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疫情对一季度经济影响将超出预期

国家统计局2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制造业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29.6%,比上月下降24.5个百分点;综合PMI为28.9%,比上月下降24.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认为,从2月份PMI的数据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已经超过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制造业、非制造业及综合PMI都创历史最低值。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从2月份PMI数据解读整体经济受到的影响?

唐建伟:从2月份PMI的数据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已经超过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制造业、非制造业及综合PMI都创历史最低值,特别是非制造业PMI低于30%,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该指数都没有跌破50%。

中国经济时报:受疫情影响,生产指数在五大分项指数中最低,请问制造业受到的影响程度如何?

唐建伟:五大分项指数全部跌到40%以下,最低的是生产指数。生产指数大幅下降23.5个百分点到27.8%,比受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年最低点还要低7.7个百分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只是部分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企业受到冲击较大。而此次疫情导致停产、停工、停学以及居民生活停摆则是全国性和全面性的冲击。春节后全国分区域、分行业推进复工复产,但复工进展缓慢,截至2月下旬全国中小企业的复工率只有30%左右,而往年春运之后返工率普遍在80%以上。2月中旬以来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在40万吨左右,比去年2月下旬减少了40%多。

当前生产指数创历史低点,随着越来越多企业逐渐复工,生产的恢复到3月份之后有望显现,制造业PMI指数也将随之回升。

中国经济时报:在三大订单指数中,内外需求都显著走弱,请问新出口订单指数最低是否表明中国出口继续受到冲击?

唐建伟:受疫情影响,内外需求都显著走弱,各类订单全面下降。2月份新订单指数为29.3%,比上个月下降22.1个百分点,是五大分项指数第二低。除了口罩、防护服、医药等与疫情防控紧密相关的物资以外,几乎其他所有行业需求都显著走弱。食品等消费刚性产品的需求冲击相对弱一些,而工业产品受到的冲击非常严重,甚至是整条产业链受到影响。需求显著减少,在订单指数上表现特别明显。在手订单指数为35.6%,比上个月下降10.7个百分点,虽然大幅下降,但在三大订单中是最高的,表明需求减弱的同时,企业订单生产放缓,存在部分订单积压情况。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28.7%,比上个月下降20个百分点,是三大订单指数中最低的一项。疫情导致企业生产放缓,很多出口订单可能难以如期完成。并且疫情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已经影响到新订单的签订,将对未来进出口带来影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可能导致中国出口继续受到冲击,不排除这一数据继续走低的可能。

中国经济时报:数据显示,服务业和建筑业受到的冲击大于制造业,这种情况会持续吗?

唐建伟:非制造业PMI降幅超过制造业PMI,2月份非制造业PMI为29.6%,比上个月下降24.5个百分点,无论从绝对值还是降幅来看,非制造业受到疫情的冲击都大于制造业。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旅游景点重新开放,建筑工地陆续复工,3月之后非制造业PMI有望明显回升。

疫情导致春节假期消费骤降,消费性和生产性服务业都受到较大影响。2月服务业PMI为30.1%,比上个月下降23个百分点。本次疫情正好赶上春节假期,受冲击最严重的是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运输等相关消费领域,服装、家具家电、化妆品等消费也将受到一定影响。有19个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收缩区间,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居民服务等人员聚集性较强的消费性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降至20%以下。

云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得到发展,带动电信、互联网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好于服务业总体水平。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保持在扩张区间,表明金融政策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显现。

大量建筑项目处于停工状态,节后复工缓慢,导致建筑业PMI下降幅度很大。2月建筑业PMI为26.6%,比上个月下降33.1个百分点,绝对值低于非制造业PMI,降幅大于非制造业PMI。年初以来全国水泥综合价格指数逐渐下降,中南地区降幅较大。截止到2月21日,主要钢厂建筑钢材库存达到914.7万吨,其中螺纹钢库存达到714.04万吨,都创历史最高。综合水泥价格下降、钢厂建材库存积压大幅增长,建筑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积极政策带动基建投资有望保持正增长,但受疫情影响大量基建项目难以开工。

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土木工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8%,保持在荣枯线以上,表明未来建筑行业恢复有信心,3月份之后建筑业PMI有望回升。

中国经济时报:面对疫情的影响,请问宏观政策如何进一步加码并增强有效性?

唐建伟:非常时期必须用非常之策,宏观政策必须更加积极有为。

一是要把前两个月因为疫情停工停产失去的需求更快的抢回来。宏观政策需要加大稳增长力度,强化“六稳”举措,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分类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抓好重要物资保障。通过复工复产化解疫情不利影响,保持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促进经济运行重回正轨。促进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恢复经营。

二是不能让疫情这样的短期冲击长期化。应对疫情冲击财政政策应该挑大梁。在继续减税降费的同时,要大力扩大财政支出来提升总需求。可以扩大发行国债,适度提升中央财政赤字率,全年预算赤字可以适当突破3%。全年新增专项债规模可以超过3万亿元,达到3.5万亿元左右,重点是加大对5G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等新基建领域的投资。还可以研究发行特别国债设立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货币政策方面,仍需要继续降准降息,维持流动性适度充裕。提升银行信贷投放积极性,确保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通过多样化的政策工具组合实现对产业、企业的定向支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继续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经济影响  经济影响词条  疫情  疫情词条  一季度  一季度词条  超出  超出词条  预期  预期词条  
智库

 时评:收入分配改革不能徒然绕圈

10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明确要求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由此表明,踯躅日久的收入分配改革纳入可确信的时间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