,不能通过用冷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我们认为,通过回到谈判沟通中来,守信用,尊重彼此好几轮谈判的成果和共识,不反复无常,对彼此原则进行确认尽快开展交流,以期在G20峰会中美领导人会晤前能达成一个不再升级关税,利用更多的接触来共同降低和解决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安排是一个比较可行的解决方式。
CCG智库访问交流先后在华盛顿和纽约拜访了威尔逊中心、美国企业研究所、哈德逊研究所、传统基金会、CSIS(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对外关系委员会、美国国会、国务院、美中贸易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等机构,与知名的智库高层和专家、国会议员、政府部门、商会组织等展开了交流。我们也普遍感到美国各界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焦虑,很多美国主流人士都不希望扩大贸易摩擦,也非常希望看到中美两国能够避免更大的冲突。
为了尝试用新的方式来增强中美间的彼此理解,发挥二轨和民间外交的作用,CCG还在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布了《中美贸易关系和挑战:过去、现在、将来与政策选项》智库报告并举办了相关的研讨会。在报告中我们回顾了中美建交4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来之不易,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影响和未来走向,对改进中美贸易摩擦现状提出了十条建议,并对中美贸易争端未来可能出现的三种发展情况做分析预判,并建议做好准备。
第一种是最理想的情况:中美两国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终止相互间的关税加码。双方本着共赢原则,重新来根据各自的诉求相互调整妥协达成和解。
第二种可能性是:中美贸易争端将长期存在,两国之间的关系维持在一种摩擦——谈判——和解——摩擦的循环状态之中,但所有的矛盾都需要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和范围内。
第三种可能性是:中美持续相互增加关税,直至发生全面贸易战,甚至中美经济出现脱钩。这是中美两国企业界甚至世界各国都不希望看到的格局。
从目前中美经济间的相互关联程度和彼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互补合作关系来看,我们当然希望出现第一种情况,中美两国在历史上多次出现过重大转机的可能性也存在,但鉴于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深刻变化,以及最近刚刚签署的《美加墨贸易协议》,特别是美国副总统彭斯刚对中国进行的全面攻击,另外一种相当大的可能性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美经济的龃龉都将不断,两国要充分做好解决问题的心理和机制准备,避免滑向第三种最坏的情况。
中美双方关注点有很多共同诉求
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结果,美方各界都表示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的经济都没有好处,很多美国政界、企业界和智库界也不愿看到贸易摩擦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同时,在交流中我们也体会到,美国各界对华态度有转向强硬的共识,不管这种共识的原因是中国国力上升后带来的心理冲击,还是如他们所说的对目前双方贸易差额、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以及地缘扩张等的不满和担忧。
我们在交流中也向美方介绍了中方在消除贸易差额、对外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中方一贯的立场,指出了在这些问题上中国尤其是中方高层领导跟美方没有原则上的冲突,中美双方都有很多共同诉求,中美领导人都强调知识产权保护,都反对强迫技术转让,因此在如何具体落实和执行上还需要双方的谈判与协调。
在与美方智库人员交流时,对方也表达了对目前中美关系的担忧。但与中方人员一致的是,他们不少人也认为中美仍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可以开发利用,只要中美不主动放弃合作,中美还有很大的弹性空间来避免进一步的对抗。
美方企业界人士表达了他们对技术保护上的关切,他们认为中美经贸摩擦会让他们失去应得的利益。对此我们认为中国政府正在大力落实技术保护,中国一直在不断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和互联网法院等措施,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继续开展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方式解决。
在谈到多边全球性和地方性的贸易体系时,美方很多人员都表达了他们对WTO改革的态度,同时认为CPTPP等为代表的贸易体系可能会成为未来全球性贸易体系的有力补充和替代。实际上由美、中、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来对WTO体系进行改革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同时,我们也对CPTPP的未来表达了积极看法,认为中国适当时候可以考虑加入这个组织,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在两国沟通交流方面,中美专家都认为中美两国应加强交流,多接触、多沟通。两国交流的渠道应加强,包括中方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交流渠道,还应能够与特朗普政府比较器重的保守派智库打交道,增加接触渠道。
