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国家杠杆率的确是非常高,包括M2/GDP和企业负债率都表明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同时出现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我们很多企业的扩张都是靠高负债得到的,风险非常大。
面对这一问题,我国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
首先,去年的资管新政把银行的表外业务归到表内管理,严肃金融纪律,让银行不能再无限的扩大自己的杠杆。另一方面,资管新政把银行的理财资管业务从银行本身剥离,这样有利于打破理财资管的“刚性兑付”,改变老百信的保本观念。把这些资管产品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子公司,可以让老百姓意识到这是独立的业务,需要面对风险。
另外,对P2P进行的整顿也在进行。P2P在一定程度是活跃了金融市场,但是也有很多P2P的企业,发布了虚假的项目,最后也爆发出来了很多的问题。去年开始整顿争端P2P也取得了成效。除此之外,在小额信贷和助贷业务也进行了改进。
所以我个人觉得资管新政或者说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第一阶段取得了成效。下一步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收缩,,把我们过去20年搞的混业经营打破了,变成了分业经营,因为中国毕竟没有达到美国监管的程度,搞混业经营我们还是风险太大。
但是往回收了以后,下一步怎么办?今年我们发现资金的供给又开始出现问题。一季度央行是放了很多的流动性到市场上,第一季度是放了8.4万亿,上半全年放了9万亿。另一个方面,财政也放了不少钱,大概有3万亿给地方政府,但是4月份政治局开会重新强调防控风险之后,我们发现市场上的资金又开始紧张。以包商银行破产为契机,发现中小银行获得资金很困难。他们靠银行之间的资金拆借,或者是发一些大额存单获得资金,但现在得不到这些资金。这部分的银行是风险偏好比较高的金融机构。他们不放钱,我们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得到钱就比较困难。
所以我觉得我们提这个金融供给侧改革,下一步我们要想好,怎么让金融市场能发挥风险匹配的作用,怎么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我们现在金融监管延续了去年强监管,在正规金融里边基本上是接近强调零风险,我们每一笔信贷下去你不能有坏账,你只要坏一笔就受处分。我们MBA的一个同学说到南京一个银行的分行,那个办公室里边5个人,只有1个人工作,其他4个人背着处分,他们回家呆着不敢干了,剩下的一个人是在玩手机,也不敢干了。现在是项目1对1的管理,有一笔钱没有收回来就要受处分,大家当然就不敢干了。
信贷员理性的选择肯定不给民营企业放贷。我们现在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我们正规银行要给中小企业放贷,但银行是不可能给中小企业放贷的,而且也不应该去放贷,因为中小企业就是信用低。
我们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这种情况下你银行理性选择就是不给他放贷,放贷就等着亏掉。当然,一对一的管理更显然过分,要求零风险,等于取消了金融的作用。
那我们怎么去做下一步的改革呢?
可能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我们的银行还是要松绑。你不能搞这种一对一的这种管理,银行总是要有一个风险的打包,他有些是做高风险的项目、也做低风险的项目,最后平均下来基本上可以。这种情况下,要给我们的银行监管我觉得要松绑。
另一方面,我们的利率市场化提了这么多年,事实上基本上是没有往前走。我们的利率市场化能不能真正的往前推动一步?,当影子银行比较兴盛的时候,这个利率市场化基本上靠影子银行实现了;但是,现在影子银行基本上这个砍掉了,利率又不市场化了。所以,这个要重新提上日程。现在关于影子银行,我们现在面临的难题是,现在偏好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它已经很难得到资金了。当然这有可能这是暂时的,就是包商银行事件给大家一个打击,过了这个打击大家回过劲来,可能中小银行又可以得到资金。但是这个是没有保障,即使他得到了资金,他这个资金也是不对的:,他这个资金的期限不匹配,借短还长。所以我们还是要想一些比较更长远的办法,使得这些风险偏好比较高的这些金融机构能够得到长期资金。
具体怎么去做?恐怕我们要好好想想,我也没有想出来什么好的办法。怎么让大银行把这个钱放出去?,这个在我们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比较难的,大家都说我们银行有很多钱,因为一季度毕竟发了那么多钱,这个银行的钱都拥塞在大型机构里边下不去。这是我们现在金融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文系作者7月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2019国际货币论坛”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