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正在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其使用的词语和论据让人不由联想起美国的唐纳德·特朗普总统。3月21-22日召开的欧盟峰会全面调整了以往几十年来的对华政策,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以及获国家支持的中国企业对欧洲竞争力和繁荣构成挑战,欧盟首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3月12日,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对外行动署(欧盟外交机构)发表一份政策文件,称中国是“经济竞争对手”和“主张其他治理模式的制度性对手”。欧盟在文件中指责中国把国内市场留给本国的冠军企业,限制欧洲企业的进入,补贴本国竞争者,未能保护好知识产权。布鲁塞尔还敦促欧盟成员国抵御有政府背景的中国企业的收购。这种强硬立场是受德国和法国的影响。
法德轴心
2019年3月4日,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向“欧洲公民”发表宣言(在28家欧洲报纸上刊登),提出要在欧盟层面上,用新干涉主义和保护主义对抗中国咄咄逼人的竞争。这位法国总统认为,欧洲将陷入中美两国之间的大国对抗,为此欧洲必须有所行动,采取政策捍卫欧盟的技术主权,打造欧洲的冠军企业。
马克龙的建议得到德国政界和商界精英的认同。德国联邦经济事务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警告说,中国对德国的福祉构成威胁。他呼呼修改欧盟竞争法,以使大型企业能够与中国的国有企业竞争。
培养欧洲冠军企业
欧盟委员会内设智库——欧洲政治战略中心最近发表一份报告,支持改头换面的法德保护主义,包括法德两国政府让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轨道业务合并的计划。该计划被认为是欧洲避免被北京支持的中国中车集团(一家上市轨道装备制造商)打败的唯一方法。中国中车已经是世界最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
2019年1月,欧盟竞争事务专员否决了阿尔斯通-西门子合并案。为此,法国和德国正在制定一个新欧洲工业战略提案,让国家领导人有权推翻布鲁塞尔有关合并的决定。提案宣称的短期目标是修订欧盟法律,进而在中长期内打造与中国国有企业一较高下的欧洲冠军公司。与之相关的,是一项旨在阻止中国公司获得欧洲技术的新法规。
审查中国的投资
最近的欧盟峰会为欧盟审查机制开了绿灯。这一新法规旨在帮助欧盟委员会和欧盟成员国评估外国投资者是否实际上是由第三国政府控制。显然,它针对的是中国国有企业。新立法加大了这些企业获取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难度,以防止它们生产出可以以较低价格出售的产品。
审查机制得到了欧洲许多行业协会的支持,其中包括势力强大的德国工商业联合会。该联合会今年1月提出一项提案,目的是限制获得巨额补贴的中国公司进入欧洲市场,同时钳制这些公司在关键技术和战略领域收购欧洲公司的能力。
欧洲的特朗普主义
在很大程度上,欧洲新的特朗普式对华立场要归功于最近几个月大西洋两岸的合作。白宫对欧盟在北京面前的新自信表示欢迎,因为它巩固了美国与北京的贸易和全球领导力拉锯战。然而,当西方似乎正齐心协力地对付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时,裂痕出现了,而且非常明显,它来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最亲密的盟友之一:意大利。
2019年3月23日,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签署“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的G7国家。有各种因素可以解释罗马的民粹主义联合政府为何决定接纳中国这个庞大的基础设施和连通计划,其中包括意大利渴望有更多的意大利公司和“Made in Italy”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这种特朗普式的“意大利优先”立场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追随白宫导师的脚步,意大利民粹主义者们毫不犹豫地破坏了欧盟的团结。例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1-24日访问意大利之前,意大利政府就在3月5日的欧盟理事会草案文本投票中对审查机制态度强硬。当天,28个欧盟成员国中有26个赞同审查机制,其中包括匈牙利和希腊等向来被认为与北京的利益走得很近的国家。两个另类国家是正在退出欧盟的英国,以及意大利。意大利民粹主义者的这种做法背离了上一届中左派政府的立场。上届政府曾在2017年2月与德法两国一起致函欧盟委员会,支持在欧盟范围内建立投资审查机制的要求。
特朗普和习近平分裂了欧洲
布鲁塞尔、巴黎和柏林强烈批评罗马对北京的单方面做法,指责意大利削弱了西方大国“联手”对付中国的机会。在习近平抵达法国——中国国家主席此次出访的另一个欧盟成员国——的时候,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劳德·容克与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一起对亚洲巨人表现出了欧洲罕见的团结。然而在幕后,欧洲依然是分裂的。
4月9日的布鲁塞尔中欧峰会结束之后,“16+1”的欧洲领导人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举行了会晤。“16+1”由16个中东欧国家组成,其中包括11个欧盟成员国。在布鲁塞尔、巴黎和柏林看来,“16+1”是中国分裂欧盟的特洛伊木马。
在中国问题上,欧洲正日益沿着“民粹-自由”和“核心-边缘”的裂痕分裂。一方面是围绕着法德轴心的自由民主的欧洲核心国家,它们主张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另一方面是各种民粹主义政府,这些主要处在欧洲外围的国家政府公开支持美国的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但又不顾华盛顿的反对,愿意接纳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