打破中美贸易僵局寻找出路的建议
综合CCG在中美关系方面的长期研究,结合此次美国之行我们了解掌握的美方意见和立场,我们尝试提出一些未来可以打破目前贸易摩擦僵局、寻找解决之道的建议,以供参考。
1.维护中美前几轮已有的谈判成果,抓住“窗口期”,利用多边场合的首脑外交寻求突破
在今年6月初的第三轮中美谈判中,有消息称中方或可以进口美方约700亿美元左右的美国农产品、能源和制造业产品。崔天凯大使也提到中美双方的工作层面在几次谈判中也达成了很多共识。加上去年特朗普访华时,中美也签订了25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大单,中方的诚意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美方也应回归到正常的谈判过程。美中贸易逆差并非朝夕之间就可以解决。中国市场的发展也会增加对美国的进口,美国也应放宽对中国一些产品的出口,双方共同努力逐渐缓解贸易逆差。
另外,2018年G20峰会下个月即将在阿根廷召开,美方白宫高级官员也多次提到习主席和特朗普总统将在阿根廷会面。在两国最高领导人会见之前,双方可抓住这一“窗口期”,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甚至达成新的中美不打贸易战的协定。
2、鉴于中美政府都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中美可就知识产权达成新的协议
中美贸易争端中的重要一点就在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在这一问题上,中美双方并没有本质上、原则上的冲突:中美双方都要求保护知识产权、不允许强制技术转让。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中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提出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加大执法力度。中美应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达成新的协议,建立知识产权方面的长效双边合作机制。同时,中美均为WTO的成员国,两国还可以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框架下进行双边协商,在知识产权保护上进一步合作。
3、“中国制造2025”也欢迎美方参与
包括美国在内的外界对“中国制造2025”表现得很担忧,但“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信部提出的,与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战略规划不一样,也不同于美国等国家经常施行的提升产业的产业政策。李克强总理也多次提到欢迎外国跨国公司参加到“2025”项目中来。事实上,中国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也为美国公司带来大量机会。例如,数家美国公司为中国第一架喷气客机COMAC C919提供零部件。中国可以在帮助外国投资者参与挖掘机会的同时,推行市场经济以确保“中国制造2025”与国际规范相吻合。美国政府应重新调整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及针对中国收购美国公司的投资审查委员会的改革。
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紧密,互相降低关税符合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为解决两国贸易逆差提供了解决方法。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美应当效仿美国和欧盟寻求建立自由贸易协定的途径。这既能推动两国经济的自由化,也能通过削减双边贸易赤字解决中美贸易争端。
目前中美BIT谈判已完成了34轮磋商,并交换了3次负面清单。在BIT的框架下,非关税壁垒可以在不影响中美双边投资的前提下被消除。中国政府也可以设立相当于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的外来投资委员会以确保公正对待国外来华投资。
5、中美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在做大增量基础上改善贸易不平衡
美国公司提出的一些要求,恰好与中国提出的一些改革建议相接轨。中国可以将外部压力转化为优势,加大改革力度,带来必要的转变。中国可将贸易摩擦作为契机来加速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改革,加快改革国有企业并削减国家行政成本。与此同时,中国可以继续扩大开放市场,实现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作出的承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为投资者营造更有利的投资环境,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并增加进口。中美可以探索一种合作机制来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美国也需要进行国内结构性调整,增加储蓄、减少国债等。过去20年美国家庭的储蓄率一直在下降,经济全球化使得美国部分人获利,部分人利益受损,但收入分配模式的总体影响造就了美国的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这一分化也一并滋生了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从某种程度上看,特朗普总统发起的贸易摩擦是美国民众不满的一种表现。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应当关注在美国国内改进政策,进行再分配或提升工人能力等策略。
