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城镇化到城市群

从文件和实践看,过去总的指导思想是:“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即小城镇模式的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思想长期主导,初衷是为了避免其他国家走过的城市化弯路,比如欧美的大城市病、拉美的贫民窟等问题,这是中国相当一部分学者和政策设计者的主张。听起来好像非常理想,关起门来想好像也很合理,但实践中却严重脱离实际,与人口流动趋势、发达国家城市化国际经验、市场化配置资源等相违背,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很多问题争论不休,是因为看问题的视野不够开阔,闭门造车,“差不多”就会“差很多”。当采取国际视角后,很多问题就会变得十分清楚。那么,回应城市化模式争论,需要研究清楚四个基本问题:世界各国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是什么?人口流动的驱动因素是什么?过去几十年中国小城镇化模式规划思想造成了什么影响?中国未来城市化模式:小城镇化还是城市群都市圈?

一、世界各国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都市圈化,城市的胜利。

我们采用近百年的跨国数据,涵盖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巴西、中国等不同类型国家,研究发现,除了德国等少数国家,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都在持续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人口平均分布和区域均衡发展是个伪命题。发达国家城市化一般经历两个阶段:从城镇化到城市群都市圈,部分国家会在城市化后期出现郊区化,比如美国,但仍是都市圈内部的人口分布调整,而不会出现人口回流小城镇甚至农村的整体现象。从联合国公布的1950年以来全球数据看,越是能级高的都市圈人口增长越快,比如500万人以上的都市圈,而越是能级低的城市人口增长越慢甚至净流出,比如5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从1983年以来中国人口的年均增速看:一二线、强三线增长,弱三线停滞,四线流出。从上百年全球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看,小城镇化模式与经济规律不符。

客观讲,发达国家城市化模式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整体上是成功的,尊重了市场规律、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经济增长、实现人的自由流动与发展,主张“小城镇化模式”的学者和政策研究者试图超越经济规律、市场化原则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试图通过采取行政措施人为阻碍人口自由流动、人民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以及年轻人社会阶层流动,是相当自负的。

二、人口流动的驱动因素和基本规律:人往高处走,人随产业走。

全球和各国人口流动符合经济-人口分布平衡法则:在完全的市场竞争和个体同质条件下,较高的人均收入将不断吸引区外人口净迁入,直至该地区人均收入与其他地区持平。(参见:2018年《中国人口大迁移》、2016年《控不住的人口:从国际经验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人口迁移的国际规律与中国展望》)。2012年OECD248个城市功能区的经济-人口比值的中位数为1.01,平均值为1.07。

由于规模效应、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大多数产业具有集聚效应,服务、高新技术、金融、制造等更明显,人随产业走,人口自然向城市群都市圈集聚,向经济更发达、收入水平更高、更能提供就业机会的地区流动和集聚,尤其那些有才华有梦想的年轻人。无论是“中国梦”还是“美国梦”,核心是实现社会阶层流动。

三、过去几十年中国小城镇化模式主导:人地分离,供求错配。

长期以来,在“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思路指导下,人口向大都市圈集聚,但土地供给向三四线城市倾斜,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明显背离。由此形成了人地分离、土地供需错配,这是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过高、三四线库存过高的根源。

四、改变区域规划的主导思想:尽快确立中国城市群都市圈的城市化模式。

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59.6%,未来还有较大空间。根据经济规律和国际经验,人往城市群都市圈流动的趋势还远远没有结束,到2030年2亿新增城镇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

建议:

1、首先需要解决深层次认识问题。深刻认识城市群、都市圈比小城镇更节约土地、更节约能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符合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违背经济规律必然受到惩罚,小城镇化模式导致人地分离供求错配、一二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大城市公共交通供给不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人的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资源浪费、内需不振、区域分割等。

2、尽快改变“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思路,确立城市群都市圈的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战略。小城镇模式本质是采用行政手段固化人口、土地、技术、金融等要素流动,不利于优化资源配资,违背市场化改革方向,固化社会阶层流动,本质是计划经济思路。确立城市群模式,需要一系列市场化改革,要促进人口、土地、技术等要素自由充分流动,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社保跨区域联接流动,户籍制度改革,跨省换地等。

3、大力实施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应挂钩,人口流入的城市群都市圈要加大建设用地供应,人口流出的区域要减少土地供应。这是再朴素不过的道理。

4、优化人口的空间分布,促进职住平衡。推进新增人口向新城集聚,并积极在新城布局相应产业,包括向新城疏解中心城部分功能及部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减少交通拥堵。

5、进一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尤其在城市群都市圈。大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密度,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多元化发展,改变当前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放射型轨道交通体系为环状“井”字形。

6、改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增强城市活力。改变人口总量调控目标,保持相对开放的人口迁徙政策,吸引区外年轻人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从城镇化到城市群  城市群  城市群词条  城镇化  城镇化词条  从城镇化到城市群词条  
智库

 行政程序违法的司法审查标准

1989年《行政诉讼法》将“违反法定程序”作为撤销判决的法定理由之一,标志着以实体法中心主义为传统的我国,开始注重程序的独立价值,这是我国立法史上的一个创举。但...(展开)

智库

 税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正义原则

一、导言经济与行政体制改革中,正面临攻坚克难的挑战,税务人员滥用权力的寻租腐败行为已多有披露,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本研究关注税收征管活动中的一个较为核心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