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5日,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由成都空军援建的该镇九年制义务学校建成并交付使用。该学校曾是5?12震后最早复课学校,如今它终于有了自己的永久性校舍。 CFP/图
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已经一年有余,在当初激情澎湃的全民参与灾后救援及重建过后,如何更全面深入地将社会各界人士的体验、心愿和思考转化为理性的认识,规范引导灾后救援重建,已成为摆在参与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社会组织和其他机构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日前,社会组织512行动论坛暨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活动发起单位之一的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表示:“此次20家主办机构共同总结512灾后救援的经验教训,动员各自的资源和力量积极投入灾后重建,形式和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不仅体现了社会组织自身对提高救灾水平和效率的追求,也是对社会各界关注社会组织在灾害救援能力和效率方面能力的回应。”
据介绍,该活动由论坛与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两大活动组成,自去年11月就开始筹备,将于今年8月12日~14日在北京召开,旨在对社会组织参与512抗震救灾活动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提高社会组织参与救灾的水平和效率。论坛将紧紧围绕社会组织在参与512抗震救灾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从理论和方法措施上进行研讨,计划邀请200名左右参与抗震救灾的灾区群众代表、社会组织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媒体代表,以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方式展开交流。公益项目交流会将邀请150家左右社会组织和100家左右企业,以公益项目展览、发布、招标和洽谈等方式,为灾后重建项目的企业和资助型基金会等资源提供方及大量操作型基层社会组织资源需求方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合作关系的建立。目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共同出资人民币120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分别接受基层社会组织项目申请,期望更多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和企业继续加入该基金会,给灾后重建优秀项目创造更多的机会。
此外,从去年12月开展的几项课题研究如“从512社会动员看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状况”、“从512社会捐赠堰塞湖现象看中国社会救灾机制”等已经完成了田野调查并通过了专家组的审议论证,即将由活动组织方择优编辑成集出版。