6、创新中美贸易统计方法,公平公正显示两国所获价值,包括服务贸易、旅游、留学等
目前官方采用的数据统计方法适用于全球化开始前的世界。21世纪全球价值链下的中美贸易应该用最新的统计方法来反映真正的贸易价值。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数据会因运算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出口的货物主要是外国生产并运往中国组装的零部件。按附加值计算,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将下降30%-40%。根据牛津经济学会的研究表明,如果将这些进口零部件的价值从中国的出口量中除去,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将减少一半,相当于美国GDP的1%, 也相当于美国对欧盟的贸易逆差。未来,中美间的贸易要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来计算,这样不仅更加精准地显示两国所获得的真正价值,而且更加公正公平。美国政府也需要意识到中美贸易逆差与美国跨国公司大量留在海外的利润和收入没有汇回美国本土有关,这也是美国政府自己政策的问题,不能都怪罪中方。
7、探讨成立中美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扩大基建合作
中美两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美国有对美国基础设施改造的大战略,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巨大的投资和丰富的经验。中美可以推动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促进中美企业开展基建领域的合作,在美国和第三国进行合作。中美可借鉴欧洲引进外资和外国企业建设基础设施的成功经验,优化美国国内的PPP项目操作环境,通以重点项目、标志性项目为突破口,支持中美合作。中美还可通过投资美国地方政府债券,一同建立用于改进美国公路桥梁的基础设施基金。
8、中美协商合作,共同促进WTO的改革进程,促进中美在多边领域的合作。同时中国可以考虑加入TPP,推进新的区域贸易体系的发展
中美两国都是世贸组织(WTO)的成员国。中美两国应在WTO的框架下商讨、申诉、谈判和合作。如果美国单独退出WTO体系,放弃多边贸易谈判并转向双边谈判,那么短时间内美国将失去世界上100多个贸易成员国给予的最惠国待遇。目前与美国有双边自由贸易协议(FTA)的只有14个国家,其中还不包括美国的一些重要贸易伙伴,比如欧盟、日本和中国。美国应当留在WTO的多边体系,并同中国一道通过双边协商解决尚未纳入WTO管辖的事务。中国可以邀请美国加入中欧WTO改革联合工作小组并承诺加入《政府采购协议》。
除此之外,中国可以考虑加入CPTPP,CPTPP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方面有着较高的标准。如果中国考虑加入TPP,将有利于中国服务业和高科技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9、加强中美两国省/州在多领域的合作,加大中美省/州之间双向投资
美国各州、市对自身经济事务拥有高度的决策权,并且与中国经济往来密切,可以作为中美两国良性互动强有力的支持者和双边关系的稳固器。在本次交流中,一些州政府官员也希望与中国加强联系,避免受到两国贸易摩擦的冲击。中美两国应加强省/州、市政府合作,举办中美省/州长年度峰会、中美市长年度峰会,建立合作平台和机制,成立中美州政府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10、寻求有效的中美二轨沟通渠道,加大民间外交的作用
中美双方均应重视二轨和民间外交在两国交流中的重要价值,加大中美民间往来。虽然传统上中美之间有很多的沟通渠道,但随着目前美国共和党和保守派的上台,也需要加强和美保守派人士和智库的交流。
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两国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中美需要一定的弹性空间,不应因出现一些问题就放弃合作。中美建交4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过风风雨雨,但总能寻找到解决的突破口。目前的中美两国贸易摩擦也是如此,这需要中美两国政府间和民间共同努力,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回归正常。中美是全球最大的利益共同体,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双引擎,我们要尽更大努力,不能让中美经贸关系和全球经济发展出现倒退或衰退的局面。
本次出访是CCG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的第三次赴美调研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间外交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已经不容小觑。作为新型国际化智库,CCG希望通过此次“二轨外交”美国行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双方各领域主流人士的沟通、交流,为化解中美经贸摩擦,增进中美合作共识,减少战略发展误判发挥一些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