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处于低位,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7%,增速比1—6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当前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总体战略和根本要求的背景下,在经济发展步入“重质”新阶段,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在投资调控“热运行”的同时保持“冷思考”,不仅要清楚投资的哪些方面在优化改善,更要找准制约投资增长的难点和堵点,合理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各国研究经验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主要存在以下三组关系。第一,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经济增长又决定着投资增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第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结构。投资可以推动社会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可以引导和塑造产业结构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结构,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效益。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周期普遍较长,一般为1—2年左右,即投资转化为资本进而形成产能、带动消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这些重要联系,使其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民生、扩大就业、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影响一个国家(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高质量的投资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内涵:一是以实现“三个有利于”为主要目标。即要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有利于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投资产业化、功能化水平。二是以“两个重”为主要特征。即重投资结构优化、重投资效益提升。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通过更有效率的投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扩大投资规模也不能再单纯瞄准总量,而是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系起来,与打好三大攻坚战衔接起来,不断扩大有效投资。三是以“两个足”为基本保障。即要素保障足、发展后劲足。通过保障资金、土地等基本要素供应,确保项目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匹配更加高效,同时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强项目储备工作力度,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高质量的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质量的投资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投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有助于评价和引导投资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上下功夫,是做好这个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存在着片面追求投资规模、以投资增速一个指标“定成败”的情况,对投资结构的优化、质量效益的提升以及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间接支撑作用缺乏重视,这种工作理念已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时期政府部门的投资管理理念要从“规模大不大、增速快不快”加快转向“结构优不优、质量高不高”等方面。
基于此,建立投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时要突出结果导向、问题导向、工作导向“三个导向”有机融合。一是力争全面立体、客观真实地反映投资运行的全貌,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维度支撑作用,而不是以投资增速一个指标“定成败”。二是对“有效投资”进行度量,不仅量化成绩,更聚焦找出发展短板、堵点问题和现实差距,并把短板量化、把问题量化、把差距量化。三是在工作层面上通过拆解投资领域各组成链条,进一步明确牵头促进部门,推动落实投资工作各环节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这样做既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工作合力,也为更加科学制定和考核投资发展目标,逐步转向评价型管理打下基础。建立投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能够切实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别是对于制约投资落地的问题,由表及里、量化问题、明确责任,从“医显症”到“治未病”,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
编制投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科学性和完备性。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意义明确、测定方法标准、统计方法规范,能够反映投资高质量发展的含义、目标及发展程度,并通过平衡指标间关联度,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二是坚持系统性和前瞻性。投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指标体系,重在测度投资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弱化了单一指标变化对投资整体发展评价上造成的片面影响。同时,结合时代发展新特点适度超前设定部分指标,使指标体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具有指导意义。三是坚持指标导向性。在指标设定上兼顾宏观和微观,涵盖总量、增量、结构等多个维度,充分发挥投资高质量发展对各项工作的“指挥棒”作用。四是坚持数据的可比和可取得性。各项指标尽可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名称、概念和计算方法,使之具备必要的可比性。同时,指标选择上兼顾数据取得难易程度和可靠性,并确保可进行量化处理。
指标选取是指标体系的灵魂。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不能就着“投资”说“投资”,要紧扣高质量投资的内涵,以更宏观视角把握,从投资形成的上中下链条以及投资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相关指标中甄选,比如土地、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支撑足不足;审批手续、企业登记等营商环境好不好;重大项目储备够不够,进而是投资结构优不优、投资效果显著不显著、投资效率高不高等。具体而言,可设定为多层级指标体系,如将投资的“效益效率”“结构构成”“要素支撑”“储备水平”设定为一级指标,“效益效率”中设定“投资增速”“投资效果”等二级指标;“结构构成”中设定“行业结构”“区域结构”“主体结构”等二级指标,以此类推。指标权重可通过熵值法、德尔菲法等方法确定。指标相关数据的取值主要采用政府部门公开数据,如项目储备数据可取自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指数计算可对增速类、占比类、完成率类等类型数据进行指数化无量纲处理。由此,就可以对一个地区一段时间的投资发展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
综上,建立投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是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有益实践,是政府管理理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科学评价、引导投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投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为投资做一张“体检表”、画一张“全景图”,进而更加精准科学有效地引导投资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上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投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为政府做好“稳投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下一步要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正反双向均衡发力,在巩固现有成绩,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从短板、问题、差距入手,针对投资发展“未病”,加强精准调控、开展“靶向治疗”,久久为功形成投资高质量发展合力,以高质量投资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此外,这种通过建立指标体系为宏观经济“体检”“画像”的做法也可以复制推广到消费、就业、物价、进出口等其他经济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